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學校的基本構成單元,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來說,班級就是第二個家庭。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對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及學生全面發展意義重大。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給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創新,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辦學水平,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之一。文章首先對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總結,然后就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班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小學班級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最后提出了小學班級管理創新的具體策略。文章提出的創新策略旨在對小學班級管理創新有所助益,使小學班級管理契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而全面提高小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教學;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32-0091-03
引 ?言
小學階段班級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有效的班級管理不僅可以給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撐,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也至關重要[1]。目前小學班級管理模式比較落后,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背景下,小學固有的班級管理模式飽受詬病。這種班級管理模式導致學生個性被束縛,師生和諧關系被破壞,同時也導致學生學習熱情的下降。事實證明,班主任主導下的片面強調學生服從而忽視學生需求滿足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2]。小學班主任應該對既有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了解新課程改革對班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班級管理方面主動創新,確保小學班級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班級管理理念落后
當前的小學班級管理理念比較落后,班級管理的重心多放在了“管”字上面,班主任作為重要的管理主體,班級管理實踐更多地強調學生的服從而不是主動性和能動性。具體來說,管理理念的滯后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缺少師生平等理念,教師與學生地位不對等,總是自上而下地對學生實施管理,不允許學生質疑,這樣的班級管理理念不利于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其次是缺少民主管理的理念,學生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很多班級事務也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課教師制訂方案,在此過程中沒有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最后是缺少公平理念,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沒有做到將公平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導致很多學生及家長不滿,同時也影響了班級管理效果[3]。
(二)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不足
班級管理工作需要學校與家庭之間密切合作,尤其是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在目前的小學班級管理中,家校之間的溝通合作存在很大的不足,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機會少,溝通渠道不暢,導致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較大不良影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很少會征求家長的意見,導致家委會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得不到家長充分理解及支持,班級管理工作遇到一定的阻力。舉例來說,一些班級集體活動的開展需要家長的充分支持,如果沒有與家長充分溝通,集體活動開展便會因為家長的不支持、不理解而無法順利開展。
(三)班主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班主任管理能力的強弱決定了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有欠缺,必然會導致班級管理水平的下降。目前很多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能力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班級管理事務繁雜且處理難度大。班主任一般既要承擔教學工作,又要進行班級管理,一個班級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七八十人,這對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不注重總結經驗教訓,管理手段、管理理念落后,在班主任這一崗位上存在勝任力不足的問題,導致班級管理工作質量較低。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學校缺少對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考核,沒有督促班主任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四)班級活動開展不足
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之一就是班級活動開展較少。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讓學生好好學習,提升成績,因此班級活動的開展嚴重不足,而這會給班級管理水平提升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舉例來說,一些能夠鍛煉學生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的班級活動缺失,將會導致學生全面發展受到影響,班級管理很難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五)班級管理主體單一
當前小學班級管理的主體比較單一,班主任基本上是唯一主體。其他任課教師、學生及家長在班級管理方面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和管理權。這樣的單一班級管理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更多的是弊端。在其他班級管理主體缺失的情況下,一方面是班主任自身精力和時間有限,疲憊不堪的狀態可能會影響到班級管理的質量;另一方面是班主任“單打獨斗”,無法得到其他管理主體的支持,各方主體在班級管理方面無法形成合力,班級管理工作容易陷入被動[4]。在學生不是班級管理主體的情況下,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班級管理的參與積極性,導致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受到限制。
二、新課程改革給小學班級管理帶來的新要求
新課程改革給小學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多新要求,這要從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出發來闡述。從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及初衷來看,“素質教育”及“核心素養”是兩個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從應試教育壓力中解脫出來,學生除了要掌握知識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都需要進行相應調整,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及要求。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意義
(一)有助于新課程改革目標順利達成
班級管理可以給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保駕護航。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難度很大,需要多方面配套措施的跟進,而班級管理毫無疑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二)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環境,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
班級管理模式創新后,公平的管理程序、平等的師生地位,都有助于班級成員歸屬感的提升,學生會對班級更加認可,凝聚力自然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有助于班主任從煩瑣的日常班級管理事務中脫身出來,獲得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事無巨細都要管理,根本沒有空閑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通過班級管理的創新,班主任可以將更多的管理任務分給不同的群體。各個管理主體各司其職,各履其責,這樣可以讓班主任從繁雜的事情中脫身而出,擁有較多的時間來學習和提升自己。
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一)創新班級管理理念
小學班級管理創新關鍵是理念的創新,班主任應通過創新班級管理理念,在先進的理念引導下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實現班級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具體來說,小學班級管理者需要摒棄落后的班級管理理念,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能夠自覺樹立正確的班級管理理念。首先,小學班主任需要樹立師生平等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班主任要摒棄管控理念,班級管理的本質應該是服務及引導,而不是要求學生一味地服從,這樣才能做到班級管理中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其次,小學班級管理需要樹立民主管理的理念,班級事務的決策需要更多地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主進行班級管理,班主任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相信學生能夠管好班級。另外,班級管理中民主理念的踐行一定要落實到位,班干部的選舉也好,班級重大事項的決策也好,都需要進行充分的民主討論,提升學生班級管理的參與度,必要的時候民主投票決定管理方案。最后,班級管理需要樹立公平理念,班級管理是否公平不僅直接影響班級管理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對班級管理的滿意度。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始終將公平作為考量因素之一,確保班級管理措施公平公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公平對待[5]。
(二)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合作
小學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使雙方能夠在班級管理方面達成一致,爭取到家長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家校要就班級管理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家長充分協商,這可以實現班級管理信息的充分共享,解決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利于贏得家長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支持。舉例來說,班主任要組建好家委會,利用好家委會這個平臺,征求家長對班級管理的一些建議,爭取家委會的支持,減少班級管理工作的阻力。
(三)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
小學班主任是最為重要的班級管理主體。鑒于新課程改革給班級管理帶來的新要求,班主任要積極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在班級管理工作方面做到游刃有余。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班主任能夠有良好的學習意識、反思意識,能夠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了解班級管理新變化,主動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去提升自己外,也需要學校加強對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考核,通過考核給班主任施加一定的壓力來提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通過考核來發現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不足,開展相應的專題培訓,補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的短板。
(四)積極開展班級活動
學校需要積極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團建活動等。班級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了解溝通;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班主任需要充分考慮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組織一些班級活動,例如,可以是集體踏青,也可以是趣味比賽等,通過這些班級活動讓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五)拓展班級管理主體
小學班級管理主體需要多元化,除了班主任外,還需要將學科任課教師、家長、學生作為重要的管理主體,同時界定不同管理主體的重要角色,從而讓不同的管理主體發揮應有的作用,推動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要發揮好學生這一班級管理主體的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班主任需要學會放權,注重鍛煉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凡是學生能夠自主管理的內容都可以讓學生自己負責。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也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何樂而不為?除了學生外,學科任課教師及家長也需要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而班主任則要充分利用這些主體的力量來支持班級管理工作。
結 ?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班級管理新模式,實現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動小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小學班主任需要對班級管理中自身應扮演的角色進行科學界定,對班級管理與教學開展內在邏輯關系有全面的把握,高度重視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通過構建全新的班級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本文提出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創新策略,包括管理理念創新、注重家校之間的溝通、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積極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拓展班級管理主體等。雖然這些策略已經過實踐檢驗,但小學班級管理創新依然任重而道遠。希望小學教師能夠密切關注這一課題,了解掌握研究動態,從中汲取養分,更好地指導班級管理創新實踐,同時在班級管理創新實踐中做到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探尋創新規律及技巧,不斷開創班級管理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李云會.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研究[J].讀寫算,2018(01):128.
曲會勝.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研究[J].數碼設計,2020,9(24):332-332
柳銀花.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J].新課程,2021(19):221.
楊曉艷.基于新課程環境下的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研究[J].雪蓮,2015(27):112.
雒艷紅.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J].新課程,2020(43):215.
作者簡介:夏曉霞(1974.9-),女,甘肅鎮原人,
任教于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上肖鎮南李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曾獲“模范班主任”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