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任何一個班級都有學困生群體的存在,學生在知識水平、技能、品格、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一些學生的智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難以滿足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存在可變性、相對性、暫時性的學困問題。因此,教師在對待學生時,應結合其實際學習情況制定轉化策略和補償措施,從而有效地轉化學困生。
一、充分認識學困生轉換工作的重要性
教師應本著一視同仁的原則對待每一個學生,公正處理學優生與學困生群體。老師若對學困生群體不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整個班集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水準也將無法提高。所以,教師應把學困生轉換工作置于關鍵地位,有效結合對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訓練以及學校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學困生轉換的重要意義。
二、將學困生轉化工作融入教學中
學困生轉化工作需要老師長時間的努力,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全面融入學困生轉化工作。
1.針對學困生設計相應的問題
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課堂提問,這能夠幫助教師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學優生的培養上,課堂提問環節也通常會優先提問學優生,對學困生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態度。其實,學困生也是課堂主體中的一員,也是教育關注的重點,因此教師們應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并根據各個階段的學生特點設定各種難度的題目。例如,在對學困生進行詢問時就可圍繞語文課本中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詢問,以減輕學困生回答的困難并培養其對學習的信心;而在針對小學高年級學困生進行詢問時也可相應地提出一些探究性、思考性的,具有深度的語文問題。
2.語文作業和教學評價應當體現出層次性
教師在進行語文習題的設計工作時,應對學困生的學情予以充分的考慮,開展有層次的教學。適當降低學困生習題難度,對作業減量布置,但要求其自行完成。在考試時,也要區別對待學優生與學困生。在對學困生進行考核時,教師可以采用一對一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考察學困生是否獨立完成了布置的語文習題,并經過自身的努力而得到了一定的進步。只要學困生愿意提升自己,教師就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予以鼓勵和認可,從而保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考試分數不應該是教師對學困生評價的標準,學生的學習過程才是評價工作關注的重點,如學困生的學習進步情況、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等。教師應對態度端正、有所進步的學生予以及時的鼓勵,充分關注學困生對學習的情感投入,確保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3.采用不同的激勵策略,促進學困生的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具有積極的教學情感。教師應詳細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中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與肯定,并恰當地使用鼓勵策略實現學生學習情感的提升。針對學困生們在復習中所得到的進步,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點名表揚,讓學困生感受到努力所帶來的情感體驗,從而在今后學習生活中更加積極地投入。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班級中學優生幫助學困生學習,讓學困生體會到集體的關心和鼓勵,緩解其自身對學習和生活的消極情緒,使其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三、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
一些學困生通常對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缺乏足夠的積極性。教師應細致地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從而主動引導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稱贊學生,通過正強化慢慢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同時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來幫助學生建立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和增強積極性。在學習生活中,教師要積極地和學困生進行交流,并給與充分的關注與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對學困生的指導,及時對他們的進步予以表揚,適當包容學困生的缺點和不足,并引導其改正。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