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要素與路徑

2022-11-22 01:26:13章睿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章睿

摘要: “新文科”和“課程思政”是近年來與法語專業發展最緊密相關的時代背景與要求,兩者在根本目標上一致,均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復合復能、能有效發出中國聲音。法語人才肩負著對外有效講述中國故事的使命,推動構建我國全球話語和敘事體系,從而推進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課程思政應緊緊圍繞國家意識和國際傳播能力兩大要素開展,應做好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即:強化專業教師思政意識,提升價值引領能力;突出課程思政素材時代性,提高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能力;注重教學形式多樣化及先進性,保障課程思政效果。

關鍵詞: 新文科; 課程思政; 法語人才; 教學改革;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3; G641文獻標識碼: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5.019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發展進入快車道,國際環境愈發復雜多變,我國社會在此新形勢下對人才需求發生變化,隨之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要求。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2019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宣布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自此,我國“新文科”建設拉開序幕。2020年11月教育部在山東大學召開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研究新時期我國高等文科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和路徑等根本問題,會議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為落實此次工作會議要求,也鑒于文科教育創新發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育部于次年3月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薦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通知》,面向全國本科高校征集關于“新文科”建設發展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專業改革等系列問題的研究,全面推進、落實新文科建設[1]。“新文科”是在新形勢下對傳統文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反思,也是我國文科建設適應社會發展新需求的產物,概念提出初期就引發文科學界的熱烈討論,并視之為文科發展的新契機。

一、 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新文科”建設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為理念,通過技術賦能利用新技術支持學科融合,培養愛中國、知中國的新時代跨學科與多面向的卓越文科人才。外語類專業是我國高校文科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文科建設既是外語學科發展的背景,也是其建設發展的可靠依據,法語專業應主動對標新文科內涵與目標,培養符合國家期待、適應社會發展的卓越法語人才。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外國語大學80周年校慶之際提出當前形勢下國家所需外語人才要求,我國目前亟需“有家國情懷,有全球視野,有專業本領的復合型”外語人才,依靠“三有”外語人才,講好中國故事,深化中外交流,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中國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國[2]。

(一) 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念的法語人才

與傳統文科相比,新文科除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文科專業間融合和技術賦能等變化外,它最重要的變化在于指明文科教育的目的——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人的現代化建設目標”[3],即新文科人才要對接國家所需、服務國家戰略以及捍衛國家利益。外語作為傳播中國聲音、帶領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載體,培養法語專業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是專業教育的根基。由于外語學科的特性,在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大量西方文化。法語專業要培養愛中國、知中國、能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法語人才,就務必重視正確的意識形態教育,培養學生學會從中國立場辨析接收到的西方聲音,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與社會現象的判斷力,自覺抵御西方文化意識形態的滲透。在法語人才培養中突出價值育人使命,融入文化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成為新文科背景下的法語專業自覺。

(二) 培養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及復合能力的法語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獲得空前發展,法語專業也形成遍地開花之勢。然而法語專業的規模發展也帶來“外語人才的低層次重復培養”[4]問題,此外我國傳統法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關注學生語言技能,而忽視其它素養,導致畢業生發展潛力不足。當前外語教育面臨著信息化、智能化浪潮,以及國際形勢和國內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多方變化等挑戰,法語專業應盡早認清現實,響應習總書記對我國外語工作者的囑托,乘上新文科建設的東風,盡快落實法語人才培養方向的調整。

新文科強調知識整合與學科融合,在此背景下的法語專業想要創新,在頂層培養方案設計層面就要勇于打破專業和學科壁壘,嘗試跨界,使學生知識結構多元、融通。例如“法語+專業”,“法語+區域國別研究”、“法語+英語”等跨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可行的改革路徑。法語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根據地域發展優勢以及本校特色資源具體設計交叉、融合內容;在具體課程教學層面,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去研究問題以及展示成果的復合能力。新文科背景下的法語專業發展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及復合能力的跨學科、多面向法語人才。

二、 法語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目標

2014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建設隨后緊鑼密鼓地穩步推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及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均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意義,號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號召高等教育采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策略。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每位教師須承擔課程思政責任,并且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將被納入“雙一流”建設評價、學科評估等評價考核中。《綱要》強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要有機結合,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同向同行”。

(一) 法語專業課程的思政內涵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的積極性,使用“潤物細無聲”的柔性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培養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時代要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責任,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保障。在此背景下,高校法語專業尤其要重視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建設,這與法語教學內容特點有關:學生通過了解法國文化來學習掌握法語,語言學習與文化了解密不可分,學生在學習法語的過程中也必將經歷中西方文化乃至價值觀差異的碰撞。法語專業要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念、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及復合能力的法語人才,課程思政是實現此目標的根本途徑。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專業課程思政事實上是一種使課程教學價值回歸的課程觀,它助以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觀教育三者的同頻共振?!毒V要》指明課程思政建設要圍繞“一條主線”和“五大重點”開展。具體來講,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法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五大重點內容①。在落實以上課程思政基本要求之上,法語專業課程思政還應突出專業特色和優勢,研究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精神內涵與國家需求。

(二) 法語專業課程的思政目標

外語人才在促進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民心相通、服務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民族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我國現在亟需具備全球話語能力、懂得參與全球治理、有能力解決爭端,且能捍衛國家利益的高水平國際化外語人才。2018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外國語言文學類)》(以下簡稱《國標》),在此基礎之上法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2020年4月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法語專業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兩份文件是培養中國特色法語本科專業人才的指導框架。文件從素質、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對法語專業學生培養提出具體要求,重視跨學科特點,突出學生的國家意識、跨文化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培養。

法語在全球使用廣、影響力大。世界五大洲均有法語通用地區,現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將法語列為其官方使用語言;此外,法語還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之一。所以,法語人才肩負著對外有效講述中國故事的使命,從而推進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構建我國全球話語和敘事體系。法語專業課程思政應以時代號召、國家需求為導向,深挖其中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并把它貫穿到專業總體培養方案設計、課程設置、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踐全過程。

三、 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要素

“新文科”和“課程思政”是近年來與法語專業發展最緊密相關的時代背景與要求,兩者在根本目標上一致,它們合力影響和促進法語專業發展及法語人才培養?!缎挛目平ㄔO宣言》提出“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價值導向性,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強化價值引領是新文科建設的內在要求,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其核心也是價值引領[5]。此外,新文科背景下法語人才培養要求與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法語人才培養目標一致,均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復合復能、能有效發出中國聲音。那么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如何建設、朝哪個方向建設,它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在哪里,是首先需厘清的重要問題。

(一) 國家意識

隨著我國快速崛起,我們推進的“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參與,我們受到世界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也伴隨著質疑與誤解。因此我國現亟需大批能服務國家需求與戰略、講好中國故事、政治站位高的高水平外語人才。這中間,理解、樹立、增強國家意識是重中之重[6]。

首次明確提出要增強國家意識出現在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議中。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其中再次強調加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有教師和學生的場合多次提出此殷切希望,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7]。

國家意識這一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是國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礎與體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王俊菊對國家意識的內涵概括較為全面,他認為“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意識包括國家主權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國家發展意識、國家形象意識、國家責任意識等維度,體現在理念、認識、態度、行動、效果等層面,既包括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歷史認同和文化認同,也包括政治認同、制度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還包括理念認同、角色認同、立場認同和行為認同,是愛國報國的主人翁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盵8]國家意識既是國家身份建構,也是國家認同信念,所以國家意識表現為個人對國家的歸屬意識和認同信念[9]。在培養高水平國際化法語人才過程中,國家意識的培養與強化是重中之重,以此為根基,才能在法語學習、文化比較中互學互鑒,站穩中國立場,講好當代中國故事。

法語專業教學本身具有特殊的挑戰性,它需要直接面對法國乃至西方意識形態和主流話語的沖擊,文化價值觀滲透于語言學習之中。因此,法語專業教與學中不能從法語源語簡單“照搬”,而是應有一個批判性思考的過濾過程,有必要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進行“語言意識形態的甄別與文化價值取向的鑒別”[10]。例如法語媒體常用“l’empire du milieu”指代中國,“les autorités chinoises”指代中國政府,然而這兩個法語詞都帶有貶義,使用時應警惕。法語教育中應堅持“立足本來、吸收外來,切忌用自己的‘嘴’說別人的‘話’”[11]。此外,在法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經濟制度等基本國情,特別是讓學生充分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成就與發展道路,真正樹立四個“自信”,提升學生的國家認同和自豪感,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增強法語專業學生國家意識不僅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外語具有工具性和應用性,外語學科應發揮專業特點,關注國家需求,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為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及文化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繁榮興盛服務,為企業及科學技術發展服務②。在法語專業教育中,要通過課程思政將服務國家建設責任感的培養貫穿始終,體現在每一堂專業課中,教育學生將個人“小我”融入進國家發展的“大我”,在時代的浪潮中追求個人價值,以向法語世界生動地“講好當代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己任,擔負起用專業愛國報國的時代重任。

(二) 國際傳播能力

國家大力推進“四新”建設,工、農、文、醫四領域目標各有分工,新文科實質要解決的是“提升文化軟實力”這個問題,其中與外語類專業密切相關的就是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力外部輿論環境”[12]。同年9月,習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提升我國國際傳播力不足的迫切需要,“要培養造就一批善于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人才,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和國際輿論引導力。”[13]

培養法語專業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首先要解決傳播“什么”的問題,進而思考“如何”傳播。進入新時代,外語人才的國家需要已發生深刻變化,中國高等外語教育不僅要繼續把世界介紹給中國,而更為緊迫的是要把中國介紹給世界:傳統的中國故事要創新講,當代的中國故事更要重點講,并且后者是當前攸關民族復興大業的迫切任務③。明確這一點,培養學生國際傳播能力的具體要求就浮顯出來了:理解中國特別是當代中國、理解世界,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包括良好的外語水平和能被接受的方式)講述當代中國。

在法語專業課程中要多融入中國元素,即在課程思政過程中引導學生重視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引領學生熟悉我國國情、理解黨和國家的基本方針政策、掌握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沒有以此為基石,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如無源之水。抱持中國本位、中國立場是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前提。具體說來,理解當代中國須透徹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是“中國實踐的理論結晶,中國之治的經驗秘籍,民族復興的根本指南,中國話語體系的基本邏輯,中國故事的敘述框架”④?!读暯秸勚螄碚穭t是理解當代中國的權威讀本,從而了解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學會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

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助力培養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不僅要解決傳播的“活水源頭”,還要修筑保證傳播通暢有效的“溝渠”,而決定溝渠通暢程度的因素便是跨文化能力。作為法語專業一貫的核心素養目標,跨文化能力仍是新時代法語人才最重要的核心目標能力之一,它要求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特別是語言對象國文化——并幫助中國與法語區國家和地區之間構筑起有效溝通的渠道,從而使法語世界也能理解中國,求同存異,最終建構好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前,跨文化能力側重強調“讓中國了解世界”,在新形勢下,跨文化能力更加注重“讓世界了解中國”。

而要做到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更需“知己知彼”,國際視野不可或缺。趙玉榮等對國際視野的核心內涵這樣表述:“從國家站位高度觀照世界,縱覽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態勢,接受不同群體文化與視角所具有的差異,結合國家發展需要培養參與全球化競爭與合作的能力”[14]。國際視野不是單純的“看外面”,而要以中國立場為前提,即以中國本位為出發點“向外看”。因此,在法語專業課程思政中要堅持國際視野與國家意識互為補充,堅持跨文化能力所跨兩端的平衡;以國家意識和國際視野為雙著力點進行中法文化對比、借鑒;也要在中法文化交流的互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國家意識和國際視野。

四、 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

(一) 強化教師思政意識,提升價值引領能力

作為課堂主持人,教師是專業課程思政的第一責任主體。要想在法語專業課程中實施好課程思政,法語專任教師首先須樹立并強化課程思政意識,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和作用,進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政治認同、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憲法法制意識、道德修養等主動融入法語課堂,提升價值引領能力。

在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方面,不僅教師自身要主動加強政治學習,拓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專業知識儲備,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養;此外,系部、學校相關部門還應進行課程思政機制化建設。如學校層面,可在校黨委領導下,依托宣傳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學管理部門,定期組織課程思政專題培訓活動,以便專業教師全面系統地進行政治學習和師德師風建設,確保教師具備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歷史觀、文化觀以及堅定的四個“自信”,從而提高教師的使命感和政治站位;系部可以組建法語思政團隊,圍繞法語課堂思政落地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具體、深入的教學研討和分享交流。

此外,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想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取得良好效果,法語教師還須強化育人意識,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育人能力。教師應自覺加強教育理想信念,強化敬業精神,弘揚高尚師德,做到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教師的治學、教學態度對學生具有示范性,教師當好學生的榜樣,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 突出思政素材的時代性,提高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能力

內嵌式的柔性課程思政需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專業課程的各環節之中,這要求制定課程大綱時就整體考慮思政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都需充分體現思政元素,并將思政目標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結合起來。

課程思政挖掘育人元素,要根據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地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教學之中,從而最終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的同頻共振。在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要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念和復合知識結構及復合能力的法語人才,其課程思政應圍繞國家意識和國際傳播能力,優化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內容供給。

深挖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拓展相關思政素材,可以從所涉及的文化、歷史、時政等角度,增加課程的人文性、思辨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此外,根據新時期國家需要,法語人才肩負對外有效講好當代中國故事、推進中國更好走向世界的使命,因此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要特別注重素材的時代性和時效性,不斷提高緊貼社會實際設置議題的能力。課程思政授課內容應精挑細選,思政元素的安排要科學有效。具體來講,在教學中要注重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容的融入,引導學生能夠使用法語社會易接受、聽得懂的法語來表達中國的制度、方針、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語教學活動不能拘泥于教材,可結合教材以單元、文化主題為單位來挖掘思政元素,注重選用能體現當代中國發展的內容,如華為、高鐵、太空探索等現代科技發展;注意選用愛黨愛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素材,多參考中國國際電視臺法語頻道、人民網法語版等媒體資源。

(三) 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及先進性,保障課程思政效果

我們既要從宏觀上處理好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整體關系,還要從微觀上合理安排專業課程中具體思政元素的導入方式。設定好課程思政目標、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以后,要使法語專業課程達到思政育人的效果,關鍵還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形式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是將課程思政元素春風化雨般融入到教學并吸引學生積極學習的有效保障。

提升法語人才國際傳播力,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形式上應打破“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設計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開展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豐富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多使用中法文化比較小課題研究活動: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挖掘出適合比較的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內小課題自主研究,利用PPT作口頭報告展示研究成果。該活動能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對相關主題進行闡述和比較分析,利用比較樹立自信、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進而成為自信的中國故事講述者。在教學手段上,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網絡課程平臺開展法語課程思政建設,推進課程思政與教育現代化手段的融合,同時這也是新文科建設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還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的“第二課堂”有助于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習效果,助推課程思政建設,保障將法語語言能力、素質培養與國家意識相結合的效果。這些豐富形式和先進手段以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為抓手,使思政元素融于專業知識,在課堂前-中-后全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國家意識和國際傳播能力,實現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培養具備“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能力的法語人才,從而達到國家對法語專業教育的殷殷期望。

五、 結語

“新文科”和“課程思政”是近年來與法語專業發展最緊密相關的時代背景與要求,兩者在根本目標上一致,均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復合復能、能有效發出中國聲音。當今中國崛起受到世界矚目,同時也伴隨質疑與誤解,所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文科”更深刻的功能在于——展示當今中國崛起不會威脅世界和平。法語專業作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直接相關者,其人才培養目標須與國家新需要相適應,要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念、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及復合能力的法語人才。法語人才肩負著對外有效講述中國故事的使命,從而推進中國更好走向世界、構建我國全球話語和敘事體系。

在新文科背景下,法語專業課程思政應以時代號召、國家需求為導向,增強專業課程中的國家意識,著力培養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并把這兩大思政建設要素貫穿到專業總體培養方案設計、課程設置、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踐全過程。其具體融入路徑體現為:強化專業教師思政意識,提升價值引領能力;突出課程思政素材時代性,提高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能力;注重教學形式多樣化及先進性,保障課程思政效果。

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法語專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專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法語專業課程思政將育人有機融合于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了解法語區國家和地區文化過程中尊重其他文化,在比較文化視野和文明交流互鑒中認識中國價值、堅定“四個自信”,進而自覺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以向法語世界生動地“講好當代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己任,擔負起用專業愛國報國的時代重任。

注釋:

①根據2021年11月教育部課程思政培訓內容的“第一講: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解讀”;主講人:吳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

②根據2021年11月教育部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培訓“潛移默化 啟智潤心:外語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

③④此系2022年8月5日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組織“高等學?!斫猱敶袊盗薪滩娜握n教師培訓”時,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孫有中在會上所作報告內容部分觀點。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通知[EB/OL].(2021-11-02)[2022-03-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1/202111/t20211110_578852.html.

[2]80周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外老教授回信[EB/OL].(2021-09-27)[2022-03-18].https://news.eol.cn/dongtai/202109/t20210927_2159644.shtml.

[3]樊麗明.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對“新文科”之“新”的幾點理解[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1.

[4]曹德明.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教育與外語研究: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是外語教育的時代使命[J].中國外語,2021(1):4-5.

[5]顧玉蘭.新文科外語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研究:復雜適應系統視角[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2(3):104-109.

[6]陳新仁,楊金龍.新時代外語研究者的國家意識構建芻議[J].當代外語研究,2021(4):22-28.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1-07-15)[2022-03-25].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5/content_5625254.htm.

[8]王俊菊,魏魯鴻.外語教育視野下的國家意識培養[J].當代外語研究,2022(2):68-75.

[9]楊楓.國家意識的外語教育話語實踐[J].當代外語研究,2022(2):1-2.

[10]楊金才.新時代外語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2020(6):11-14.

[11]楊楓.高等外語教育的國家意識、跨學科精神及應用理念[J].當代外語研究,2019(2):1-2.

[12]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并講話[EB/OL].(2021-06-01)[2022-03-30].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13]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EB/OL].(2021-09-29)[2022-03-30].https://www.bjcc.gov.cn/article/600152825.html.

[14]趙玉榮,李世勇.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雙重著力點: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J],外語教育研究,2021(4):25-32.

(責任編輯文格)

Elements and Path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rench Major Curriculum

in the Context of New Liberal Arts

ZHANG R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The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requirement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 major in recent years.Both of them are consistent in their fundamentals and objectives by ser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developing students into versatile talents,and speaking out for China.Those who learn French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elling China’s story to foreign countries,thereby presenting fully China to the world,and building China’s global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ystem.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French major should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two major elements of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value-leading ability; highlighting the contemporary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cours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tell contemporary Chinese stories well;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forms to ens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of the course.

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ench talents; teaching reforms; blended teaching

猜你喜歡
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6:50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5:30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2:24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不卡网|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91亚洲精选|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97国产在线播放| 婷五月综合|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91福利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第三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白丝av|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在线看| 久综合日韩|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αv毛片| 99成人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毛片视频网|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999精品视频在线| 婷婷六月综合|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视频|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一级黄色片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欧美午夜网|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538国产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成人在线不卡| 少妇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 青青草91视频|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天堂久久久| 色噜噜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在线v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