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容
(重慶橫河川儀有限公司,重慶 400707)
成本管理是企業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業務工作進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管理行為的總稱,這一工作具備以下特點。第一,復雜性。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比較復雜,得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不同的環節入手,通過對業務相關的客戶、供應商等進行成本控制,以保證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由于該工作具有一定復雜性,因此企業成本管理的難度較高。第二,目標多樣性。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開展的目的是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不僅要實現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還要與企業戰略目標結合,維護行業發展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實現成本管理目標,促使制造行業進一步發展。第三,動態性。制造業企業會運用較多先進的技術手段與工藝。現代技術手段與工藝在運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致使成本管理工作出現動態性的特點。
價值產業鏈下,制造業企業成本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基礎活動成本、輔助活動成本。
基本活動成本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第一,研發成本。制造業企業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會不斷引進新的技術手段進行產品、項目的研發,在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同時,助力國家制造行業發展。在研發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以保證研發工作順利開展。這一階段的設計成本、工藝成本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第二,生產成本。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關鍵就是設計、生產。生產作為制造行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需要投入較多的成本,通過材料的采購、人工投入與生產制造,將設計轉化為成果,完成產品的制造。當前制造業企業中,產品的技術含量較高,與傳統的制造業企業相比,投入的直接人工費用、設備維護與更新費用相對較高。第三,銷售成本。產品生產出來后,會進入市場銷售,獲得大眾的認可,實現制造業企業的價值。在銷售過程中,會產生直接費用與售后服務費用,這也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內容。
制造業企業成本中的輔助活動成本,主要包含組織成本、人工成本與信息成本三個方面。組織成本是組織生產、管理活動而產生的資源配置費用,人工成本則是為勞動力支付的全部費用、間接費用,信息成本是為了與上下游組織機構溝通而產生的費用。在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基本活動成本與輔助活動成本的控制工作,結合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情況,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強化成本控制效果,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價值鏈視角下,企業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該工作內容成為提升制造業企業綜合管理水平、促進價值鏈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存在成本管理意識淡薄的問題,缺乏完善的組織結構,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權責不明確、管理混亂的情況。無論是在傳統制造企業中,還是在現代化制造企業中,成本管理管理工作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方法。管理者的思想觀念老舊,影響企業的成本管理效果,無法為價值鏈的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可以優化資源利用效果,還可以促進各部門員工之間的互動,為價值鏈的建設提供支持,提高產業鏈的價值。企業管理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業務方面的工作,忽略信息化成本管理,造成成本管理手段落后,無法適應制造業企業的發展速度。在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好成本管理的創新與更新工作,結合時代發展,引入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以此優化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提升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明確的成本管理流程可以規范從業人員的行為舉止,同時能夠促進成本管理工作進一步發展。通過分析實際工作的情況發現,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的流程比較混亂,缺乏依據,無法為高效率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部分制造企業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時,會出現重復工作、遺漏信息的情況,致使成本管理工作出現形式化、表面化的問題,無法為制造業企業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這是制造業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制造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外部價值鏈與內部價值鏈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是推動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關鍵。部分企業將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全部放在企業內部,希望通過創新內部管理的方式,實現對資源的控制,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制造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會受內部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市場環境、上下游供應商、客戶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在成本控制工作中,需要做好外部價值鏈成本控制工作,從多個方面入手,強化成本控制效果,為制造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做好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工作,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運用專業知識做好成本管理,保證資源的合理分配,以此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部分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相對較弱,影響了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造成資源浪費或者成本管理不到位的情況。部分工作人員將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全部放在內部管理上,沒有意識到外部價值鏈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成本管理意識。此外,部分工作人員在崗位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實踐經驗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無法為高效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制造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度,明確成本管理對制造業企業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并引導企業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成本管理,為制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內在動力。為了提升成本管理工作水平,企業需要完善相關的組織機構,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證,解決制造業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結合制造企業的發展情況,基于制造業企業的特點與實際經營情況,建立成本管理組織機構,明確主要的負責人與各個層級的管理人員,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決策、執行提供人員保障。其次,根據企業的成本管理目標,制定并落實成本管理制度,對制造業企業內部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與管理,以此保證成本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最后,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實現對成本管理組織機構人員的約束,同時可以使成本管理人員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權利,有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
通過組織結構的建設與完善,可以充分體現制造業企業負責人對成本控制的重視,保證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有理有據,對制造業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可以優化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還可以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促進制造企業穩定發展。成本管理工作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如成本預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若采用人工的方式開展這一工作,就有可能出現信息遺漏或者重復的情況,無法保證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優化成本管理效果,可以引進信息技術平臺作為成本管理工作開展的載體,在優化成本管理效果的同時,為企業更好地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以市面上的項目成本管理系統為例,該系統包含以下功能:項目立項、項目預算數據導入、計劃成本管理、WBS分解管理、進度計劃管理、合同管理、費用報銷、預警提醒、成本核算、項目利潤統計分析等。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僅可以使管理者隨時了解項目的投入與支出,同時還可以減少無效的人力投入,降低成本,為開展資金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明確成本管理流程,規范成本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效果,為制造業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價值鏈視角下,制造業企業需要結合內外部不同類型的業務,對所處的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基于價值鏈各環節控制的重點,完善成本管理流程,并要求工作人員據此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為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1.做好成本預算工作,為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預算工作的開展,可以避免資源浪費或者運行資源不足的問題。制造業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以保證生產工作順利開展。制造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結合長期與短期目標,制訂資金使用計劃與方案,做好前期的規劃工作,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資源保障。通過前期的預算,可以明確制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資金,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為制造企業經濟建設與高質量生產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保證。
2.重視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減少資金支出與合理分配資源的關鍵。為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促使企業進一步發展,企業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將其落實到各個環節中,利用全過程成本控制的方式,提升資金的利用率。在成本控制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采用全員參與的方式,對成本進行控制。成本控制工作不僅是財務部門人員的工作,也是職能部門工作的重點。通過全員參與成本控制的方式,可以強化各部門人員的責任意識與資源合理利用意識,同時能夠保證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與質量。第二,采用全過程控制的方式,對生產環境、設計階段、研發階段等進行動態的監督與控制,以此保證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實現對價值鏈中全部環節的成本控制。第三,采用全方位控制的方式,對價值活動進行監督,對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監督與管理,保證支出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價值鏈視角下,成本管理工作開展的目的就是降低價值鏈成本,提升制造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外部價值鏈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降低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理難度,同時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管理工作進一步發展。
1.加強對供應商方面的成本管理。供應商作為制造業企業價值鏈的上游企業,提供材料的質量、價格會對制造業企業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了解供應商的實際情況,結合制造業企業實際需求,對生產材料的價格、質量進行全面分析,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以實現對成本的控制。確定供應商,可以與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互惠互利,滿足雙方的發展需求,優化價值鏈的成本管理效果。
2.加強與客戶的合作。為了提升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應實現對成本的控制,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并根據客戶的要求開展生產活動,以此保證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制造業企業還應與其他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使客戶在優質服務支持下對企業產生更多的信任,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客戶對制造業企業產品的需求不同。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制造業企業可以開展相關的調研活動,了解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并將此作為生產的依據,提升企業的產品銷量,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3.加強與分銷商的合作。銷售是企業獲得經濟利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為了提升價值鏈的經濟效益,企業需要做好與分銷商的溝通,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銷售體系,制訂銷售目標作為銷售活動開展的依據,優化企業成本管理效果,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我國經濟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成本管理工作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與綜合實力的有效手段。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提升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度,明確這一工作的必要性,建立相關的組織機構,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此外,還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優化成本管理工作效果;完善成本管理流程,做好外部價值鏈成本控制工作,為制造業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