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立婷 張欣然 任恒鑫 馬 振 沈淑雙 孫長海*
項目式學習簡稱PBL,是近些年在國內被各大高校探討并且逐步開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中非常流行。在這過程中,學生在完成一個項目的同時,不但能夠學習到多個層面的知識,并且可以通過協作創造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這種動態的學習模式,近來在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們將其認為是素養時代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2017年,伴隨著《極有可能成功》這部紀錄片的熱映,High Tech High(HTH),這所被比爾·蓋茨盛贊的學校和它所擁抱的項目式教學理念,共同進入了國內教育者的視線,并在后續的兩年多中迅速成為了素質教育機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當我們真正地把PBL運用到我們所學的課程中,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難的。首先,現在的學生和老師已經習慣了傳統教育,想要轉變思想有很大程度的難度,在傳統教育中,人們更重視知識,教師的工作就是傳遞知識,并不太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習者需要做到積極地接受、吸收和記憶“灌”給他們的知識。最后,幾乎被知識“壓”得喘不上來氣。使學生開始討厭學習,最終因為沒有興趣而放棄了學習。而在新的教育中,首先要學習如何有效學習、如何記憶、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充分發揮大腦潛能。然后再按照學習的目標,學習的大體內容向外延伸,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情況主動去選擇學習的內容,進而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在認為有需要的情況下找尋幫助與指導。
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都更加的適應、更加的愉快和輕松,進而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使成果更見成效。從而可以將學習歸置到一個更為合理并且更適應自己的位置上,也更加容易培養一個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所以我們想把新式教育運用到教學中,教師就要真正弄懂新式教育PBL,這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國外的PBL案例項目不僅復雜度過高、時間也長,當教師們想要去嚴格按照黃金標準PBL的法則去設計和實施一個項目時,又不得不去面對課堂時間有限、統考壓力這些課程限制。例如,臨床藥學專業和藥學專業的主要課程——藥物分析學,藥物分析作為臨床藥學和藥學專業的必修課,涵蓋的知識量巨大,內容涉及了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各種層次方面的內容,而且藥物分析學還是一科結合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的課程,教師應該進行教育模式的更新,不僅要教會學生最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把理論和知識系統聯系到實驗課中。如果教師按照常規的教學模式,面對如此巨大的知識含量,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現狀,不僅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乏味,可能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完全不會理解,學習效率相對會很低。而某些學校的教師可能會為了考試通過率保證在某一范圍,而簡化課程內容只傳授書本表面理論,不會在意學生的理解程度,導致學生學習不扎實,傳統的教學也只是教師教學生學,對于實驗內容也都是老師給你配好溶液,寫好板書,給你講解一下怎么操作,學生只是簡單地跟隨著老師的講解和板書進行實驗操作,再照著板書寫完實驗報告就完成了。這樣的實驗缺乏教學的效果,學生對實驗內容也缺乏興趣,主動性也不大,不會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更不會主動去解決問題,實驗課的開設完全丟失了其原本的目的。我們也不難發現,絕大多數的課堂,和以往并沒有本質的差別。除了黑板換成互動白板,老師依然是講臺上的權威,學生依然在記筆記、背標準答案。藥學相關的教育進步仍不顯著,導致學生依舊在照本宣科。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過,“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法去教今天的學生,就是在剝奪他們明天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摒棄過去的學習方式,引進新式的能夠正確培養學生的方式。那如何把PBL廣泛和深入地作用到藥物分析的學習中呢?首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今的學生已經習慣老式的教育方法,一直秉承著考試及格就行,畢業證到大四能拿到手就可以,要去除學生的這種心里,就要適當的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設計即是PBL的起點,更是PBL能進行下去的關鍵,當然也要考慮學生接受難易程度的問題,如果問題設計得太難,就會讓學生望而卻步,直接對問題探索的興趣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對于問題設計難度要適中,創設有趣的情景,將學生依照人數適當的分組。根據學習的藥物分析章節,首先對學生提出該章節藥物及其衍生物的質量標準等相關問題,如何含量測定、鑒別、檢查等等,并在學生思考的時候及時指出該章節學習時的要點,使學生能夠明白學習的目標,對本章的內容有個初步的學習輪廓,再依靠學生的動腦思考,小組合作等,對輪廓進一步的擴充。其次,就是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時間,同一個小組的成員再對老師給的學習要點進一步分工,每個人都負責一部分內容,利用圖書館、網絡、中國藥典等各種可利用的資源,收集整理有關本章節的內容,再和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整合信息和提出意見,結合自己所學知識解決該過程出現的問題,初步擬定本章節的大綱和內容。最后,各組學生制作PPT給大家講解他們組對本章節的理解和想法,其他組對于該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該組成員進行回答,老師對于解答適當地補充和改正,對關鍵性問題及時提出,讓同學們思考集體合作解答,對學生的課程進行點評和鼓勵,表揚學生的勞動思考成果,多多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讓這種學習方式更好地在學生之間傳承下去。
教師總結PBL在藥物分析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和存在的問題,學生在藥物分析課程的整個過程中是獨立的,沒有完全依賴于老師,通過老師給的主題,一步一步地填充,通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培養更有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學習的工具,而且我們要培養育人的時效性,藥物是關乎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產品,關系著十幾億人民的生命健康,不容我們的忽視,所以課程思政在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是相當有必要性的。
近年來,課程思政已經逐步走進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全國思政工作會議之后,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對于怎么搞好課程思政也在教師的思考行列之中。對非思政課加入思政元素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已經在各個高校開始實施,各個高校也都在探索這個方面,但畢竟各大高校對于這一方面還不夠完善,對于它的認識還有待于提高,其主要還表現在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各個高校認識參差不齊。有已經走在全國高校前列的,也有正在布局籌劃,還有對于該方面一籌莫展的,絕大多數高校停留在“課程思政就是在專業課中加一點思政元素,搞一點活動”,缺乏整體設計,毫無實施的目標和計劃。第二,不少高校存在行為被動參與,沒有充分的認識思政問題,而是盲目地跟從。許多高校往往是被動執行上級要求,因為課程思政已經作為政治要求和一些考核的剛性指標,為完成任務在湊數,沒有從根本上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和本質要義。第三,不排除存在目標導向功利化傾向。一些學校和個別教師借課程思政的東風,借機申報各類項目、課程競賽獲獎,而不是真正站在“三全”育人的視角和目的上在設計、推進課程思政的改革。第四,個別教師對這種新的概念還存在一些消極情緒。特別是個別專業教師并沒有理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意義,使兩者協同不起來。在自己承擔的專業課中排斥課程思政的要求,不配合學校工作。
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約了我們對于課程思政的認識;而認識與理念跟不上,即使有了所謂的“課程思政”,也將會是不成體系的、零散的。因此,特別應當注重,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加法,不是在原有課程中簡單地添加;同時,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做法,那種認為可以“立竿見影”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帶有的意識形態性和潛移默化的隱形原則,要求我們必須做到“潤物細無聲”,做的不好反而會起到副作用,沒有正確的思想還不如不去做,免得毀了學校也毀了學生。
課程內容為《藥物分析》,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杭太俊主編,第三章,藥物的雜質檢查——氯化物的檢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知識;第二部分為課程思政元素;第三部分為創新能力培養。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首先講解氯化物檢查的基本原理,在初中化學中我們學過氯離子在酸性條件下與銀離子生成氯化銀白色渾濁,與一定的標準氯化鈉溶液在相同的條件下生成的氯化銀渾濁程度進行比濁,判定藥物中氯化物含量是否符合規定。其次講解對照法的基本操作,聯系鹵族元素的特性——見光或儲存時間太長易分解,所以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加試劑的過程中要注意平行操作;另外,氯離子與銀離子形成的是膠體顆粒,根據丁達爾現象可知,光路越長,現象越明顯,所以在觀察時要自上而下觀察,延長光路,現象明顯。最后講解梯度濃度級干擾的排除,若濃度太大,氯離子與銀離子直接生成沉淀,無膠體現象,無法比較多少,所以設計的濃度在膠體范圍內;另外,存在的碳酸根、磷酸根都易與銀離子生成白色顆粒;若供試品存在顏色等,這些都會影響比色,應想辦法去除。
第二部分:課程思政元素。首先,在講解藥物雜質概念時,明確雜質需要控制,雜質不必要控制到零,雜質需要控制在一定的限量以下,引入否定之否定規律。其次,在講解藥物與雜質概念時,要辯證地理解概念,有些藥物在特定的條件下就是雜質,引入對立統一規律。例如合成乙酰水楊酸的過程中,使用水楊酸,在最后的產物中,未反應的原料水楊酸就是產物乙酰水楊酸的雜質。最后,在雜質的限量計算中引入質量互變規律,在講解限量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單位及體積的換算。
第三部分:創新能力培養。首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比色時引出為什么暗處放置5min?滴加酸溶液時,為什么滴加稀硝酸,而不是加入鹽酸、磷酸、硫酸?如果供試品有顏色如何處理?其次培養學生關聯性思考,即與問題相關的基礎知識。現象觀察時,為什么自上而下觀察?進而引出丁達爾現象。進行比色操作時,為什么要平行操作?引出鹵族元素的特征。最后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在上課前引出問題,什么是雜質?為什么進行雜質檢查?通過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綜上所述,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在人的一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當學生通過這種新的學習模式,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便能夠發現問題,自行分析尋找答案,才會取得卓越的學習成績。而且學生正因為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品質,他的視角才會比別人更加的寬廣,思維也會比別人更加縝密。學習專業上的知識才會更加的透徹,更能理解所學的知識,所以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有了新的改變才能創造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