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潔
(唐山勞動技師學院商務工程系 河北 唐山 063399)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簡明扼要地概括了教師的本質,具體而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教會學生知識,解答人生的困惑和學業的難題。在當今社會,尤其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角色不能僅僅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的層面,還應適應新時代的改革要求,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生通過各種現代科技手段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豐富,教師已有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如果僅僅是將課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發現知識,教師應當發揮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作用,積極地去引導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當代獲取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其中網絡作為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信息量不僅繁冗龐大,而且良莠不齊,對于尚未形成辨別能力的學生而言,想要獲取真正有意義的知識,就顯得茫然無措。因此,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從這些魚龍混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所需知識而非全盤接受。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讓學生“以問題帶動學習,以項目帶動技能訓練”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搜索信息時就更有目的性,也節約了很多時間。
當代教師早已不再采用“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陳舊教學模式,面對當下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我們應該從照本宣科的模式中走出來,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從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改進。
傳統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本內容的“搬運工”,機械地講授不變的知識,使教師喪失了課堂的主導權,同時也喪失了設計課程的能力?,F代新型課堂倡導的是“民主、開放、科學”的教學理念。因此,新時期的教師不應該照搬教學大綱,而應該根據教學實際加入自己的思想與創意,成為課程的建設者與開發者。
當今5G技術興起,面對現代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作為教師更要緊跟社會腳步,把新技術、新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和評價當中。從目前來看,傳統的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篩選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對于職業學校而言,更應該注重多元化全方位多主體評價。在現代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遠程高清直播互動課堂、AI視頻分享技術、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立體評測教育教學效果,在一些校園悄然興起。這些新技術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對課堂質量進行數據化評價,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在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評價,倡導的是新的課程評價理念,即關注評價過程而非評價結果,不做單一的定量評價,注重實質性評價和多元評價。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要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新課程要求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多進行自主評價,實現學生互評和自評相結合。新的評價方式和方法也必須依靠廣大教師的學習、實踐和探索,使之不斷完善,從而真正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發展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教育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教學的主體地位,做新時代下的新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