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00)
大學生受國家高等教育,具有較高學識與能力,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中流砥柱,因此對大學生的培養一直是國家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盡管教育理念不斷隨社會發展而變化,但一些高校仍受部分功利主義思想以及陳舊教育觀念的影響,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味注重學生成績。因而在國家要求實施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活動中也展現出較片面的評價方法,缺乏對學生其他素質的考量。為了改善這一現象,要將國家教育方針“五育并舉”的理念貫徹到大學生的素質培養中,促進學生協同發展,并對現有評價體系作出改革,使之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
教育改革已推行多年,隨著“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需相應作出改革,以適應不斷完善的教育環境。在此前提下,一些學者針對“五育并舉”對大學生的教育影響展開一系列的研究。
關于“五育并舉”與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實施意義,張嘉薇在其2022年發表的《高職院校五育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探索》一文中深入分析了“五育并舉”的理念起源及其深刻內涵,并以此為背景研究設定相關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構建較系統的評價體系。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張志坤現身說法,在其發表的《回歸以人為本 落實“五育”并舉——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價值取向與實踐導向》一文中,深刻剖析了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和實踐意義,論述了我國“五育并舉”這一教育方針的內涵與教育評價的聯系,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當前這一教育政策的實際作用。
我國素質教育仍處于發展階段,基于五育并舉的評價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朱建軍與梁時間共同發表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研究》中表示,當前高校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存在評價主體單一、評價過程有失偏頗、評價指標難以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等弊端。宋文博在《基于“五育并舉”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一文中表示,在“五育并舉”視閾下,當前評價體系存在模式單一,“五育”教學工作實施不到位等情況。
為更全面貫徹落實“五育并舉”教育方針,要實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不斷完善這一體系。朱建軍等學者的論文中針對評價機制中的不足對該體系應遵循的原則作出要求。張院長的文章對五育并舉視閾下的評價實踐方向和改革方式進行了詳細論述,其觀點對本文所探討的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理學院中由周曉晶、于曉秋等七人組成課題組,針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和方法等建立了較客觀的數學模型,對當前評價現狀和改革方向提供了數據支撐[1-2]。
五育并舉是將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專業知識課的智育,強健身體的體育,加強藝術性的美育,培養勞動光榮的勞育這五個方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這也是當前時期的育人標準。正確理解和認識五育并舉的內容,領會其教育目標,可以有效在樹立良好的人生觀、思想觀、道德觀上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而正確的三觀則是指引前進的道標,應黨和國家的要求,將五育并舉的理念融入教學工作中,培養年輕人成長為祖國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對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來說,落實五育并舉有利于以后在工作上的平穩健康發展,更可以在未來人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少走彎路。五育并舉的理念適合當前乃至未來社會主義發展路線的走向,是改革開放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實基礎[3]。
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是為高等院校更好實現培養人才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使對學生定期進行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客觀。這一評價改革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強化引導作用
科學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可以使學生明白這一階段的學習生活工程中,關于自身在學習方面,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在身體鍛煉,文學藝術修養,以及在生活勞動等過程中所取得收獲和不足之處。通過評價改革,讓學生重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引導學生根據評價結果主動提高自身素質,認識自己,改善自己,根據自身的狀況,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促進學生不斷自我完善。通過評價改革優化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給學生提供更明確的改進方向,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自身發展的方向與評價提供的標準方向看齊,自發地完善自我,追求進步。
(2)提升交流作用
通過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中的評估結果,大學生可以對自身情況做總結,同時這一結果也可以使家長,用人單位等對學生的素質情況產生了解。客觀、全面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為將來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工作上提供參考依據,有助于社會及用工單位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學校給學生提供的一個向社會展示自我的機會,也是學校為用人單位提供的人才對話窗口。通過評價改革促進學生與社會各界對外交流,為學生今后就業打好基礎,同時促進校企合作與交流,使雙方共同發展。
(3)增強管理作用
科學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除可以對學生綜合素質作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優缺點,也是學校完善和改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結果一方面可以反映在校生的整體素質狀況,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學校在工作方面的不足之處。通過評價改革,在對學生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學校可以了解教育教學中相應的偏失和存在的問題等,并根據一系列問題不斷完善“五育并舉”下的教學工作。評價體系的日漸成熟能夠有效促進學校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工作,從而推動學校發展,提升整體教育水平[4]。
定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使其更直觀地了解自身情況以及相應的發展方向,也可以幫助學校將實際教學成果與預期效果作對比。
對大學生綜合的素質的評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綜合”二字。在許多高校開展的評價工作中,以成績為主的考量較多,評價內容較單一,缺乏綜合性的評判標準,有失偏頗。成績只能代表學校的智育成果,在“五育并舉”的理念下,學校不應以成績論英雄,應以德育為先,同時增設體育、美育、勞育的評價內容。
此外,對綜合素質進行評估的人員往往為班級輔導員,評價主體較單一。輔導員平時要負責教務和管理工作,無法詳細了解每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因此評價結果往往缺少客觀性,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素質情況。
大學生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獨立的個性,作為高校要培養有知識有頭腦的人才,更要讓學生有獨自面對社會的能力。但一些高校在開展評價工作時,過于強化共性約束,忽視學生個性因素,按照這一評判方式,學校教育顯然是走進了誤區,不能滿足“五育并舉”的要求。
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一系列的政治思想的理論學習,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美德,以及對人生價值的自我認知,和對世界的客觀理解所產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未來的人生走向,是大學生為今后人生發展設定指引方向時的指向標,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占很大比重的主要評分標準之一。作為大學生,如果沒有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就不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不正的話就很難被社會所接受,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走彎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1)用科學的理論作為引導
政治思想的養成是需要科學的理論是作為引導的,只有通過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頭腦,才能有進步的方向。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完善思政教育的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予以加強,通過系統的教學規劃,將政治思想素質優化完善。
只有將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培養好了,才能在走上今后的道路上不會走歪路邪路,所以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角度上要將思想政治的素質的比重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地體現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學生,其首要任務是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完成對知識的吸收和積累;只有通過學習,才會強化個人的自身能力;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技術技能;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學習能力素質的培養主要還需自行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要做到多做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記好筆記,多讀書讀好書,理論聯系實際,多開展實踐活動。通過這幾點的努力,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培養出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素質。而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作為智育方面的表現,學習能力素質評價也占有著很大的比重。
作為大學生身體健素質的培養,主要是從大學生的體質訓練方面抓起,作為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即將面臨工作的考驗,沒有個健康的體魄,就不能適應忙碌快速的工作環境,所在校大學生要加強體育鍛煉,強化自身的身體素質,在學習和生活的間隙,鍛煉好自己的身體,保持年輕人的活力,身強體健,為邁入社會打下基礎,積極參加學下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合理健身,保持科學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有助于大學生身體健康素質的培養。身體健康是對人類生理狀況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其他的是空的,沒用的。將大學生身體健康素質的評價納入重要的評分內容即時對體育教育的重視,更是對學生本身健康發展的基礎部分的重視[5]。
藝術修養來自對美的事物的理解,大學生的藝術修養要從愛好出發,從興趣出發。組織大學生參觀藝術品展覽,學習美學課,音樂課,這些都能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其實相對這些比較具象化的方式,培養和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的熱愛,讓學生通過對身邊事物的美好感覺,更能有效激發出學生對藝術修養的認識和理解,更能對學生的藝術修養素質加以提升。所以在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方面,應將大學生藝術修養素質的評分也注重起來。
大學生的勞動素質,是其走上工作崗位,步入社會生活,乃至今后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項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質,不論是思想方面,智力方面,體能方面,藝術修養方面,最終都要為勞動能力方面服務。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方法,勞動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對大學生的勞動能力的培養通過合理的開展與用工企業間的實踐工作體驗,以及經常開展一些有益的社會公益性勞動來實現,做法看似簡單,可是能起到很高的效用,只有通過勞動本身,才能明白勞動的重要性,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勞動能力素養。將勞動能力素質作為最基礎的也是綜合性最關鍵的評分依靠,是對每個學生的一種負責。
綜上所述將五育并舉的理念引入到綜合素質評價中,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引入綜合素質的評價過程里,這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最有效的做法。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大學生自身狀態的一種科學考核手段,通過大學生自身的多項素質指標,綜合予以評價,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做出總結。然而由于教育理念的偏頗,一些高校在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時所采取的方法不當,不能真正、全面地看待學生的發展,沒有從五育并舉這一國家教育方針去著手,對學生的教育方向有所偏移。怎樣將五育并舉的理念與當今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這不但關乎教育的走向,更關乎高校所培養的人才是否真正擔得起社會建設的重擔,能不能真真正正做有用的人才有關。素質教育的路該怎么走下去,值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