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照,王劍
摘要: 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平臺,是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但因機構設置、部門職責、建設時間、技術方案不同,高校各業務系統之間差異較大,信息孤島、師生重復填報、往返跑腿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分析總結國內外高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現狀及優秀案例的基礎上,提出了適用于中國高校的“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原則,即:以人為本、整體規劃、數據共享、融合創新;并進一步從數據打通、建設模式、流程設計、角色管理、數據安全、敏捷開發、績效評估等七個方面對“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提出了具體實施方略,以期為中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一站式”通用信息平臺; 管理服務平臺; 高等院校; 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G47; G64; C931.3文獻標識碼: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5.014
隨著中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高校傳統的紙質辦公已逐漸為網絡辦公所取代,但由于高校機構設置及其職責業務的不同,高校各部門業務系統的網絡信息化建設各自采用的技術方案都存在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差異。其差異主要表現在高校內部各部門網絡信息系統之間依舊相互獨立、數據無法完全共享等狀況上,這常常導致高校師生在利用學校網絡信息系統處理教學科研工作及日常學習、生活事務時狀況頻出,費時費力,極大地影響了高校師生網上辦事的效率。因此,如何推出一個打通部門信息孤島、信息梗阻的更加融合互通、更加人性化的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為師生提供便利快捷、優質高效的“一站式”網絡信息服務,進一步提升高校管理效率和網絡信息化服務水平,是高校管理者及各職能部門應該更加關注和及時解決的問題。
一、 國內外高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現狀概述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該文件聚焦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明確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1]。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也談到要繼續加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我們需要依托“互聯網+”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正在不斷完善智慧校園建設,各類業務系統逐步建設完成[2],尤其是在近幾年疫情大流行的形勢下,高校大部分事務性工作均已加快實現網上辦理,大大加快了中國高校信息化的步伐,推動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更高更快發展。
按照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到2025年,中國高校要實現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信息系統實現優化整合,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數據實現“一數一源”,數據孤島得以打通,數據效能充分發揮;在線服務靈活便捷,“一網通辦”深入普及,服務體驗明顯提升;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基本形成,多元參與的應用生態基本建立;教育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水平全面提升,支撐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3]。
(一) 國外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概況
通過資料收集和分析發現,國外多數高校都非常重視網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在結合自身實際和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構建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平臺,有效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效率和科研服務水平。例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均建立了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網絡服務平臺。這些國外高校非常重視規范、精準、智能、高效的IT運維管理,將用戶常用的服務項目如賬號申請、網絡接入、故障申報等進行流程化、自動化處理。部分案例高校建立了由文章、問題、反饋/解決方案構成的IT服務知識庫,以更好地實現IT服務供給和用戶問題的智能處理[4]。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美國的普渡大學、伊利諾伊大學,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荷蘭的瓦格寧根大學等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科研數據管理服務機構,對于實現相關服務的途徑方面,這些高校在教育培訓及專業知識方面的服務基本都是本地構建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信息的綜合處理方面,愛丁堡大學是本地構建,莫納什大學則是另一個“極端”——完全依賴外部供應商,其他高校則選擇了合作開發模式[5]。
(二) 國內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概況
為了解國內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現狀,筆者進行了深入的網絡調查分析,重點調研了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的網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情況。
武漢理工大學目前建設有“智慧理工大”與“綜合信息服務系統”,作為為師生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的“智慧理工大”累計上線網絡信息服務132項,其中填報類服務95項,集成類服務37項,2021年上半年共計為26741人提供了28856人次辦事類服務、63037人次查詢類服務。其中,面向教師服務頻次最高的依次為科研成果查詢、在職證明申請、收入證明申請等;面向學生服務頻次最高的依次為自助郵箱申請、成績證明申請、社團會員申請等,有效助力了師生的科研、學習及其他校園生活。“智慧理工大”在移動端專門開設了“辦事大廳”服務板塊,根據登錄身份的不同而呈現相應的服務事項,可以方便師生快捷地找到所需服務項目。同時師生可以在微校園應用主頁體驗更多的微服務,如失物招領、二手市場、校園巴士、體檢預約等,豐富的主題域劃分覆蓋了學習、生活、財務、健康、辦事等各領域。
華中師范大學實施“五個一”計劃,即:認證一個口,服務一個廳,流程一張表,決策一平臺,數據一個庫。目前建設有“華中師大微門戶”,可以完成查工資、查課表、查成績等40余個查詢服務,跳蚤市場、失物招領、問卷調查等15個公共服務。此外,還建設有正版軟件管理與服務平臺,校務服務中心、網上辦事大廳,具體服務分類包含黨委組織、綜合服務、人事服務、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研服務、IT服務、財務服務、資產設備、校園活動、圖書檔案、其他服務等。同時,南湖分校區也新設校務服務中心“南湖e站”,可實現相關功能的線上辦理并附有電子簽章。面向學生服務的模塊主要有一卡通服務、學生歷年學業成績單、學生歷年英文成績單、學生輔修成績單、學生輔修英文成績單、成績排名證明、學生中英文榮譽證書、獎學金證書、國家勵志獎學金證書、中英文在讀證明、無犯罪證明;面向教職工服務的模塊主要有房產檔案信息查詢、不動產登記結果查詢、社保參保繳費證明、養老參保資格、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個稅完稅證明開具、個人公積金繳存信息打印、個人公積金交納明細打印、社保費完稅證明開具、電費繳納、天然氣繳納、水費繳納等。
大連理工大學近幾年著力進行智慧校園平臺建設,先后建成了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校園門戶、崗位角色平臺、統一消息平臺、公共數據平臺、辦事大廳等。經過多年的建設和運行,積累了大量的業務數據,但是仍然存在校務管理信息采集不全面、校務管理信息多次填報和未能深度應用等問題[6]。為實現學院級基礎數據的統一采集及共享互通,讓數據資源服務于管理業務,實現院系成果的數字化與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大連理工大學啟動了“一張表”應用的建設,包含基礎數據維護、填表服務、事務服務中心、考核系統、決策分析系統等功能模塊[7]。
中國人民大學目前正全力建設新型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微人大”,著重打造服務中心、學務中心、課程中心三大核心平臺。涉及到智慧校園、數據共享中心、個人數據中心、移動校園、流程平臺、無線網改造、網站群、容災和備份系統、軟件正版化平臺、電子簽章平臺、云盤和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平臺等多方面。2019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行,建筑面積一千多平方米,開通60個窗口為全校師生提供近20個單位的100多項服務,成為中國高校中規模較大的“一站式”行政服務大廳,切實踐行“只上一個網、只進一個門”的教育服務創新要求[8]。
華中科技大學秉承“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路”的思想,建設有網上事務大廳與“一站式”移動服務平臺“華中大微校園”微信企業號,包含信息化項目、網絡與信息系統、校園卡、網絡與安全、注冊管理、軟件類無形資產等辦事流程,加快推進業務信息系統辦事功能集成,并為二級單位提供高端設計網站模板。此外,網絡與信息化辦公室、網絡與計算中心開發了網信智能小助手——“華小智”,輔助線上操作。
浙江大學采用網站群平臺,主要包含網絡服務、校園卡、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學環境、媒體資源等模塊。借鑒復旦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網站群管理平臺建設的成功經驗,以浙大主頁門戶建設為契機,依托網站群管理平臺,推進學校網站一體化建設,實現了學校信息資訊的統一管理、統一發布、統一授權、統一展示、信息共享。
從調查分析的情況來看,以上高校雖然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思路不同、側重點不同,但均通過信息平臺建設有效提升了自身管理服務水平和師生信息化滿意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高校在國內高校信息化建設中走在了前列。但筆者同時發現,國內大部分高校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各業務系統之間依舊過于“獨立”,各業務模塊間融合度、嵌合度明顯不夠,有的僅僅是基于信息門戶做了統一身份登陸驗證,各業務系統之間不能進行數據通信和共享,更不能跨系統辦理業務,導致師生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重復填報業務數據且在校內各職能部門和機構間往返跑腿“折騰”的情況普遍存在,影響了師生員工的辦事效率。因此,急需改進現有高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設計架構或推出新的系統,將各數據“孤島”連接成信息“大陸”,為師生提供便利快捷、優質高效的“一站式”網絡信息服務,從而提升高校管理效率和網絡信息化服務水平。
二、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構建之原則
(一)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服務優勢
通過廣泛的調研和數據收集分析可以看到,近幾年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硬件基礎已初具規模,各高校的辦公、教學、宿舍、圖書館等重要區域的網絡設施已較為完善,基本具備了支撐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硬件基礎。但在信息系統的建設方面,因機構設置、部門職責、建設時間、技術方案不同,高校各業務系統之間差異較大,這些業務系統相互獨立,不能互聯互通,形成數據“孤島”,這就造成了高校師生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得不重復處理各種信息。同時,師生如果辦理一個涉及多個部門的業務,就需要在這些部門間甚至是多個校區間來回奔波,如果再對相關業務辦理流程不熟悉,則會出現多次往返跑腿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浪費了師生的時間和精力。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提出,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痛點,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首先,它通過全面深入梳理學校各類管理服務事項,確定每項業務的辦理部門和審批人員,確定辦理業務所需資料和辦理流程,明確部門和人員的審批權限,讓辦事流程和審批順序更加清晰。其次,它利用跨部門業務協同和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進一步減少前置條件、精簡辦事材料、縮短辦理時間,讓業務辦理變得更簡單便捷。再次,在“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上,師生只需提交業務申請,然后就可以實時了解辦理進度,等待辦結結果即可,平臺會將提交的業務按預先設定好的流程給部門和人員進行審批,師生不需要了解具體過程,大大節約了師生的時間和精力。最后,業務環節中的申請、流轉、審批均在線進行,可以實現全流程實時監控,及時追蹤評價業務辦理效果,采集師生意見建議和滿意度情況,通過數據評估效果,并不斷改進管理服務工作,實現良好的優化循環[2]。
(二)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原則
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是智慧校園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師生提供網絡信息服務的窗口,直接關系到師生網絡信息服務的體驗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筆者在分析總結國內外高校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現狀及優秀案例的基礎上,提出適用于中國高校的“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原則如下:
第一,應堅持以人為本,普惠全體師生。要把立德樹人、增進師生福祉、提升師生對信息化服務的滿意度作為“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服務導向,依托一體化通用信息服務平臺,形成普惠包容的現代化校園格局與信息化體系,為學校師生提供高效便捷的辦事渠道,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
第二,應加強整體規劃,提升辦事效率。立足高校“雙一流”建設目標與各學校實際,按照全校“一盤棋”的思路,高位謀劃“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優化整體布局,統籌規劃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構建校園一體化信息服務業務體系,推動整體業務流程優化,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服務效率。
第三,應推動數據共享,強化數據驅動。數據作為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其自身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要著力引導全校師生樹立“一切皆數據”的理念,著力打破信息孤島,有破有立,以跨部門多業務協同為抓手,打破各部門數據分散、業務分割的孤立業務系統,打破用戶業務辦理的碎片化感受。堅持開放共享,堅持數據驅動,堅持集約化發展路徑,打造“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開辟學校管理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第四,應堅持融合創新,落地全員參與。要進一步提升高校師生信息化素養,推動各部門和各院系多方力量參與,實現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同時創新應用方法,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設方便高校師生使用的“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的協同管理,為師生提供高效、敏捷、順暢的辦事服務,最終形成“科學決策、高效執行、精準服務、綜合評價”的工作閉環。
三、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體系構建的具體實施方略
根據上文提出的“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原則,本文針對數據打通、建設模式、流程設計、角色管理、數據安全、敏捷開發、績效評估等七個方面,對“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體系構建進一步做出具體的分析。
(一) 數據打通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主要特點和優勢體現在“一站式”通辦,這就必然要求平臺數據的準確性和唯一性,要求數據一數一源,同時做到一源多用。但由于高校內部機構設置、部門職責不同,多采用條塊化的管理模式,所開發的業務系統的時間、技術方案、編程語言、技術服務公司也不相同,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系統之間相互獨立,數據不能互聯互通,跨系統訪問和共享數據在技術層面就遭遇障礙。因此,“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必須要構建安全、科學、高效、統一的數據中心,要建立校級數據標準,同時要求各業務系統必須按照學校數據標準及教育信息化行業標準進行數據庫設計,在底層打通“數據孤島”,通過數據中心的建設為“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提供基礎支撐。
(二) 建設模式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數據信息應做到易于調用、易于管理,方便用戶查找統計,操作界面要簡單易懂、靈活實用,同時能夠滿足多項業務需求。這就要求“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在功能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管理角色和服務對象角色的多樣化需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功能需求,采用“標準化軟件+定制開發”相結合的建設模式,既可以加快開發進度,又可以滿足自身個性化需求。
(三) 流程設計
要全面深入梳理學校各類管理服務事項,確定每項業務的辦理部門和審批人員,確定辦理業務所需資料和辦理流程,明確部門和人員的審批權限,將辦事流程和審批環節搬到線上。同時通過梳理和整合,進一步優化每個管理服務事項的流程,以流程梳理為抓手加速推進高校“放管服”改革。深入貫徹學校“讓師生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的目標原則,利用跨部門業務協同和部門間數據共享,進一步減少前置條件、精簡辦事材料、縮短辦理時間,切實提升師生信息化服務的滿意度,逐步實現所有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全程網上辦理。
(四) 角色管理
高校人事變動和干部調動是比較頻繁的,包括換屆集中調整、屆中個別調整等,同時各單位管理人員分工調整也是比較頻繁的,這些變動和調整需要在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上實時更新,才能保證平臺正常運行和業務的正確辦理。為實現平臺實時自動更新管理角色人員信息的要求,就需要依靠前文提到的統一高效的數據中心,由數據中心去實時讀取人事系統、組織干部系統中的數據,同步人員信息到平臺,并授予相應權限。同時平臺要能夠提供授權管理的功能,主管部門的管理員也可在平臺上直接將權限授予對應人員,以確保各類角色人員信息的準確、實時,保證“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正常運行和業務的正確辦理。
(五) 數據安全
數據是構建“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基礎與靈魂,要牢固樹立數據安全的底線思維,在平臺頂層規劃時就要考慮數據安全策略,嚴格落實等級分級保護要求,開展安全監測與防護,建立分級授權管理機制,將全校相關網站及業務系統數據統一管理,接入監測平臺,提升網絡安全主動防御、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協同治理能力,構建數字化校園安全總防護,堅決守住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的底線。在確保各業務系統和數據中心運行正常的同時,要實現全方位安全加固,針對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開展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的安全加固工作,確保公共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9]。
(六) 敏捷開發
要通過管理服務流程的梳理和重構,加強職能部門和教學科研單位間的合作,同時有效拆分各部門管理服務流程,形成不同的模塊,各部門各院系權責分明而有效聯動。平臺要以信息基礎設施為發展基石,以數據資源為核心要素,以網絡安全為運行保障,強化應用開發能力,開發建成高并發、大容量、高性能、強一致的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有效地無縫整合學校各類業務數據,覆蓋應用相關的數據模型設計、頁面設計、菜單設計、表單設計、流程設計、數據集成等,能夠讓各級管理員可以根據業務需要自主設計管理服務事項,高效、便捷地設計各類輕應用。
(七) 績效評估
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手段,將梳理后明確的管理服務流程通過通用信息平臺統一管理,實現實時監控全校每個管理服務事項的運行狀態,采集管理服務事項的運轉績效,及時追蹤評價業務辦理效果,并采集師生意見建議和滿意度情況,通過數據評估績效,并不斷改進管理服務工作,實現良好的優化循環,推動高校管理服務工作的閉環管理。
四、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策略
我國高校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與和諧社會建設中負有重要職責,因此,高校應高瞻遠矚、提高自身站位,不斷強化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水平,從而為國家建設、社會進步和高等教育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撐。
(一) 做好頂層規劃,打造數字校園
在“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中,數據中心作為最基礎、最核心的載體,承擔著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交換、共享、計算等多種功能。在建設“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過程中,要以需求為牽引,對高校管理服務體系進行全面細致的梳理和優化整合,做好頂層規劃,要求業務系統的數據必須按照學校數據標準及教育信息化行業標準進行設計,在數據層就要破解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解決數據共享不及時、不完整的現狀,確保一數一源、一源多用,構建安全、科學、高效、統一的數據中心,打破“數據孤島”,讓主要業務系統之間實現互聯互通,為“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和各類業務系統的建設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二) 實現“一站式”服務,賦能智慧校園
在智慧校園建設中,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是直接面向全校師生的線上窗口,是關系師生獲得感的最直接體現,因此,“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必須高起點部署、高標準謀劃、高質量建設。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向下要能夠對各業務系統進行快速整合,對平臺上的全部數據資源進行集中化的管理和配置,圍繞部門、崗位和角色的業務實際需求,把管理服務流程進行精簡、細化、優化、再精簡、再細化、再優化,通過構建一個滿足需求和切合實際的統一、科學、標準、規范的智慧化業務運行系統,最終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和信息資源再利用[9-10]。要打造標準化服務保障體系,構建“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轉變,賦能智慧校園建設。
(三) 多層次協作,共同推進教育信息化
當前我國已進入教育信息化2.0時代,5G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在高校中的部署也逐漸廣泛,全方位、高層次、多領域助力于高校信息化建設。“一站式”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活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要強化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通過調整機構、整合資源、搭建平臺、頂層設計、優化流程等措施,不斷提高管理服務的科學化水平,讓師生在信息化建設中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提升師生對信息化服務的滿意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師生發展、有利于學校發展的信息保障體系,共同推進教育信息化。
“一站式”高校通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發展是一條從工具到戰略再到思維的升華過程,是構建和諧校園、美麗校園的目標之一,是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優質服務的重大舉措。新冠疫情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各項進程,與此同時,這對高校也帶來各種挑戰,我們要總結經驗、理清思路,充分利用多種新技術,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務,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N].新華社,2019-02-23(01).
[2]許元,蘇建茹,滕建.網上辦事大廳建設的研究與實現[J].現代信息科技,2020,4(15):119-12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Z].教科信函〔2021〕13號,2021-03-15.
[4]沈霞娟,洪化清,寧玉文,張寶輝.國外智慧校園研究熱點與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12):13-20.
[5]章惠娟.國外高校提供科研數據管理服務的思路及啟示[J].江蘇科技信息,2021,38(05):26-29.
[6]盧小清,陳平,孫秋瑞,謝彤芳.高校“一張表”應用工程的設計與實踐[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8(03):66-69.
[7]李降宇,張巍,張鵬.基于高校智慧校園平臺建設“一張表”的應用與實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22):158-160.
[8]趙志輝,宋婷玉.教育信息化2.0時代高校信息化建設實踐與發展趨勢研究[C]//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2020年第二十四屆網絡新技術與應用年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市信息服務工程重點實驗室,2020.
[9]徐青山,張建華,楊立華.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及實踐應用:以“智慧北航”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12):112-118.
[10]黃威.流程管理信息化實踐與思考[J].企業管理,2021(04):106-108.
(責任編輯文格)
“One Stop” Gene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Guang-zhao1, WANG Jian2
(1.Green and Smart River-Sea-Going Ship,Cruise Ship and Yacht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2.School Office,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is the basi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mpus an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But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operating systems in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e to various organization structures,department responsibilities,time of coming into service and technical schemes.It is very comm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face information isolation,repeated regi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online and multiple physical errands when using the platform.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cellent c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one stop” gene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applicable to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includes four rules: people-orientation,overall planning,data sharing,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And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one stop” gene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from seven aspects,including data on-boarding,construction model,process design,role management,data security,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mpus an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one stop” gene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