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標的綜合性課程。為突出本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思想品德教師可將PBL教學法運用于思想品德課教學。文章簡述PBL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重要性,結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征,以“開放互動的世界”一框為例,對PBL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PBL教學法;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7-0121-04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思想品德課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旨在避免課堂教學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學生自主學習氛圍等不良現象。PBL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了解PBL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重要性、有效性,將其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征,以“開放互動的世界”一框為例,對PBL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1.PBL教學法定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學習的核心是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去優化傳統教育中的被動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潛能,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PBL教學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性,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PBL教學法的程序
(1)設置“劣構問題”。PBL教學法始終圍繞問題展開,需要設置“劣構問題”。所謂“劣構問題”,最初是由喬納森博士提出來的,他基于問題的特點,將其分為“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良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劣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需要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發散性思維。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各小組要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搜集、整理材料,尋找問題的答案。整個教學活動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這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注重教學評價。教學評價對于PBL教學法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評價,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除教師評價外,還可以讓學生互評和自評,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此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反應,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與反思,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1.PBL教學法適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思想來源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PBL教學理論既需要符合邏輯,又要有指導性,其思想來源于以下幾方面。首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PBL教學法基于“劣構問題”對問題的解決不是唯一的,而是讓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方式。基于此,該方法中的問題突出學生“從做中學”,把該教學法融入課堂中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其次,在“道德兩難”中,由于其沒有最后的解決途徑,所以符合PBL教學法中的“劣構問題”設計的依據。據此,用“兩難”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能讓學生在道德產生的沖突面前完善自我認知。最后,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上,基于學生已知的知識,主動對新知識進行建構,結合PBL教學法,基于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PBL教學法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不僅能體現課程性質,還能體現課程理念,彰顯學科核心素養。
2.PBL教學法運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入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有利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教師運用PBL教學法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結合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設置“劣構問題”,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辨,幫助學生內化思想品德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有利于教學相長。初中思想品德課運用PBL教學法,需要學生的不斷反饋,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主學習與探究,提高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
3.PBL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基于PBL教學法,學生可以合作學習,可以討論交流,在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PBL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 PBL教學法的課前準備
(1)教師的課前準備。教師要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選一個小組長,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個網絡連接設備。同時,要播放歌曲,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PBL教學法的應用做好準備。
(2)學生的課前準備。熟知PBL教學法的步驟程序,熟悉組內成員,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
(3)教材分析。本節課在教材的第一課第一框,是師生了解國情的起始課。本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導向性作用。
(4)學情分析。一方面,初中生對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三者間的聯系不能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初中生對于全球性的熱點問題以及關乎人類命運的問題還處在感性認知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及復雜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
(5)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養成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樹立正確認識世界文化多樣性意識。能力目標:掌握經濟全球化的表現,領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積極、消極影響,探尋面對經濟全球化策略。知識目標:了解當今世界特征。
(6)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了解當今世界特征,掌握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以及影響。教學難點: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利弊。
(7)問題情境的創設。PBL教學法立足真實的生活情境,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開放互動的世界”一框的核心議題是當今世界變化,教師在創設“開放互動的世界”問題情境時,需要考慮學生接觸的當前熱點問題,貼合學生實際生活。
2.PBL教學法的實施
(1)課前導入。教師要依據教材政治、經濟、文化知識內容并結合PPT呈現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相關圖片及內容,對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進行思考與交流,引出本節課話題。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直觀演示,給出日常生活中的幾幅圖片,揭示世界是怎樣的,從而導入新課“開放互動的世界”。
(2)講授新課。題目一,共同的家園。教師提問:進博會猶如一條紐帶,將全球市場緊密聯系起來,這些數字說明了什么?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有什么鮮明的時代特征?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組內合理承擔自己負責的任務,打開平板并連好網絡,搜集相關資料。組員間合作交流,相互告知自己查找的內容,并進行整理和講授。設計意圖:以進博會為例,提出這兩個問題的緣由在于:在教學目標層面,體現出對教材的活用;在知識層面,需要學生結合教師提供的案例信息,搜集資料并進行整理,了解當今世界的特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總結:世界是開放、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題目二,放眼全球經濟。教師提問:根據世界的特征和進博會案例,討論并思考。1)結合材料內容,總結經濟全球化的表現。2)一個國家完全有能力獨立完成產品的生產,為什么要在全球范圍內完成?學生根據四幅圖片(圖略),結合所給的內容和生活中的例子說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并搜集資料說明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以及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對美國不賣芯片給中興、華為事件的了解,思考、交流、回答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是什么,需要怎樣去面對。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查找資料,并與同學討論交流,從而得出結論。教師總結:我們既要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還要增強風險意識,注重國家經濟安全。設計意圖:通過提供與課本相聯系的案例、資料、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知識內容,領悟經濟全球化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學生通過這一事例,能學會運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
題目三,共享多樣文化。教師通過列舉各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引導學生討論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并且試想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結合教材內容,得出結論。教師總結:從個人和國家角度進行描述。學生要利用寫評語的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自評,并對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點評。PBL教學法強調學生合作、交流,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各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組內成員搜集好資料后,要相互討論,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3)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并呈現板書。
(4)布置課后作業。搜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資料,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說說你對世界變化有什么感悟,下節課與大家一起分享。
3.PBL教學法的總結
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并匯總課堂評價,思考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總體評價PBL教學效果。
1.激發學生求知欲,PBL教學法課堂問題設置要生動有趣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學習與思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此,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設置生動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以九年級下冊“開放互動的世界”一課為例,教師可設置“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完成一雙鞋的生產,為什么要在全球范圍內完成生產呢”等問題。設置趣味化的問題,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在運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活躍。依據這兩點,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要落實新課標要求,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為此,教師可通過講述充滿趣味性的故事,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情感認知。教師要想設置生動有趣的問題,就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動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還要結合教材內容融入時事熱點。這樣才能增強問題設置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第二,要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第三,要靈活運用教材。在運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材具有核心地位,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關注學生成長,并將學生所見、所聞、所感融入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該學科的知識體系,實現深度學習。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PBL教學法課堂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體現育人價值,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成才。PBL教學法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僅針對部分人,而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設置的問題不僅要生動有趣,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運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問題設置的層次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問題的設置要與學生學習實際相適應。為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一要引導學生理解體悟國情國策、全球觀念等知識,二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實際情況,三要注意學生情緒變化及心理反應。第二,問題設置的難易度要適中。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在教材中就能找到答案,對于學生的認知發展極為不利,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問題過于復雜,不僅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還會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有梯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目的性。
3.提高教學質量,PBL教學法課堂問題設置要實現最佳化
在運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設置的“劣構問題”一定要有實際價值,實現最佳化。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提高教學質量。要使PBL教學法課堂問題設置實現最佳化,教師就要在前期做好充分準備。首先,要吃透教材。以九年級下冊為例,教材重點選編的是國情這一層面的知識內容,學生是國家的未來,需要學習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因此,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內容,認真思考,使設置的問題實現最佳化。其次,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國家方針政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不僅要關注國家的重要活動,還要關注國際形勢,從中發現與初中生認知及身心發展相關的問題,將其滲透到PBL教學活動中,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從而使設置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最后,要不斷模擬演練。PBL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運用的過程中,還面臨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及探討。因此,要較好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就要不斷進行打磨,反復練習,通過課堂觀察和教學反思,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設置高質量問題,以充分發揮PBL教學法的作用,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標的綜合性課程。為突出本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思想品德教師可將PBL教學法運用于教學中。在運用PBL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設置的課堂問題要生動有趣,要有層次性,要實現最佳化,以充分發揮PBL教學法的作用,達成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新民.寓情于教,以情育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整合[J].天津教育,2021(30).
[2]王金創.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與對策[J].天津教育,2021(08).
[3]王敏.淺析將時事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方法[J].中學政史地, 2018(12).
[4]李潤.“互聯網+”讓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煥發新活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8(22).
[5]高玉旭.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遼寧教育,2018(1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s
———Take "an Open and Interactive World" as an Example
Zhou Hui
(School of Marxism, Hefei Teachers College,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rriculum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based on students’ life and with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guiding and promot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deological, humanistic,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this cours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ers can apply PBL teaching method to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PBL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aking "an open and interactive world"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PBLteachingmethod; ideologicalandmorallessons in junior middleschool; teachingefficiency;teaching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