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蘇皖
隨著教育水平的逐漸提升,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擴大語文閱讀量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互聯網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平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閱讀的內容更加廣泛,各類資源也更容易被獲取,這就使得傳統的“群文閱讀”不斷被革新、被優化。
一、豐富“群文閱讀”的內容
互聯網時代,師生的閱讀資源得到充分拓展。傳統的紙質資源不再是閱讀的唯一選擇,互聯網使得閱讀資源能夠更快速地被獲取,更容易地被關聯,更便捷地被分享。
1.精選“群文閱讀”內容
互聯網時代下的大數據服務的確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龐大的網絡數據中亦有不少魚目混珠的信息資源,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篩選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把關,引導和幫助學生挑選優質的閱讀內容。比如,選擇一些價值觀正確、內容質量高、難度符合學生閱讀水平的“群文閱讀”資源,將一些經典的、有價值的美文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從優秀作品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悟生活的滋味、享受閱讀的樂趣。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為“金秋時節”,本單元主要編排了三首古詩和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秋天的別樣風光。基于這一主題和本單元文體的特殊之處,筆者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前組織學生開展了主題為“感受秋”的朗誦比賽,鼓勵學生不要局限于書本,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有關秋天的作品,并通過朗誦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課前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培養學生搜索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本作品之外主動進行關聯作品的閱讀,讓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和探索不同作家、作品表達的對秋天的不同態度,拓展思維,拓寬眼界。
2.增進“群文閱讀”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課前備課、課中傳授,學生缺少參與感。雖然教師也做了一系列的課內外文本整合,力求達到拓展學生閱讀范圍的目的,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有了更多資源搜索和分享的機會,能更主動地去閱讀,并相互點評。
比如在“金秋時節”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和“秋”有關的作品,適時拓展學生思路,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體悟作品,并寫下推薦理由。學生可以在單元交流平臺上分享和相互點贊,從課內到課外,從單一輸出到多方交流互動,全面促進“群文閱讀”達到最佳效果。
二、優化“群文閱讀”的方法
1.整體感知
傳統教學一般按課本編排順序進行逐一學習,但考慮到“群文閱讀”和單篇文本閱讀的巨大差異性,筆者建議教師在開始新的單元學習之前,先引導學生對單元內的課文進行逐篇閱讀,讓學生在腦海中對多篇文本進行整體感知,建立起一定的關聯,并在之后的精讀中進行對比閱讀。
在“金秋時節”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略讀感受本單元的特點,即所有文本都是圍繞“秋”展開論述。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感受秋天的景物特色。在“群文閱讀”精讀過程中,再引導學生對單元內的幾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課本的內容,還能自行搭建本單元的知識框架。
2.課外拓展閱讀
以往學生的學習渠道單一,信息獲取有限,雖然教師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閱讀的重要性,但有限的條件使得學生難以在課堂上完成課外“群文閱讀”,反饋和評價的缺失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不濃厚。如今,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在課后充分地自主學習,節約了大量的課堂“群文閱讀”時間,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留給閱讀后的交流和反饋,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學生在不斷分享和交流中會更加愿意自主閱讀。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本單元一共編排了四篇中外童話課文,但這四篇的閱讀量對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還不足以讓他們發現童話的文體特點,充分感受到童話的豐富魅力。課后,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群文閱讀”,感受中外文化差異,感知童話魅力,從而激發創作童話的欲望和激情。
三、搭建“群文閱讀”的平臺
互聯網時代下,除了課堂和課本的主陣地之外,互聯網為“群文閱讀”陣地提供了更多選擇。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教師搭建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群文閱讀”教學平臺。
1.微課導學
微課作為新興的教學方式,以短視頻為載體,為學生創造了課堂以外的學習平臺。微課靈活的學習時間、明確的學習主題和簡短的教學時長更適合學生利用碎片化的課余時間學習。以微課為導學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之后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
微課可暫停和重復觀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固定節奏和模式。同時,通過微課的教學引出微視頻的形式,鼓勵學生課前課后借助視頻的錄制來對比、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生在錄制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對文本的理解,更強化了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錄制好的視頻不僅可以在同學之間相互傳閱、欣賞和點贊,還為學生的自我反思提供了材料支撐。
2.網絡評論
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發表觀點和見解。當學生帶著自己的解讀和看法,運用互聯網去欣賞他人的評論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長期的具有差異性的思想在一起發生碰撞,有益于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深入解讀。
四、結語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強調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群文閱讀”作為語文教材的編排方式被特別關注和研究,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拓寬了閱讀的渠道,為閱讀打下了堅實的硬件基礎。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中的知識,還要鼓勵學生借助互聯網豐富閱讀內容、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從而掌握自行搜索和篩選知識的能力,最終完成自我閱讀、自我學習的進階。在互聯網時代,“群文閱讀”必須不斷革新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效果,才能使學生在網絡技術時代潛移默化地積累人文素養,增加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