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娟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的發布,各職業院校都在逐漸探索和實踐“1+X”課證融通工作。作為一項新的制度,沒有現成的、成熟的經驗參考,很多職業院校在課證融通實踐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實踐邊探索。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帶來建筑行業革新和代表將來指向的一項技術,BIM職業技能證書考核內容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聯系緊密,為滿足證書考核的需求,就需要調整以往的課程設置,探索“1+X”證書制度下BIM“課證融通”方案是職業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面臨的現實課題。
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由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人才評價中心認證頒發,考點的遴選由第三方社會評價組織廊坊中科建筑產業化創新研究中心組織。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考核評價內容分為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兩部分。具體考核權重見圖1。

圖1 BIM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內容權重表
面向中等專業學校土木類專業在校學生,考核要求學生掌握建筑工程圖紙的識讀、BIM建模環境設置、各專業建模與BIM成果的輸出。
主要面向取得初級證書的在校學生和高職院校在校學生。考核目標為BIM專業應用,具體有四個方向:結構工程方向、建設工程管理方向、建筑設備方向、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方向。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專業選擇報考任一方向,考評內容包括職業道德、基礎知識,BIM各專業模型建模,專業協調,BIM模型數據導入導出,BIM在各專業方向具體運用五項。
考核目標為BIM綜合運用與管理,主要面向本科院校學生。高級證書除完成理論知識考核外,還需專業技能考核和現場答辯。
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知識教學質量標準,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屬于土木建筑大類下的土建施工類。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施行方案》(職教20條),聯系學院現實情況,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城市建設學院于2019年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課中新增了BIM基礎理論、專業拓展課中新增了BIM技術應用的內容,課程能力要求學生掌握了解BIM的有關理論知識,掌握土建、結構、設備模的方法,熟練使用BIM相關工具軟件。這是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貫徹職教20條文件精神,基于“1+X”制度BIM課證融通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首次探索和嘗試。
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三個級別。初級不分方向,中級分為結構工程方向、建設工程管理方向、建筑設備方向、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四個方向。根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原有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方向為具有專業技能和素養的施工類人才,根據所開設課程和職業技能等級考試中級BIM證書考評大綱考核要求分析得出最適宜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考取的方向為建設工程管理類、建筑設備類、結構工程類。
為適應新形勢下市場對建工類人才職業技能需求,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積極采取了相應的對策,順應人才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設BIM相關課程,但在教學施行過程中發現BIM課證融通面臨以下問題:
2019年,蘭州現代職業學院被確立為甘肅省首批“1+X”BIM證書的試點院校。筆者作為專業教師,參與了學生初級考試培訓,并參與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第一批“1+X”BIM職業資格證書的初級考試。BIM技術應用作為專業拓展課首次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在大二第一學期開設,理論+實踐總學時為64,職業等級考試安排在11月下旬進行,也就是在本就并不寬裕的課時下,BIM正常課時并未完成學生就要參與考試。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根據學生意愿和訴求,挑選出部分興趣濃厚、愿意參加考試的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均是在課余時間完成,其他學生沒有參加培訓,從普及度來說與1+X試點方案的初衷有所背離,其深層的原因還是BIM證書與專業課程的融通途徑不暢,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
BIM技術代表著建筑行業的將來發展趨向,很多建工類職業院校面對招生和學生就業的壓力都爭先恐后在相關專業中開設BIM課程,或索性開設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BIM技術應用)專業,但由于BIM教學資源和師資限制,BIM課程設置缺乏宏觀設計,未能構成基于一體化的BIM的教學體系。例如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筑智能化專業都有與BIM聯系的教學內容,而且都是單獨開設了一門BIM技術課程,各專業課程中,BIM技術涉及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力學等課程,各門課程任課教師對于BIM技術的認識參差不齊,各專業課程與BIM課程缺乏有效銜接,導致BIM教學資源碎片化、專業課程間相互孤立,使得BIM的真實價值未能有效發揮。
目前院校中大部分從事BIM教學的教師,具有BIM實際工程經驗的教師很少,大多是通過自學或短期培訓掌握BIM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僅僅能滿足BIM的基礎教學工作需要,對于“1+X”BIM職業等級初級證書考證還能勉強應付,而對中級培訓考證工作就力不從心。職業院校教師的短板就在于缺乏實踐經驗,中級模塊考核目標在于BIM在各專業方向的應用及技術協同,達到中級培訓和取證的目標,BIM專業任教教師就要深入企業實踐,參與企業項目實戰,或者聘請企業具有項目實戰經驗的教師進課堂,結合工程案例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水平。
1.學分銀行政策制度沒有落到實處
《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大綱》對獲得初、中、高級證書規定了相應的學時和學分,其中BIM初級對應64學時,4學分。
2019年,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規定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相應替代學分的核算規定,但院校對學分銀行政策宣傳缺失,絕大多數學生對學分銀行制度并不知情。對于取得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會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有什么幫助和影響,學生只是處于朦朧的意識中。取得一定級別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以免修或替代部分專業課程,需要從制度層面設計并規定,并讓學生知情,從本校調研來看,學生角度認為專業課程任務安排較為充實,BIM考證的要求并不低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僅靠學習興趣來調動,只有少數同學會考慮考取證書。
2.未能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
“1+X”證書制度對接崗位職業技能需要,以崗位核心職業技能為成果導向[1]將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效對接。因而,增強認證課程整合,能夠迫使高職院校課程以項目工作任務為載體,使學生參與項目實戰,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施行方案,參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最新教學標準,結合本校教學實踐,緊密聯系“1+X”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大綱要求,提出“1+X”制度下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課證融通實施路徑。
“1+X”證書制度以崗位核心職業技能為考核目標,對接崗位職業技能需求[2],使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需求相結合。因此,實現考證與課程融通,可以倒逼職業院校課程改革,課程實踐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使學生參與項目實戰,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結合本校課程實踐與考證培訓,“1+X”制度下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課證融通實施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課程體系變革要對接職業規范和標準,經過真實項目案例模擬,推動模塊化教學。具體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組建由專業課程老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模塊化授課團隊,打破理論與實踐、課程與課程之間隔裂的現狀,課程由不同的模塊組成,各模塊由相應教師擔任,發揮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各自優勢。
2.組建個性化課程模塊,各課程模塊分段協作、模塊化教學。以往教學中,由于課程體系特點,一般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都在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BIM建模基礎課程都是在第二學期開設,而第二學期BIM教學中用到的制圖與識圖的相關內容和知識,由于過了一個學期,學生對很多知識點都記憶模糊,不利于BIM課程的學習,而模塊化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制圖識圖的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每完成一個模塊,就嵌入相應的BIM建模內容,將制圖識圖理論與建模實操相結合,使學生動腦又動手,兩門課程穿插教學,相得益彰,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得到檢驗,根據BIM考評大綱要求,兩門課程完成就可以考取等級證書的一級,不再需要組織專門的考評培訓,于教師、學生都是一舉多得。
為培育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學科與學科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已是大勢所趨。應從教師進企業參與項目實戰、學生進工作室感受真實案例流程、企業專家進課堂實戰教學三方面著手,[3]暢通人才流通渠道,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應當提供機會使專業教師加入企業項目實戰,提升教師專業應用能力。教師的成長一樣需要制度的扶持和設計,師資隊伍的建立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此外還應將企業導師請進來,企業教師專業課教學落到實處,而不僅停留在專家講座、論壇等高大上但不接地氣的宣講類課堂上。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一般工作任務較繁重,閑暇時間較少。例如蘭州現代職業學院面對每年上漲的學生人數,專業課教師師資短缺,每學年都要外聘專業課任課教師。一線專業教師面臨許多工作,面對上級各種任務和要求,例如當輔導員、寫論文、做課題、精品課程申報、輔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等難免應接不暇、身心疲憊。教師們在原本就繁重的工作任務之外,再開展“X”證書的培訓與專業課程的教學,如果不做妥善安排和協調,可能會讓此項工作流于形式。故此,提醒教學管理者要統籌兼顧,提升管理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從學生層面來講,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經過有效適當的模塊化教學,增加學生與課程的黏合度,強化學生學習的獲得感,不使學生因為考證難度大而畏懼退卻。另外,還應將學分銀行制度落到實處,在學生中宣傳和兌現通過職業技術等級考試免修相應課程或替代部分學時。蘭州現代職業學院部分學生覺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在原本就不輕松的專業課學習中額外增加的一項負擔,取得等級證書需要花較多的精力,擔心因考取證書而影響專業課程考核。
“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行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并指出了今后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建筑信息模型(BIM)作為建筑行業的新技術,將BIM考證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當下面臨的首要問題。高職院校應經過課程革新推動“課堂革命”,探尋有益的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BIM職業技能考核指標,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從而暢通人才流通渠道,并加強師資培訓、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等措施,是高職院校土木類專業保證“課證融通”課程建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