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燕 李和志 周文芳
關鍵詞:課程思政建設;高職;道橋專業;“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立德樹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戰略舉措,所有的課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為高校專業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提供了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更是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供了指導性文件。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一所擁有60余年辦學歷史的建筑類高職院校。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構建了“123”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即構建1個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制定《“三全育人”工作實施方案》和《“課程思政”實施方案》2個指導文件,建設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類課程等3類課程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2017年3月10 日,《中國建設報》第三版“教學研與就業”專欄刊登了《“大思政”工作體系助思想政治教育“落地”》《鑄造建筑職業教育品牌》《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芻議》三篇文稿,專題報道了學院扎實推進“大思政”工作體系建設,全面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適應發展需要, 強力推進教育教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績。
課程思政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但如何充分發揮這些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就需要專業課教師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本文以學院道橋專業的專業課“公路工程檢測技術”為例,探索如何挖掘思政元素, 將思政元素形成課程思政案例,并融入到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為工科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思路。
一、道橋專業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
1.對課程思政認知不足
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不足, 認為專業課教學只要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即可, 無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認知不清晰,認為課程思政就是在課堂上單獨設置一個時間段來完成思政教育任務,忽視了思政元素融入的本質。
2.對思政元素挖掘不夠
道橋專業課是理實一體課程,主要培養能指導路橋工程施工的施工員, 要求其具備認真細致、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但是課程教學內容很少涉及對學生家國情懷、工程倫理、誠信道德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思政元素時具有全局思想,從黨的層面、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等多個角度進行考慮。只要是能讓學生懂得做人做事道理、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的內容,都能發揮育人效果,都可以作為思政元素。
3.對課程思政建設思路不清晰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全面把握課程思政內涵,分析課程定位,結合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并在課程內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形成課程思政案例,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最后進行教學評價。然而,部分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時思路不清晰,達不到上述要求。
二、道橋專業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
1.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時,要結合課程所對應的國家戰略、行企業動態、崗位需求等,精準分析知識要點, 將固有的知識結構進行解構及重構,融入思政元素,以完善知識體系。而知識目標的確定,需要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其次,教師制定技能目標時,除了要將專業技能培養列入目標范圍外,還要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大局意識、創新創業意識、團結協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作為重要內容。最后,制定素質目標時, 教師要分析課程特點及其在專業內的定位,將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工程倫理、文化品質、誠信道德等作為重要內容。
2.教學內容
教師備課時,要吃透教材,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精心打磨教案,設計思政教學案例。同時,還要重視課程思政資源庫的建設,收集和匯總視頻、圖片、故事等形式的課程思政資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讓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相融, 引導學生從課程學習中領悟和感受科學方法、理性思維、理想價值等,而不是設計一個環節或一個任務專門硬性進行思政教育。在課后,教師要進行教學的延展,將教學引申到課外,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服務社會,親身感受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成長為技能扎實、匠心卓越、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教學方法
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很好地傳授給學生, 就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更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學生容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相融合,營造樂學、善學、好學的學習氛圍。
三、道橋專業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實踐案例
現以學院“公路工程檢測技術” 課程為例,對“課程定位分析、素質目標確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設計、課堂教學實施、考核評價設置”課程思政建設“六步法”的教學實踐過程進行闡述。
1“. 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定位
公路工程檢測技術是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實踐類課程,共56 學時。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公路工程檢測方法和結果判斷標準,具備常規性公路工程檢測能力,能適應公路工程檢測的工作要求,培育家國情懷、哲學思維、工匠精神和職業操守。近年來,本課程教學團隊致力于教學改革,重構教學內容,構建教學資源庫,分析學生學情,注重學生思想狀況,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和思想狀態的分析,發現學生存在理想信念不足、分析問題不全面、耐心專注力不足、數據誠信認識不足等問題。其中理想信念包括學生對國家、人民、社會的熱愛,以及專業認同度、忠誠度等方面;分析問題主要是工科學生應具備的哲學思維能力,應具備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耐心專注力主要是在課業學習中有認真、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數據誠信是指確保動手實踐后的數據真實、可信。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主要是檢測員,負責控制和檢驗施工質量, 需具備不造假數據、不出假證明、不做假鑒定的職業操守。
2“. 公路工程檢測技術”素質目標確定
本課程教學團隊針對學生理想信念不足、分析問題不全面、耐心專注力不足、數據誠信認識不足等問題,確定了素質目標。一是厚植愛國情懷,堅定科技報國信念,提高專業忠誠度,培育“愛心”。二是強化哲學思維,提高正確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睿心”。三是培養工匠精神,樹立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嚴守“匠心”;增強數據誠信度,培育不造假數據、不出假證明、不做假鑒定的職業操守,堅守“良心”。
3“. 公路工程檢測技術” 思政元素挖掘及案例設計
(1)課程教學內容。對接新基建、交通強國、鄉村振興和湖南省“三高四新”發展戰略,調研市政與交通土建技術專業群的人才職業崗位、職業崗位要求,依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以項目+ 典型工作任務課程開發模式,重構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確定為公路工程檢測基礎知識認知、土方路基質量檢驗與評定、瀝青混凝土路面質量檢驗與評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檢驗與評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無損檢測5 個項目和25 個工作任務。
(2)思政元素挖掘及案例設計。圍繞素質目標,結合學情分析,針對每一個項目,都提出相應的素質目標,并挖掘相應的思政元素。如將項目一“公路工程檢測基礎知識認知”的素質目標確定為培養嚴謹細致、善于思考的工作態度;樹立堅持標準、行為規范的工程檢測理念,厚植愛國情懷,堅定“忠心”。該項目的思政元素為:質量把關,人民至上;樹立職業道德;以小見大,一葉知秋;嚴謹認真;責任擔當。依此思路,其他項目都進行了思政元素挖掘,然后將思政元素進行歸類總結, 組建公路醫者“愛心”“睿心”“匠心”“良心”包。
公路醫者“愛心”包是以凸顯紅色精神、厚植愛國情懷為思政點,引導學生增強道路自信,堅定科技報國信念,提高專業忠誠度。如講工作任務一課程認知時,將教學融入學院教師參與檢測的工程項目,以激發學生愛校、愛專業的情懷。
公路醫者“睿心”包是以錘煉哲學思維、增強干事本領為思政點,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如講工作任務十三擺式儀測試瀝青混凝土面層摩擦系數時,分析平整度與抗滑性之間的對立統一,以強化學生的哲學思維。
公路醫者“匠心”包是以踐行工匠精神、成就湖湘工匠為思政點,引導學生形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及工匠精神。如講工作任務二十四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深度無損檢測時,布置測點、測線時要求精準無誤,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公路醫者“良心”包是以增強數據誠信、鑄就品質路橋為思政點,引導學生講究誠實守信,培育不造假數據、不出假證明、不做假鑒定的職業操守。如講工作任務二十二水泥混凝土面層質量評定時,引導學生嚴守檢測行業的“三不”職業操守。
4“. 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思政的實施
本課程運用隱性滲透式、親身體驗式、啟發探究式等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并針對不同項目教學內容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方案。現以工作任務二十四“【公路‘醫生守護校園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深度無損檢測”為例,論述課程思政實施的具體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探路”、課中“診路”和課后“護路”。在公路工程施工階段,用檢測的手段衡量施工質量類似于醫生為人診斷身體,故“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基于“醫生”視角,采用“望、聞、問、切”四步授課法,形象地展現檢測項目操作過程,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感悟。
(1)課前“探路”。發布工作任務單,要求學生對校園道路的建設歷史、建設基本資料進行調研,通過拜訪老教師、參與施工的人員等調研了解道路建設背后的故事,感受學校發展的歷程。
(2)課中“診路”。結合工作任務特點,按照望聞問切的思路進行“診路”。首先觀察路面裂縫的現象,知曉裂縫位置等基礎信息,然后設置討論題目:如何辯證看待混凝土“裂”與“不裂”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明晰事物的兩面性, 學會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問題。接著,總結“望”“聞”階段的疑問,教師答疑解惑。最后,讓學生動手實踐,引導學生規范操作,特別強調測點測線布置、激振錘敲擊時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不造假數據、不出假證明、不做假鑒定的職業操守。思政案例:混凝土的“裂”與“不裂”。育人目標:看問題不能片面,需以辯證的觀點理解和解決問題。思政元素:①事物的兩面性,絕對論與相對論的辯證統一關系;②裂和不裂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引申:用哲學觀點來理解混凝土開裂問題,就是絕對論與相對論的辯證統一關系?;炷廉a生裂縫是由混凝土原材料屬性決定的: 混凝土硬化后會產生收縮,所以混凝土開裂是必然的,但存在宏觀縫與微觀縫的區別。所以,混凝土的裂與不裂是辯證、對立統一的關系。要從辯證、對立統一的關系角度看待混凝土裂縫問題,即混凝土開裂屬于正?,F象,但必須在可控和允許的范圍內(即裂縫的寬度、數量等)?;炷劣不壳皼]有產生裂縫,并不等于以后也不產生裂縫。在長期使用中,溫度、濕度、荷載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路面出現裂縫。而新澆筑的混凝土硬化即使出現裂縫, 也有可能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自己愈合。因此,對于混凝土開裂問題,要讓學生辯證地理解和對待,即宏觀上要控制開裂,微觀上允許出現無害的小裂縫。
(3)課后“護路”。開展“校園道路,我來守護”和“家鄉道路,我來守護”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路面病害進行調研分析,激發其對學校和家鄉的熱愛之情,使其通過調研樹立安全無小事意識。
5“. 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思政的評價考核
本課程采用“課前診斷性評價、課中過程性評價、課后形成性評價”三階段多維度綜合性評價方式進行考核。即針對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任務,改變以往一考定成績的模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前,包括預習工作手冊、觀看操作視頻、完成在線測試三方面考核內容。課中,包括對課堂紀律、小組任務、線上作業等方面的考核。課后,包括檢測報告、小測試、技能考核等內容。這樣的考核,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還要將課程思政評價與個人學習、小組任務與技能考核相結合,將顯性考核與隱性考核相結合,綜合檢驗育人成效。比如將學習主動性、規矩意識等融入個人學習考核中,將團結協作、吃苦耐勞、責任擔當、勞動意識等融入小組任務考核中,將認真細心準備器具、精益求精操作儀器、嚴謹務實處理數據、實事求是出具報告等融入技能考核中。
四、結語
總之,課程思政建設應立足于專業課程,結合所服務行業特點和崗位需求,對課程教學進行準確分析及定位。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專業課教師應從分析學情和教學任務出發,實踐課程思政建設“六步法”,即進行課程定位分析、素質目標確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設計、課堂教學實施、考核評價設置,提高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