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改蕓 昌吉學院音樂系
樂理知識教學、實踐教學等都是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眾多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普遍存在“重樂理知識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在此情形下,這些高校對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往往難以達成預期效果,進而對我國音樂事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為解決這一方面問題,針對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開展探索研究顯得尤為必要。結合當前實際狀況而言,盡管越來越多高校針對音樂專業開設了對應的實踐教學課程,但是存在缺乏對實踐教學的有效重視、實踐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等問題,使得這些課程的開展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到音樂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會影響高校音樂專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進行探索研究。
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主要指的是對于高校音樂專業學生,依托開展相應的專業知識教授,通過一定周期的訓練,并結合一系列技能培養,讓學生成為可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音樂專業人才。在音樂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應實行教學課堂與實踐基地聯合培養模式,推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應用,培養學生對社會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實踐教學方案應基于明確的培養目標進行制定,做到與培養目標密切結合,完善方案細節,注重專業知識講授,同時滲透實踐教學,教師要合理設置實踐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在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應優化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改革路徑,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實現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消化吸收,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提及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基本上與其他相關專業教學沒有實質差異,大都是過于重視音樂樂理知識教學,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要知道音樂專業開展實踐教學存在不小的難度,不少專業教師缺乏對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有效認識,受傳統音樂教學觀念的影響,重音樂課堂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對音樂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造成不利影響。而通過建設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則可有效革新傳統音樂觀念,在重視音樂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課內外音樂實踐教學,讓師生在實踐教學方面形成統一的認知,以及一致的目標,進一步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的音樂專業教學結構,這樣不僅能優化音樂專業整體的教學模式,還可顯著提升專業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一直面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任何知識都有賴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純粹地被動接收等同于傳統的機械灌輸,不僅與如今的教育體制改革目標相違背,還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有序發展,更加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建設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旨在通過提高學生對音樂專業教學的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換言之,即為讓學生逐漸形成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學生自覺地去領略音樂藝術之美,勢必可收獲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然而當前一些高校在設置音樂專業課程時,太過關注音樂專業理論教育,僅僅在部分必修課程設置有一些實踐教學環節。另外,大多數高校音樂學專業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實施計劃,實踐教學較為隨意,同時缺乏配套的實踐教學設施設備,實踐內容創新不足,實踐形式不夠明確,使得最終的實踐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現階段,一些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仍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大多為“一對一”的小課形式,缺乏大課氣氛及整體的藝術氛圍,未能很好地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實踐教學環境,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別提對學生音樂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要求教師應該根據音樂專業學生實際情況,在“一對一”的小課教學基礎上,引入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并通過創新實踐教學方式,革新音樂專業實踐課程教學理念,實現音樂實踐教學“因材施教”,進而有效地提升音樂實踐教學成效。
在現階段一些高校音樂專業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中,仍以評價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為主,由于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教師容易忽視學生音樂技能的掌握情況,對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另外,教學評價對象較為單一,即評價對象主要為學生,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缺少必要的考核,從而難以有效監督教師的實踐教學工作,最終使得實踐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一支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對于開展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至關重要。然而,現階段一些高校音樂專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不少教師不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又不愿意私下自主學習。加之音樂專業在大多高校并不受重視,相較于傳統理工科等專業,高校在音樂專業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受這些因素影響,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音樂專業的發展,也阻礙了音樂專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中,學生作為教學對象,教師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音樂專業學生進入社會后,在就業崗位開展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工作時,除了要求學生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之外,還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基于此,在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教師應從不同方面入手,加強實踐教學,保證學生能通過實踐課程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滿足就業崗位需求。
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音樂人才需求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于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而言,應明確社會對此類人才的實際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同時,還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具備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方法。比如,對于音樂學習基礎好、音樂素養較高的學生而言,應適當加大教學難度,強調對該部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還可以帶這部分學生提前參加社會演出團體活動,以培養他們對今后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而對于音樂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則應著重對他們進行音樂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于不同學生應提供不同的實踐指導,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特征及發展需求,讓學生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實踐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理論教學的重要支持。所以,高校在建設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時,應防止出現過度擠占理論課程比重的情況,協調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關系,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唯有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學生方可更好地通過投身實踐課程找到自身存在的更多問題,并予以改進,進一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理論知識,以及掌握音樂實踐技能,最終收獲理想的音樂實踐效果,完成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可為高校培養專業人才提供重要指導。因此,為開展好音樂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高校應建立起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基于此方案,為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提供規范性指導。如何建立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首先,保證實踐教學課程的實用性。現階段,我國眾多高校都處在綜合型、應用型的轉型階段,為此,在建設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過程中,應明確這一大前提,加強與專業方向上相關用人企業的交流合作,組織與用人企業的交流研討活動,積極接收用人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意見或建議。需要明確的是,不同用人企業對人才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等有著不盡相同的要求。比如,演藝公司、歌舞劇院等用人企業不僅對學生歌、舞、器樂等相關專業技能提出了一定要求,還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創編等方面的能力。隨著各式各樣的音樂藝術培訓中心,以及全國范圍內的藝術培訓機構不斷增多,為擴大生源,不斷加大了師資建設力度,而這無疑對人才的專業素養、教學水平、排練演出的組織策劃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極大要求。
其次,保證實踐教學課程實踐安排的合理性。在實踐課程設置方面,應確保時間的合理性。一方面,應結合具體實踐課程目標、要求的難易水平適當調節實踐課程時間的長短。比如,班級的實踐演出表演要求內容形式多樣豐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踴躍創新、編排節目,通過演出展現每位學生的特征特長。由確定節目形式到節目編排、節目演出,再到最終完成一場完整的演出,僅僅幾天的準備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應結合實際情況設定時間,教師可以在開學階段就將實踐演出任務安排給學生,讓大家利用課余時間做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各個環節安排的時間也要足夠合理,包括安排的學期、周次等等。
最后,不斷優化調整培養方案。不論是哪一門專業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周期,對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而言,應不斷進行分析總結,積累經驗,切忌寄希望于一套培養方案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專業開設初期就要對培養方案進行適時地修訂完善。通過不斷剔除不實際、不適用的教學環節,結合學生的就業方向、就業需求,增設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音樂專業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鑒于其與文學、舞蹈、影視等學科存在緊密聯系,因而在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中,應結合當前時代對音樂專業人才的需求,開設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課程。比如,開設音樂文化類課程,該部分課程包括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史、世界民族音樂、外國音樂史、民族音樂學等,教師講授這些課程時,應結合歷史文化脈絡,幫助學生形成對音樂學科發展的系統認識,同時還應注重挖掘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融入到實踐教學中,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如,開設音樂創造類課程,該部分課程包括音樂創編、歌曲作法、基礎和聲、計算機音樂等,教師講授這些課程時,應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原則,分階段、分層次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對于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唯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課程中,方可收獲理想的實踐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應注重展現實踐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輕松、愉快地投身到實踐教學中來。教師可采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模擬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與此同時,還可通過搭建模擬舞臺,讓學生通過模擬演出,以此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又如,還可引入游戲教學法,即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小游戲,游戲輸了的同學要結合自身專業進行才藝表演。通過多樣豐富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另外,還可發揮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優勢,開拓學生思路,提升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生動性、趣味性。比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學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音樂理論知識制作成生動直觀的圖片或者視頻,同時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內容融入其中,并通過合作式、探索式教學方式,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身所學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會音樂藝術的價值內涵。教師還可利用相關音樂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將一些教學視頻發布至該平臺,讓學生通過平臺自主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傳統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太過于關注理論考試成績,對于學生學習過程、音樂技能掌握,以及應用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缺乏有效評價。為實現音樂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高校不能只關注理論考試成績,應從各項不同評價指標入手,考核學生對音樂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及應用情況,進一步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為此,在以往重視理論考試成績考核的基礎上,還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其一,全面跟蹤實踐教學過程。高校針對音樂專業各實踐教學環節均應建立詳細的計劃書,對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時間、內容、考核方式等進行明確規定,同時要求教師、學生嚴格落實。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定期檢查,全面跟蹤學生的實踐過程,及時發現學生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指正改進,促使收獲更理想的實踐教學效果。其二,了解實踐教學效果。除了要對實踐教學的排練、演出、比賽等成果進行考核之外,還應關注師生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及意見反饋。為此,要求教師及學生在實踐教學結束后提交一份實踐總結,并通過組織座談會,相互討論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合理之處,以及師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情況等,通過總結分析,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有效性。
實踐教學課程開展水平高低受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換言之,教師綜合素質難以達到相應的水平,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效果。為此,在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中,還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實踐教學課程開展提供可靠的師資支持。其一,高校應適時組織教師,就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教學方式方法、音樂專業學生的心理特征、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標,以及要求等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其二,高校應加強對教師實踐教學知識、技能的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實踐能力;同時,高校還可聘請社會上優秀的音樂表演人才、表演團體,進校向學生分享他們的實踐經驗及技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其三,高校應引導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及實踐教學能力,依托書籍、網絡等途徑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讓自身掌握的信息資源可緊隨時代前進步伐,確保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指導的過程中贏得學生的認同,展現出更好地實踐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高校音樂專業相關人員應圍繞如何更有效地建設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進行探索研究,明確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內涵及其建設必要性,結合當前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遵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理論與實踐并重等原則,從建立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課程、革新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不同方面入手,不斷完善音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為學生綜合音樂素養培養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