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柯娟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推動了線上教學的發展。針對目前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課程內容陳舊、教學效果不佳、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本文分析提出可通過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構建基于移動終端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技工院校? ? 會計專業? ? 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技工院校作為向企業輸送技能型人才的專業性院校,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競爭壓力較大。會計專業作為一門熱門專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受到了巨大沖擊,就業率以及就業質量不容樂觀。一直以來,會計人員主要負責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是企業中不可缺少的人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居家辦公的社會現實催生了信息技術領域的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技工院校的教育理念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必須改革,技工院校應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著重提高會計專業人才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他們在就業中的核心競爭力。筆者結合多年會計專業任教經驗,闡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
一、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培養目標滯后,課程內容陳舊
部分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滯后,沒有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社會,缺乏對人才市場的深入了解與分析,培養的人才往往與企業需求不適配。大多數課堂教學內容仍未更新,與社會和時代脫節,時效性不強,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內容的滯后性也導致學生能力發展難以適應企業要求,出現會計人員眾多、精英人才缺少的局面。
(二)學生興趣不濃,教學方式單一
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技工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齊。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普遍不強,課堂上與教師的配合度不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均欠佳。由于學生多,師資緊缺,課堂上難免有些嘈雜,加之可投入的教學資源相對較少,課堂整體效果不佳。教師有時使用的教學素材及技術手段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單一的講述方式顯得枯燥乏味。
(三)師資綜合能力欠缺,教學效果不佳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課程內容以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完成書面練習檢測為主,學生在實際應用方面鍛煉較少。同時,由于技工教育自身的局限性,學生接受的教育種類較為單一,綜合能力并未得到發展。技工院校教師的專業素養仍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態度不夠嚴謹認真,敷衍了事,沒有關注學生的切實需求,所講授的內容毫無新意,以致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升。
二、當前技工院校會計專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線上教學,開創教學新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針對“延遲開學”的社會現實,根據“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轉而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得益于此,許多線上教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批技術人員開始設計并優化線上教學軟件。信息技術為此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各類社交軟件本身自帶的溝通聯絡功能和信息儲存功能成為線上教學活動重要的輔助手段。
(二)職能轉變,趨向復合型人才
信息交融正成為時代的重要特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從客觀上加快了這一進程。為了能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計人員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身負重任,其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單一型人才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的社會環境,社會和企業需要適應能力更強、綜合素養更高的多元型復合人才。
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需要適應新的形勢,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線上教學形式為傳統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泛的信息獲取途徑,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呈現手段。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育出知識體系健全的會計人員,使其在就業中更具優勢。同時,這類稀缺的人才能推動企業發展,使企業永葆生機與活力。
三、技工院校調整人才培養方向的意義
(一)培育精英型人才,促進學校課程改革
我國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在企業運行中,人才的需求性往往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人才市場上會計專業人才數量相對較多,淘汰率也相對較高,真正的精英型人才仍舊屬于稀缺資源。憑借迅速發展的信息融合優勢,選用快捷高效的教育教學輔助軟件,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能為會計行業培養一批優秀拔尖的人才,還能推動學校更新理念,加快課程改革,謀求更好的發展。技工院校及時轉變人才培養方向,既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又是積極推進學校改革的重要舉措。教師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也應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個人綜合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提高學生就業率,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經濟貿易數量穩步增長的前提是企業平穩快速發展,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與技術支持。在培養精英型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會計專業人才只有在工作崗位上不斷磨礪自己,積極進取,才能為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積極轉變人才培養方向背后所反映出的其實是學校對于國家政策的深入解讀,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正確把握。
四、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各有利弊,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集二者之長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模式可以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網絡授課模式有機結合,在保障學生自主性與積極性的前提下發揮教師監管與調控的教育職能。比如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將課程內容的簡單部分制作成視頻發布給學生,教師也能夠實時關注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習困惑,以便在線下教學中有目的、有側重地講授知識。在課后反饋階段,通過線上教學活動可以簡單高效地檢測并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將學習感悟或者不懂的問題與同學、教師再次分享,做到逐個擊破,由點到面。
(二)構建基于移動終端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個體差異性,每位學生的理解與實際操作都有可能出現偏差。飛速發展的各類交互軟件與生活中使用范圍極廣的移動終端組合成了教育教學好搭檔。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被記錄在軟件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習情況不佳的學生補發試題、提供建議,針對其薄弱方面推薦相應書籍與網絡視頻。個性化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教學建議,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加快構筑校企一體化協同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便于更新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學生未來發展方向。邀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教學,可以增強課程內容的時效性與真實性,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另外,校企合作還有利于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降低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提升學生就業率。技工院校人才培養中最直接的一環就是與企業對接,逐步形成以實訓實習為人才展示平臺、校企雙向流動的合作機制。會計行業往往需要從業者具有豐富的職業經驗,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積累前期經驗。學校與企業可以聯合建立人才儲備庫,企業可以更為全面直觀地了解求職者,學生也可以深化對會計職業的角色認知。
(四)著力打造高素質現代化創新型師資團隊
技工院校應當注重師資的培養,為教師提供進步的機會。多舉辦教師技能大賽、教學比武和基本功大賽等活動,鼓勵年輕教師與資深前輩組合磨課,多方探討,加快師資團隊建設的高效化和現代化。在信息技術方面堅持“以新帶老”,鼓勵資深教師與青年教師青藍結對,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汲取信息時代的養分。教師更要利用線上平臺的優勢,加強網絡教學指導,走出學校,走出地區,建立現代化的學習機制與評價機制。教師團隊應當定期到企業實踐,深入企業感受實際供需,更新陳舊觀念,規劃課堂教學重點,有方向、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小結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為了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各院校大力開展線上教學活動,這也給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技工院校應當立足現實,結合市場供需更新學校教育理念,明確人才培養新方向。要充分發揮已有線下教學的優勢,加快線上教學活動的推進;利用網絡終端開展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校企一體,多方育人,建立良性供需鏈;加強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打造現代化師資團隊。危機之下,唯有積極革新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為推動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思萱,廉語琪,寧哲.基于疫情防控的高校會計專業人才教育方法及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4).
[2]賓遠菲.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探究[J].財富時代,2021(6).
[3]徐樹銘.基于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2).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