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祥
(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 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在新課改提倡的中學生素質教育中,要求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加強能力培養,還要注重開展德育教育。高中班主任作為高中學生的在校管理者和班級的管理核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責無旁貸。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和德育效果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高中時期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尚不完全成熟,對其進行價值觀念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加強學生對不同事物的理解能力,并促進其對于社會生活的感悟。因此,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在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更要提高德育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
影響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教師本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包括道德和教育兩方面,這是構成教師德育能力的基礎。班主任應該深入研究掌握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只有具備豐厚的知識底蘊,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二是教育觀念,這是構成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核心要素。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獨特的、發展中的人,要探尋適合每個學生的德育教育途徑。三是德育經驗,這也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德育工作總結反思,積極與同行交流,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德育經驗,提升對于學生問題的敏感度。
3.1 借助班級管理,提升德育教育能力。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充分發揮民主管理的優勢,讓學生同時開展班級管理和自我管理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要加強對相關管理規定和制度的執行和監督,讓學生能夠對照規定對自身的行為予以約束;另一方面,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能夠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性格與學習狀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在教育方式上,可以使用主題班會的形式,選取貼近生活實際內容的德育主題,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并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正確引導,調整學生狀態,構建師生有效溝通與學生自主教育相結合的德育教育方式。
3.2 建立有效互動模式,提升德育教育能力。高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注重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更好的發揮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模式。在傳統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只是單向的傳輸德育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的德育效果可想而知。為了能夠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需要在理解學生學習壓力和學習問題的基礎上,確立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并能夠建立起平等、主動的溝通關系,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來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其次,要對學生予以適當的鼓勵。通過賞識教育來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并針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化發展情況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而不是在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教學方式下教出“無差別學生”。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處在發展中的,對待學生要用欣賞的眼光,只有付出真誠,才能打動學生,才能獲得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還要加強對教學方式和教育過程的創新研究。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個性化教學內容的制定,以此來更好地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