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生
(汕尾技師學院 廣東汕尾 516600)
電子商務在21世紀的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進步,這既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助推作用。電商巨頭比如阿里、京東、拼多多普遍對專業人才要求高,電子商務作為技工院校的熱門常設專業,需要培養相關人才滿足行業發展需求,技工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如何在就業市場脫穎而出,離不開所在院校的培養及授課老師的正確引導,尤其在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
根據“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統計可知,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逐年遞增,從2016年突破20萬億開始,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并在2020年實現37.2萬億的歷史記錄交易額[1]。這既得益于既能手機的普及和網民數量的暴增,也與各大商家平臺的促銷策略有關。但在看到良好發展趨勢的同時,也要分析人才培養輸送是否跟得上市場需求。另外近五年我國電商從業人員正在從2500萬向6000萬邁進,但同時存在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儲備不足、人才管理模式不當、人才引進渠道不當等問題。行業快速發展,需要從業人員滿足需求,但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這就要求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相應的提升。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電子商務行業還是大有可為,但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短板,無論是師資、硬件還是日常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目前S技師學院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方案去解決。
目前S技師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結構不合理。首先表現在專業對口方面,大部分教師大學所學專業為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甚至財務管理,這些專業雖然有開設涉及電子商務的某些課程,比如《管理學基礎》《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但與電子商務直接相關的課程卻沒有,比如《網店美工》《網店運營》《新媒體營銷》等,只有極少部分屬于電子商務專業,還有部分教師從計算機專業轉過來的,師資結構有待優化。
S技師學院電子商務課堂高年級課程大多以實操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去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但在傳統的課堂上,隨處可見的還是以知識灌輸為主,教師為教學而教學,學生的參與度很低,加上本身文化底子薄,因此學習效果差;或者在實操課上,教師示范步驟,學生按照要求完成,這樣即便達到了教師的標準,但自身卻沒有追求創新突破。長期如此,思維就會僵化,本身在創造力最豐富的年齡只能在畢業后做些毫無創意的工作,比如客服、刷單、物流配送等。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該不拘于形式,隨時關注行業發展趨勢,鼓勵學生突破自我。
競賽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也能體現學校的綜合實力。S技師學院現狀是校內比賽少,能參加校外競賽的學生能力不夠,平時也沒有相關規劃參與賽事,校內技能大賽兩年一次,賽程和難度太過簡單;校外競賽基本是臨戰磨槍,因此效果堪憂。同時消極的一面是校內外競賽參與的學生都比較少,大部分學生處于迷惘無知狀態,對于職業規劃、人生前途毫無方向感,即便有校內比賽,大部分不會參與,寧愿做看客,或者利用這個時間去玩。出現這種問題不僅需要教師要多做宣傳引導,還要鼓勵學生提升自身信心。
S技師學院目前的學生實習大多以完成學校規定的實習任務為主,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去工廠做流水線,或者餐廳做服務員,這對于檢驗學習成果毫無意義。實習機會是寶貴的,時間也有限,將一年的實習時間浪費在工廠流水線或者餐廳服務員,雖然有了社會經歷,但這不算行業經驗,對于畢業后從事專業相關工作也沒有指導作用,因此學生在進行校外實習時,不要單純為了完成任務,或者追求短期的金錢利益,而應該為了長期發展,積累行業經驗。實習指導老師或者班主任在推介實習時,需要幫學生規劃長期的職業生涯。
目前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職業就業范圍更廣,除了傳統的開發運營、市場推廣、美工文案、客服售后等,衍生的直播帶貨、網紅主播、拍攝剪輯都算,如果沒有相應的硬件設備支持,是實現不了衍生的職業從業鍛煉的。目前S技師學院因為場地限制,之前擁有的直播間、攝影棚、道具室、相機、創作工作室都沒開起來,當學生去開展實踐活動時,卻沒有器材使用,另外開設的攝影課,近百人去使用兩臺相機也不夠用,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機房機器已經嚴重老化,部分電腦運行慢,無法帶動內存較大的軟件,比如Pr等軟件,這樣就導致了視頻剪輯或者廣告拍攝等課程無法進行實操。
人才引進方面,需要做到不拘一格,尤其教師隊伍,對于培養行業人才尤為重要。純理論型的年輕教師有點紙上談兵,但勝在有活力沖勁;有行業經驗的老師往往理論知識欠缺,太注重實操而忽略了理論的重要性。因此最適合的教師應該是有幾年行業工作經驗的,并具備行業資源,自身主動會關注行業動向,及時將電子商務發展動態融入課堂上,甚至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動用人脈資源,邀請同行給學生開展行業培訓[2]。
教師隊伍要有主動走出去學習培訓的意愿和行動,進步來自學習交流,要跟上時代發展和行業趨勢,就需要主動走出去。比如跨境電商做得如火如荼的深圳,高校云集的廣州,同樣這兩個城市的電商發展比較成熟,各種校企合作模式值得借鑒,各類培訓活動經常舉辦。還需要將現有師資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現在的教師隊伍在面對在校學生授課時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給從業人員或者有相關需求群體培訓時,是否能夠從容應對,這就很考驗教師水平。因此在條件許可情況下,電子商務教師團隊還是應該多去練練兵,無論是通過現場授課還是錄制微課、線上授課的形式,或者下到企業去做培訓,都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課堂授課不要局限于傳統的知識灌輸和完成上機操作作業。教師引導學生,學生主動思考,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上理論課時,展開翻轉課堂,課堂上學生做主角,通過創造設置情景或者分組競爭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3]。以《管理學基礎》為例,在講到決策時,其中的一種決策方法是“頭腦風暴法”,作為在校學生,缺乏工作經驗,更加沒有廣告公司的創意能力加持,任課老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開啟他們的創意空間。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組,然后給學生派發回形針,說明游戲規則,在請學生回答“回形針”除了本身用途,還有其他哪些用途?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案例。
課堂之外,校內的電商孵化中心或者學生的電子商務社團工作相關老師做適當的指導和把控即可,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學生[4]。比如學生運營微信公眾號,在選題時應該貼近學生生活,以校園生活和學校學習為主題。類似“宿舍用電常識”“爭做校園文明先鋒”“安全注意事項”等都可以去寫,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審核題材和把控內容即可。除了公眾號,也能以學生名義為發起人,開展“最美校園”主題的攝影大賽,電子商業專業學生是參與主體,具體規則設置可以同教師商定。
技工學校要做到每年針對電子商務學生不同年級的組織技能比賽,校賽范圍內邀請專業組教師、電商企業專業人士和行業協會人員組成評委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比賽的參賽學生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找到今后的學習方向。技能比賽是技工類專業學科學生培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至國賽、省賽,下到市賽、校賽,學生都應該積極主動參加,多參加比賽,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教師在帶學生比賽過程中,對自己的執教水平也是歷練[5]。
以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為例,學生通過比賽,動手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對于自身不足之處,愿意花時間精力去提升學習,如果實力足夠,還能突出重圍,走上更大更廣闊的舞臺展示自身技能,開闊眼界,以賽促學;帶隊教師在提升執教能力的同時,能夠挖掘更多的種子選手,在學生技能提升和心理強大上多方位培養,這種學賽結合的培養模式最好能夠形成制度去執行,這樣人才培養不會斷層。
往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習經歷,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本地工廠或者餐飲作為實習單位,崗位大多以流水線操作工、服務員為主。這跟當地家庭多子女,需要學生盡快掙錢補貼家用有關,但跟學校的就業引導也有關系。一般五年制的高級工班學生最后一年是校外實習時間,這是檢驗學習成果的絕好機會,也是學生走向社會過渡的一年[6]。如果整整一年時間都在工廠流水線或者餐飲服務中度過,那對本身所學專業知識是極大的浪費。學校需要在源頭上幫助學生解決實習專業對口問題,并且在職業規劃上做引導。
校企合作是不少技工院校采用的提升學生綜合技能素質的方式,電子商務專業雖然也有校企合作,但存在關聯度不夠,合作性不強,提供崗位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校方尤其是電子商務專業負責人應該在條件允許下主動出擊,跟合作企業加強聯系,不僅要做到邀請電商企業來校為學生做專業培訓,更應該開展就業宣講,適當騰出專業對口崗位給學生進行定崗實習。另外一點是電子商務老師要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就業做引導。提醒學生不要短視,要選擇去專業對口的公司去提升技能,那即便年紀大了,也不愁沒有出路。
即便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和有趣的課堂形式,甚至豐富的課外活動,但沒有完整硬件做支持,都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升綜合素質。現有的硬件只能簡單完成基礎的課程,至于提升全面綜合素質,走上創新創業之路,欠缺很多。相對汽修的整車或者零部件拆卸,機電的機床和編程模塊,幼教的舞蹈室、琴房等,電子商務目前就是靠幾個機房支撐所有實操課程。
如前所述,電子商務專業給社會輸送的是具備綜合性全面素質的人才,不要求學生樣樣精通,但至少需要在其中一項具備勝任工作的能力,比如新媒體運營中的公眾號板塊,首先得具備一定的文字功底水準,其次要對時事熱點保持敏感,具有串聯能力,同時擁有基本的排版設計能力更優,而這些基本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在校期間鍛煉[7]。比如成立電商工作室,并將工作室設立不同的模塊組別,這些組別都是跟電子商務實際工作應用相關聯,比如時下火爆的直播帶貨,這種就需要配備直播間,相關的配套設施要到位(打光燈、手機、WIFI、展示臺等),另外網店開設也是必不可少的,物品陳列擺放室,攝影棚,特效幕布,相機,后期制作工作室(高配置電腦、打印機)。
電子商務專業作為技工院校的常設專業,要做的不僅是向相關產業輸送技能人員,還需要做到畢業人員綜合能力突出,經得起時代發展的考驗。因此,學校在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升時,不僅要在師資上做篩選,課程上做調整,教法中做改進,硬件上有提升,教材上跟時代,培訓上下功夫;還需要引導學生多參與學科競賽,認真對待實習,爭取做技能人才,報效社會,建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