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蘇 姍 吳曉潔 石 松 楊東元
(河北傳媒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1.1 研究背景。普通話是學生就業的基本條件,因此普通話課程也是各大高校的必修課程,但是高校的普通話教學的教學模式比較的傳統,基本上教師教授一些基本語音知識,學生通過反復的訓練,這樣傳統的教學難免會比較的枯燥。伴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逐漸應用,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無法滿足普通話教與學的需求,改變老師教基本知識和學生反復機械訓練的模式。通過平臺提供大量的優秀課程資源、課堂互動環節、課后討論作業等多種模態的教學模式,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本文針對普通話教學與超星學習通的結合,將對整個普通話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梳理,通過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為下一步普通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對推進普通話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義。面對線上教學的逐漸發展,高效的教學模式正值改革之際,這既是教學需要,又是大勢所趨。普通話教學作為高校普通話推廣的重要環節,對課堂教學模式轉變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不僅能使高校普通話教師更好地掌握線上教學技巧,更能為其提供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經驗與建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利弊共存,而單純的線上教學也是如此,單一的教學形式最終都會影響到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本課題通過對超星學習通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數據的分析,教學案例的展示,進行理論總結,使教師對“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兩種模式進行深入學習,取長補短,將普通話“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在教學中進行合理的分配,放大它們各自的優點。這樣可以最大化的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高效普通話的整體教學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2.1 超星學習通。超星學習通是由超星公司開發的,主要是面向智能手機和平板ipad等移動終端的智慧教學平臺,它主要包括教師端和學生端:在教師端教師通過賬號密碼登教學平臺,進行所授課程的創建、教學資源的上傳等操作;學生可以在手機端或者電腦端進行在線學習,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并實現在線提交作業和完成考試。
2.2 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主要是將線上和線下的教學進行融合,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大膽創新,可以很好的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拓寬了教學資源,提升了學生的知識面,更好的實現了教育教學的目標。
為了了解河北傳媒學院普通話課程教學現狀,筆者在我校隨機選取了學校領導、普通話教師、學生等進行問卷調查,對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方法進行了解。
3.1 普通話教學內容。普通話教學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河北傳媒學院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會對普通話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包括組織學生進行發音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3.2 普通話課時安排。河北傳媒學院有開設普通話課程,其課時為每周2課時,一學期共24課時。開課方式為拓展課,授課人數為80-100人不等。普通話教學的組織形式,基本就是班級授課、現場指導、分組教學三類,其中個別輔導的學時比較少,可能只是課堂上針對某個學生進行簡單指導而已。
3.3 普通話教學的教學方法。當前河北傳媒學院教師在普通話課程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數還是課堂講授為主,在課程中也會讓學生對普通話進行練習,但是多數也是為了應對普通話測試,對于普通話標準性檢驗以及應用推廣還是不夠,其中理論+實踐形式雖然普遍存在,但是結合新技術、新設備、新資源的教師卻十分少,可以說普通話教學方法還是較傳統、較單一。
4.1 課時有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河北傳媒學院的普通話課時為每周2學時,一學期共24課時,由于課時有限,因此學生在課堂讓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時間也受到阻礙。在教學中,教師對于理論的知識講解較多,課堂實訓也受到課時和教學班人數的影響逐漸縮減,并且課堂實訓的部分,通常都是講解發音規則和繞口令練習,師生之間沒有達到最佳的互動。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普通話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降低,覺得上課起不到什么實質性的作用,同時由于高校學生畢業必須通過普通話的相關測試,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的顯現的功利性較強,教學內容只針對考試的技巧,缺乏對普通話教學的重視度,這也導致學生覺得學習普通話只是為了得到普通話證書,大大的降低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目前的大學生都是00后,大學生們由于年齡小,進入大學后脫離家長和教師的嚴格管教,其自控能力較差,對待學習的態度和高中相比會比較的松懈,缺乏自身的目標,并且部分學生對于普通話課程覺得毫無意義,只愿意選擇上一些對自己未來就業有幫助的課程,對于學習普通話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4.2 普通話教學資源缺乏。河北傳媒學院要求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要參加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并且要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標準,個別專業如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要求達到一級乙等及以上。但是根據調查,學院普通話教學資源缺乏,沒有優質、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和模擬測試平臺,導致學生不能夠通過教學資源進行相關的普通話測試,這也給學生的普通話成績提升帶來很大的阻礙。同時學校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學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目前河北傳媒學院經過多年的辦學探索,學生數量在不斷的增加,學校的教學資源有待提高,為了同時滿足大量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普通話課程以大課的形式開展,大課的教學質量很難與小課相比,對學生普通話能力的培養也會帶來阻礙。
4.3 普通話學習平臺交互性不強。在對河北傳媒學院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進行調查發現,學生之間的普通話是存在差距的,藝術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和表演專業的學生發音較好,但其他專業的學生普通話不是十分標準,只有少數同學能夠在不經過嚴格教學就可以發音標準、字正腔圓,但是在普通話學習中,網上的一些普通話平臺和網站,例如“普通話學習網”“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模擬測試及在線學習平臺”等,雖然也為學習普通話提供了一些學習資源,學生在網站上可以瀏覽更多的資料,但是在平臺的學習中如果需要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懂的問題,并不能及時的進行互動和解答,這樣也給學生的普通話線上學習帶來了阻礙。
4.4 教學質量普遍較低。教師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北傳媒學院學生大多都是00后,他們的思維較快,也比較有個性,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心理研究,這樣教學比較的枯燥乏味,學生的參與度也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高校中普通話課程教學老師的語言規范性意識也不強,例如,部分老師上課也沒有嚴格使用標準的普通話或者嚴格按照普通話標準去教學,這也會影響普通話教學效率的提升。許多學生對普通話的認識很模糊,常常與學習漢語拼音相混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教學質量很難提升。
5.1 創新了教學的模式,提升了學生積極性。超星學習通的使用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進行有機組合,實現混合教學模式。傳統課堂教學授課時間短,授課人數多,導致一節課發言的同學比例很少,在混合式教學當中,通過超能學習通平臺可以將課堂人數的發言次數發言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保證全體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會大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并且在課程結束后,通過超能學習通平臺教師可以隨時對學生的所學知識進行相關的測試,學生們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就可以了,并且通過超能學習通平臺的后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作業完成情況、課程的參與度進行全面分析,從而更好地監督學生學習,督促學生預習,同時通過后臺的大數據還可以對學生平時成績進行統計,全方位監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
5.2 豐富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高校要不斷的提升學校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的創新課程設置,合理的安排課程,加強學校的設施建設,豐富授課資源,對于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培養要不斷的深化,形成良好的素養,通過超星學習通的“章節”板塊,建立了有序的電子教材章節資料、電子課件及教學微視頻,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教學進度進行在線學習,也可以提早預習。同時通過超星學習通擁有龐大的普通話教學資源庫,涵蓋的資源有音頻、視頻、文本、圖片、多媒體課件。包含了普通話基礎理論和普通話語音訓練兩大類別。基礎理論知識如語音的性質、語音單位、聲母、韻母、聲調、語流音變等,通過文本、多媒體課件、慕課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語音訓練主要有聲母發音練習、韻母發音練習、聲調發音練習、音變練習、朗讀練習等,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普通話教學資源,滿足了學生學習和測試的相關需求。
5.3 提升了普通話學習的交互性,方便師生隨時進行交流溝通。通過超星學習通自身的教師端和學生端兩個入口,在開課前,教師通過教師端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析和了解。第一,學情統計。學情統計包括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現有的知識能力等方面進行摸底,以便有針對性地備課和組織教學內容。由于普通話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進行普通話教學時,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的平臺可以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們的對于課程的掌握情況。同時每一節課結束之后,教師都要對上一次課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調查,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具體問題有針對性的備課和指導。第二,資源發布。為了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學習,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的“章節”板塊,可以建立有序的電子教材章節資料、電子課件及教學微視頻,學生們可以根據教師教學進度進行在線學習,也可以提早預習。第三,教學設計。超星學習通的使用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進行有機組合,實現混合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可以實現更多的體驗,首先,課程預習。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次課前在超能學習通上觀看教學微視頻,完成任務點作業,這樣就實現了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其次,課前討論。教師在教學前可以有針對性對前一次課和后一次課的學習內容發起討論,要求學生在線參與討論,這樣教師可以借此機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可以借此提出疑問、獲得教師的解答。再次,展現分享。學習需要不斷的激勵,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優秀的作業展示出來,不但可以激勵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第四,合作探究。團隊合作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根據章節內容,通過超星學習通發布分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協作完成普通話的練習,掌握普通話的正確發音,大大的提升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習的交互性,提升普通話的學習效率。
5.4 提升了教學的質量,保證了普通話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建立獨特的授課方式。通過超星學習通的課堂活動,可以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習論壇積極的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所想,及時的調整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在課余時間與學生就專業學習等問題進行交流與溝通,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積極的關愛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通過超星學習通,教師可以錄入示范錄音,以身作則,為學生做榜樣,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利用超星學習通,為學生提供線上測試練習題、示范音頻、教學課件、教學錄像、參考書等。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輔助下,讓古板的傳統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生動且不受限。再結合合作型與研究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全程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保證了普通話教學效果。
普通話教學作為高校普通話推廣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伴隨線上教育的發展,超星學習通平臺在普通話教學中逐漸應用,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無法滿足普通話教與學的需求,改變老師教基本知識+學生反復機械訓練的模式。在教學中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穿更學習通的強大資料庫,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普通話練習都提供了海量的資料,并且超星學習通平臺自身具有評分的功能,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相關的反饋,讓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更加有利于教師課程教學的展開,因此超星學習通對于高校的普通話教學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