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報道模式發生巨大改變,有效促進了新聞傳播效率的提升。同時,視覺傳達設計的引入進一步實現了信息傳遞與審美表達的有機結合,給受眾提供了很好的視覺體驗。基于此,文章剖析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在新聞報道中的重要作用,并從把握視覺要素、實現新聞傳播的動態化轉變、注重新聞視覺簡潔性與個性化等角度入手,對其具體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新聞報道;重要作用;運用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132-03
根據傳播學相關理論,相較其他傳播方式,聲音和畫面更有助于人們加深對信息內容的印象。因此,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在新聞報道中應依靠文字、聲音、畫面的優化組合,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新聞媒體應明確自身定位,同時借助視覺傳達設計來強化傳達效果,引導受眾進行審美體驗轉換,從而建立起相應的情感聯系,為提升新聞內容輸出質量奠定基礎。
(一)增強沖擊力
將視覺傳達設計運用于新聞傳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報道的視覺吸引力。視覺傳達設計是視覺管理的組成部分,通過視覺管理來實現新聞傳播管理水平的提升。好的視覺傳達設計能使新聞報道實現好的傳播效果,最大限度凸顯信息化傳播的優勢。
在視覺傳達設計的助力下,新聞報道中的文字信息及設計內容將體現出更加明顯的突出、強調作用,進而大大提升受眾的閱讀興趣。在新聞報道中用好視覺傳達設計,既能加深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又能有效保障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幫助受眾在短時間內吸收新聞內容[1]。
(二)提升直觀性
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使新聞報道的重點逐步轉移至對關鍵新聞信息的傳播上。同時,視覺傳達設計致力于簡化冗長、復雜的新聞信息,幫助受眾在短時間內理解新聞內容[1],其不僅能滿足受眾快速閱讀的需求,還能提升數據信息傳遞的效率和質量,為提高數據管理水平奠定基礎。
(三)豐富新聞內容
在豐富新聞內容方面,視覺傳達設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設計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應注重突出設計管理優勢,盡可能通過提升設計質量來帶動受眾對新聞的閱讀興趣。
總體來看,視覺傳達設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運用過程中可借助文字、圖片、排版等多種形式來呈現信息,同時還可讓受眾深入感受到差異化傳遞方式對于新聞信息傳播的影響。設計人員可借助圖片、攝影、插畫等多種方式,強調新聞內容的表達力和渲染力,或借助對比、夸張等手法,突出信息傳遞的個性化優勢,從而促進新聞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2]。
(四)優化閱讀體驗,營造輕松氛圍
在新聞報道中運用視覺傳達設計,可以有效實現對新聞內容的設計與優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聞報道的吸引力。通過加強視覺管理,新聞報道的帶入性明顯增強,受眾體驗感優化。從閱讀層面看,視覺傳達設計屬于信息技術的一種應用形式,為提高受眾閱讀水平提供穩定保障。同時,視覺傳達設計還能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如通過加入漫畫、幽默文字等,提升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進而最大限度發揮引導與創設作用,為受眾提供良好的新聞獲取體驗。
(一)抓住視覺要素,增強新聞表現力
新聞內容中的視覺要素豐富多元,包括文字、色彩、圖形、圖像等。設計人員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應抓住這些視覺要素,通過挖掘其中的深刻內涵來增強新聞的表現力。
1.文字要素
新聞內容的傳遞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字的表現力,因而設計人員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應充分突出文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例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微博結合“百字詞語話百年”這一話題,發布九張以“百年征程”“百折不撓”“身經百戰”等關鍵詞為主題的圖片。為突出這一重大歷史節點的重要意義,在這九張圖片中,“百”字被單獨放大,并設計成紅色斑駁的樣式,讓更多人深入了解、感受黨的百年光輝歷程。
除文字外,數據也是新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應采用簡潔明了的形式呈現關鍵數據。把準確的數據信息與圖片內容結合起來,不僅能讓新聞內容準確精練、一目了然,還能增強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設計后的數據不再是冰冷的數據,通過與文字、圖片的融合,數據具備了新聞事件的熱度,與受眾建立起相應的情感聯系。
2.色彩要素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發揮色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樣很重要。成功的色彩運用可以感染受眾情緒,賦予新聞內容全新的活力與生命力。例如,央視新聞微博圍繞“建黨100周年”主題發布圖片,通過運用黑白色和彩色,將今昔場景進行對比,從而讓受眾深刻地感受到一百年來我國的發展變化。又如,人民日報在發布冬奧會相關話題“還記得那個有奧林匹克的冬天”時,以藍色為整體畫面的底色,與冰雪主題相呼應,并將奧運健兒的形象以照片形式襯于藍底之上,運動員白色與紅色的服裝配上豐富的動作和表情,使圖片呈現更具張力。
3.圖形要素
圖形的優勢是簡潔、直觀,其不僅可以提升新聞內容傳播的便捷性,還可以對圖像信息起到有效補充的作用。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充分發揮圖形的優勢,注重突出圖形的表現力。
事實上,很多新聞報道中都會涉及一些復雜晦澀的內容。為便于受眾理解,就可通過繪制圖形來解釋,加深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
4.圖像要素
新聞報道中的圖像主要包括攝影圖片和插圖,其中攝影圖片可以反映真實場景,第一時間吸引受眾注意,成為新聞報道的記憶點。例如,人民日報微博發布話題“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征71周年”,所采用的攝影圖片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圖片,看到圖片仿佛就看到了當年的戰爭場景,引發受眾情感共鳴。
相較攝影圖片,插圖可以展現出更多樣的場景與風格,其借助豐富多樣的形式來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使受眾在接收新聞內容的過程中,體會到強烈的親切感與人文關懷。
(二)實現新聞傳播的動態化轉變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展,新聞傳播形式由原本單一的文字運用,向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綜合運用的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應打破單一形式,通過對文字、音頻、視頻等多元化傳播形式的運用,讓新聞畫面更加豐富,視覺沖擊力更強。
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可以通過視覺傳達設計讓不同要素呈現出更加多樣的視覺效果,滿足受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傳統靜態的呈現形式存在諸多局限,難以達到好的視覺傳達效果,因此有必要推動靜態展示向動態展示轉變,更好地呈現新聞內容。對受眾來說,動態展示能有效滿足其感官體驗,同時幫助其更深入地理解新聞的重點。推動新聞傳播的動態化轉變,出發點主要有三點。
第一,動態展示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對新聞內容進行動態化處理,不僅能給受眾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還能有效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
第二,動態展示實現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有機結合,讓受眾仿佛置身新聞場景中,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內容,進而獲得更好的視聽體驗[2]。
第三,動態展示給予虛擬現實技術更廣闊的運用空間,在相關技術的加持下,受眾成為新聞的參與者,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由此也可看出,動態展示已經成為當前新聞發展的重要趨勢。
以視頻新聞的呈現為例。視頻新聞作為新聞動態展示的重要形式,可以帶給受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實現好的傳播效果。因此,有必要通過視覺傳達設計,進一步發揮視頻新聞的優勢。
首先,在對視頻新聞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應加強對色彩、表情等元素的運用,使受眾通過獲取更多視覺元素,來強化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并產生情感共鳴。
其次,應突出視頻新聞的互動性。過去,受眾只能被動地接收新聞內容,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求選擇新聞內容,并參與到在線交流與反饋中。
最后,應強調視頻新聞的簡潔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閱讀新聞、接收信息的時間縮短且碎片化。對此,應在視頻新聞中合理運用視覺傳達設計,使新聞內容更加簡潔明了,幫助人們在短時間內了解新聞內容。
(三)注重新聞報道的簡潔性和個性化
新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持續提升,為實現傳播效果最優化,應注重新聞報道的簡潔性和個性化,通過轉變新聞設計模式實現內容的簡潔化,更好地滿足受眾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可通過提取關鍵詞、縮短整體報道長度等方式,提升新聞內容的簡潔性。在確保所提取的內容是核心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傳播效率,幫助受眾加強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設計人員應充分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理念,做好細節把控。
除注重新聞報道的簡潔性外,關注個性化表達也是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發展的重要趨勢。新媒體時代,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數據信息產出,只有最大限度突出個性,才能脫穎而出。
在新聞報道中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時,設計人員應圍繞創新思維實現對新聞內容的深度融合與個性化表達,從而形成獨特的視覺風格,并根據受眾需求精準推送新聞內容。具體來說,通過視覺傳達設計實現個性化,主要可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應以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為基礎,通過完善新聞內容設計來展現個性化思維,不斷提升新聞報道質量,以實現傳播效果最優化。
第二,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新聞視覺傳達設計應更加注重美觀性和藝術感,應基于信息化發展趨勢構建擬態環境,為新聞報道與受眾之間的個性化互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現視覺效果與文化內涵的有機結合[3]。
(四)通過多感官體驗加強互動
新媒體時代,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應充分結合受眾的喜好與需求,從多層面、多角度出發,給予受眾感官刺激與體驗,從而增強新聞內容的吸引力,激發受眾情感共鳴。
例如,央視新聞客戶端借助VR技術,實現了新聞視覺傳達的個性化發展,為受眾提供了獨特的視覺體驗。在VR技術的支持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全面結合,受眾在接收新聞內容時,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基于第一視角感受新聞,從而獲得別樣的體驗。比如,受眾可在手機上下載客戶端,借助APP功能瀏覽新聞報道,并參與到更多元化的沉浸式虛擬互動服務中。
以央視新聞推出的VR報道《百里漓江,百里畫廊——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漓江》為例,報道通過運用VR技術,讓受眾仿佛置身于漓江之上,深入感受桂林山水風光。在此過程中,受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場景,通過轉動手機即可實現游覽景觀的變換。同時,還可根據每個場景中的短視頻和文字介紹,了解更多信息與細節,在參與交互體驗的過程中了解更多與漓江相關的歷史背景與地域文化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VR技術的運用是視覺傳達設計的一次全新嘗試,通過結合文字與場景,帶給受眾身臨其境般的體驗感。在這種獨特的視覺傳達方式的影響下,受眾可以體會到更強烈的新鮮感,進而主動參與到文化體驗中。此外,將VR技術運用于視覺傳達設計,不僅能帶給受眾多元化的感官刺激,還能進一步豐富傳播形式。
(五)順應時代發展,明確自身定位
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意義發生巨大改變,設計人員應明確自身定位,確保視覺傳達設計能夠滿足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過去,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多通過美術編輯這個角色來實施和完成,工作內容以版面設計、圖片擺放、文字排列等為主,對新聞內容起包裝作用。隨著信息技術進步和受眾需求改變,美術編輯的角色和職能定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傳統美術編輯逐漸向視覺傳達設計領域轉型,更直接地參與到新聞內容生產、傳播等環節中。
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應明確新聞內涵、深挖新聞要素,從新聞報道的內容與內涵出發,通過視覺傳達設計,實現對內容的再生產、再加工,并以最具視覺沖擊力的形式凸顯新聞價值;應注重受眾需求,培育創新思維,通過個性化的視覺傳達設計,實現新聞內容與形式的有機融合,最大限度滿足受眾多元化的信息與審美需求。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為在海量信息資源中贏得競爭優勢,需深入把握視覺傳達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明確視覺傳達設計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意義與價值,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設計方式,將豐富的藝術內涵融入新聞內容,進而生產出更多滿足新媒體時代發展要求的新聞產品,為受眾帶來更好的新聞閱讀體驗和視覺享受[4]。
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合理運用視覺要素,有助于增強新聞報道的沖擊力和直觀性,為受眾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帶給其良好的新聞閱讀體驗。未來,新聞媒體應加強對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推動新聞傳播從靜態化向動態化轉變,通過多元化的傳播形式,給予受眾多感官的互動體驗,進而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周心懿.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2):37-39,52.
[2] 孫修文.新媒體藝術視角下當代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趨勢研究[J].文化產業,2022(14):159-161.
[3] 李慧雪.新聞傳播中視覺設計傳達與應用[J].采寫編,2021(11):17-18.
[4] 阿依那扎爾,帕哈爾丁.新媒體時代新聞視覺傳達的發展趨勢探析:以央視新聞客戶端VR板塊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0):151-153.
作者簡介?張川,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