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到環境、文化等諸多條件限制,很多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并不理想,良好的英語基礎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此教師應不斷進行深入思考,改變教學方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文章探討了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學高年級英語學習現狀,接著對分層教學進行了再認識,最后重點闡述了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朱鋮(1993.02-),女,江蘇蘇州張家港人,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當前的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存在學生學習水平差異較大的問題,由于學生身心發育水平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因此學習能力有所不同,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學習英語知識,因而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影響英語教學效果。基于以上情況,教師應將分層教學應用于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英語教學方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發揮分層教學優勢,推動英語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現狀
隨著國際交流日益密切,我國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遞增,小學英語教學是傳授英語知識與技能的主要場所,對于學生日后英語學習成效具有深遠影響,為此社會提升了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視,并在新課改中明確了英語教學改革目標與方案,期望通過教學改革提升英語教學水平,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英語人才。但是當前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少,教學任務重,英語效果無法提升。由于英語教師人數過少,一個英語教師常常需要負責多個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但是教師的教學精力與能力是有限的,無遐進行教學研究,限制了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
其次,由于教師教學工作繁重,無心創新教學方案與內容,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依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了主體地位,將英語知識系統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對知識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只能被動地接受,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小學高年級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起步階段,意義重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因材施教。但是當前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并未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未能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英語教學,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
最后,當前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部分英語教師能力不足,未能意識到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小學英語教學屬于啟蒙英語教學,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技能的掌握,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與高超的英語教學能力。
二、分層教學的內涵認知
分層教學是指基于學生認知水平開展差異化教學。分層教學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為學生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逐步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為此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對整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精準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設計分層教學方案,發揮因材施教的作用,推動教育改革,滿足社會發展對英語人才的需求。
(一)分層次備課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應進行分層備課。第一,小學英語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分層,基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層。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十分積極,十分喜歡學習英語;第二等級為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存在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第三等級為學習能力低的學生,此部分學生英語成績較低,英語學習積極性不足,不愿意學習英語知識。教師應結合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開展分層教學,以此滿足不同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第二,小學英語教師應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結合學生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學習目標與方向,發揮分層教學的作用。
(二)分層次授課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進行分層授課,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在英語課堂中設計不同的教學問題,突出因材施教。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設計難度高的問題,通過提問等一些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問題設計要下移,以提升學生英語知識理解能力與英語技能為主;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應該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以幫助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知識,并提升其學習信心。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三)分層次布置作業
作業布置的作用在于鞏固課堂知識,檢驗學生學習成效,對于教師調整教學方案及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慣用統一的方式布置英語作業,這樣的作業布置方式,無法滿足所有學生學習需求,致使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另外,無法通過作業全面地反映學生實際學情,無法為教師教學方案調整提供借鑒,未能發揮作業布置的作用與效果。為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應分層布置英語作業,教師在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布置作業時,可以布置開放性作業內容,使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形成創新意識。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略微有難度的作業內容,但是應保證內容適當,避免內容過難,造成學生學習壓力,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對于學習能力低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基礎性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與進步,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樂于學習。
三、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差異化的需求,教師應可為學生創建多元的教學情境,激活課堂生機,調動學習興趣,使不同層次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英語教學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教學設計,著力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以達到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抗拒心理,引導全體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全面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實現英語教學目標。為了營造生動且富有趣味的英語課堂環境,教師可以借助以下方式開展英語教學。
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構建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將英語知識與生活有效關聯,消除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陌生感,將英語知識與生活結合,寓教于樂,輕松學習,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英語水平。例如,在講解“Looking for a hospital”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內容,為學生創設醫院情境,結合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其分配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在情境中交流,在學生無法繼續對話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關鍵詞引導學生進行對話。通過教學情境構建,完成這部分英語內容學習,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引導學生將日常學習的英語知識運用于情境中,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應結合英語教材內容靈活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融入英語活動中,通過參與英語活動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游戲這一特點,開展英語游戲活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輕松愉悅地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例如在講解“Public transport”時,教師可以提前收集各種交通工具模型,教學時采用競賽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用英文說出這些交通工具模型的名稱,看誰回答得又快又準。以此方式進行英語詞匯教學,能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這些詞匯的記憶。
最后,信息技術是時代的產物,在不斷發展中被應用于各個行業與領域中,同時也被應用于教育領域中,提升了教學效果。教師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將英語知識形象化呈現,提升學生無意注意力。例如,在講解“Public signs”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生活中的公共標志,幫助學生了解這部分內容,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公共標志,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教學中,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分層教學的前提是需要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運用以上方式,創新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分層教學奠定基礎。
(二)運用小組合作開展英語教學,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共同進步,進而實現分層教學目標。這與合作學習教學目標不謀而合,為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英語高年級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分組,保證同組異質,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小學合作學習中。在此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實際能力為其分配適合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感受到樂趣,積極交流與探討,在共同的探討與交流中研究問題解決方案,發揮取長補短的作用,促進整組成員共同進步。在小學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加強對組內成員的有效指導,保證小組學習有效開展,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實現分層教育目標。
例如,在講解“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探討與交流,通過探討與交流總結故事內容,并讓學生運用英語對故事情節進行復述。通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故事含義,使學生具備對客觀事物表述的能力,強化學生英語水平,在共同合作中吸取不同的學習思路,促進小組成員英語水平同步提升,促進分層教育目標的進一步實現。
(三)運用多元教學評價
在小學高年級開展分層教學,教師應創新評價方式,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分層教學設計多元的教學評價,突出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提升教學水平。構建多元的教學評價應突出評價主體多元、內容多元、方法多元。首先是主體多元,主體多元是指可以對不同的對象進行評價,改變傳統教師主體評價身份,多元主體可以是教師、家長、學生自身等不同的主體,改變傳統以教師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評價主體多元,應突出對學生主體身份的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互相評價,通過設置多元評價主體,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強化學生自律性、責任感,促進學生能全面發展。其次是內容多元,是指教師不應只是針對英語成績進行評價,還應關注學生其他能力的評價,例如教師應對學生學習態度、交往能力、學習過程等進行全面評價,改變傳統注重英語成績而忽視評價學習能力與學習過程的模式,內容評價多元需要教師能夠積極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對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學習體會進行多元評價。最后,評價方法多元,是指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科學合理,客觀公正。
(四)分層布置作業,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發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教師應重視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分層學生的不同狀況,設計相應難度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教師應積極與成績優異學生進行交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創新與實踐,基于此部分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英語作業。例如,在講解“Colors”后,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顏色詞匯造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使學生英語能力得到提升。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應重視學習熱情的調動,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逐步進步,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不同顏色寫下相同顏色的水果單詞。最后,面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應重視學習信心的建立,使學生能夠積極面對學習,逐步取得進步。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英語單詞對以往顏色進行收集與整理,將單詞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傳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使學生能力逐步提升。運用以上方式開展分層教育,引導學生逐步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英語中進行分層教學,教師應分析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明確分層教學內涵認知,以此為基礎采用分層教學方式開展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新小學英語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共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共同進步,設計多元教學評價,發揮教學指導與激勵作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設計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男.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J].校園英語,2016(28):134.
[2]吳海燕.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的作用和實踐[J].知識窗(教師版),2015(6):96.
[3]薛花,裴昱.對小學英語高年級分層教學模式初探[J].生活教育,2015(11):100-101.
[4]薛花,裴昱.分層教學,讓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百花齊放[J].校園英語,2014(3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