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資源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當前的教育教學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學生知識儲備,并探索有利信息技術拓展的教學環節,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充分結合。除了教科書中使用的科目外,它們在引導學生培養邏輯思維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以初中化學網絡課堂教學為例,如何運用網絡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更多的實驗方法得出化學結論,使學生掌握和理解化學知識,激活學生思維,更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獲取教學思想,使各教學環節實現信息化、有效化,在信息化背景下順利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
在教育教學體系不斷發展的今天,人類生存和學習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已逐漸滲透到現代教學理念中,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根據信息技術“省時、高效、省力、方便”的特點,將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組織方式、教學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結合起來,把握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現代教學方法,以此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在網絡教學實施的實際過程中,教師是學生接觸和融合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到課堂教學中,創造靈活有趣的課堂氣氛是提高學生注意力的關鍵。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和實踐學習。因此,在實施網絡教學指導時,教師應善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優化初中化學網絡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教師的教學觀念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探索有利于課堂整合的路徑,尤其是知識、信息技術方面,使得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逐漸被接受,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因素運用相關方面,避免“考試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并沒有真正融入學科教育,無論初中化學教師如何整合信息技術,都難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極大地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課堂創新的產生[1]。一些教師在篩選化學教學資源時,沒有對課堂設計進行分層、區分和消除,難以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模式的制約,信息資源中蘊藏著大量的教學資源。在多元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整合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解,內容可能會相互交叉和重組,導致對信息技術教學價值的誤解,無法將信息教學與初中化學課程整合,盲目性極高。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單一,尤其是學生思維引導,一定程度上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減少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徹底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2]。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路徑
(一)正確樹立信息化融合課堂的理念
運用信息技術,以信息化教學環境為基礎,更重要的是,將化學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使用、積累和開發效果,以此推進教學改革。教學觀念、核心,只有推進教學觀念,將信息教學資源意識,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上所意識到的信息技術,對堅守自己的教學行為,尤為關鍵[3]。
一方面,教師要探索全面性且綜合的教學觀念,也是傳統的化學課堂改革的必由之路。以教師為中心,很多教學資源的要求,需集中于思政信息化教學,并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進行全面理解,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各要素的系統整合。信息技術的整合有助于加強課堂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信息化教學資源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可作為化學課程的有力支撐和應用價值[4]。
另一方面,通過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相結合,初中化學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促進二者融合的過程中,使信息技術的課程結構有效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提高課堂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5]。明確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科學合理應用,集中信息技術優勢,基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上,使課程結構更加合理,營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合作的學習氛圍。為學習者突破被動的教學環境,對同一問題進行各種不同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提供條件快速、高效地解決方案,有效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利用效果。
(二)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中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用直接進入、提問等方法。在課堂導入模式上,真正創設出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模式,而且基于原有學習環境中,會導致學生厭倦,難以構建出協作式的初中化學課堂。面對這種情況,初中化學教師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料、信息及協作的模式,優化課堂教學資源。通過具體的化學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學習環境,將多媒體教學資源,協作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靈活性的創設,進一步推進可視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參與化學知識的能力,學生可以從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6]。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在化學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的主體角色,需在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時,將重點知識逐一展開并延伸成幻燈片,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教師根據以往的課堂教學內容,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篩選,并結合教材內容和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知識講解[7]。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收集相關教材,借助微課堂和多媒體,從網絡上靈活收集相關優質化學教學資源,確保課堂教學內容容量不受限制,最終實現優質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及時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上課的節奏會加快,時間也相對有限,教師可以擴展到課堂演示實驗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
一般認為,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構建高效學習的基礎,使得高效課堂的生成意義更加關鍵。以過去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師進行了大量信息的傳遞和高密度知識的轉移,往往受到“應試”觀念的束縛,使得化學課堂教學的構建精力,推進到化學知識的講解和灌輸上,引導學生的意識,可接受重復性訓練。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構建有意義的初中化學課堂,不僅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化學,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8]。在這種信息技術背景下,有別于激活課堂氣氛,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新時代思政教學的特點、優勢,使得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下的視頻、動畫、圖片等手段,滿足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進而創設出抽象化的化學課堂知識,達到直觀、直觀、動態的教學效果,減少感知學習體驗,使初中化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有效降低初中化學知識學習難度。
(五)解除教學限制條件
基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化學學科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信息時代深化化學知識內容,使得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發生了轉變,同時,有助于實現協作式的教學途徑。具體實驗教學中,因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的一成不變,使得實驗設備、化學實驗的借鑒價值,制約了化學實驗的發展。面對這些因素,化學教師應結合信息時代的核心素養,嘗試著根據教材中的實驗教學內容,通過口頭講解和描述來講解信息手段,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實驗過程。因此,在優化實驗教學時,初中化學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化學實驗的學習效果。實驗視頻直觀生動地呈現了初中化學信息化教學,有效地消除了教學中的制約因素,提高了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9]。
(六)減少盲目學習,加強薄弱點
初中生盲目學習,造成化學“學習時間過長”,一定程度上,導致過去教師的教學水平,無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根據新的教學經驗,使得化學課堂教學大綱,可申報多項相關課題,并在教學目標、內容的研究上,滿足教學效果。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大數據時代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導致化學課堂教學問題,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影響初中化學教師經驗的使用效果,無法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平臺,影響學生溝通、交流效果,導致學生在當前化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疑慮較多[10]。因此,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分析學生化學學習和日常考試數據的使用技術,進而明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以此來,結合學生學習需求,構建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此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七)因材施教的將信息化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
從新課改的角度看,教師應將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從大量的實驗教學內容中解放出來。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反復向學生講解,差異較大的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減少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堅持組織小組活動實驗,以演示實驗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化學學習需求[1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結合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教學模式,拒絕生搬硬套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開展策略
(一)掌握備課技巧,合理備課
在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重要環節。在初中化學網絡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基礎,充分掌握相關教學軟件可以為化學網絡課堂的建設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將相關信息和知識融入課件中,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前進行全面、周密的準備,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教師給予學生認知水平,是實現初中化學網絡課堂高效教學的關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豐富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障礙階段、強化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如何直觀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深入地融入教學情境[12]。在創造新穎有趣的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制作教學課件,使用直播軟件進行試教,并根據網絡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調整制作聲音、角度和操作,為課堂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利用現代信息充分準備教學內容,對難以完成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備課,確保課堂教學不出錯。
(二)提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網絡教室的開發中,教師必須注意增強化學教學課件的實用性,教師不能注意每一個學生聽課效果,學生很容易因為教師看不見而不注意課堂講解,因此提醒學生可做提前預習,并及時課后鞏固,保證網絡課堂學習效率,始終保持學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實踐、探索中,以學生個體聯系的形式,構建出符合學生到創設情境,使得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生成有意義的化學知識,另一方面,改善課堂情境創設,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可激發出學生轉變探索知識的學習方式[13]。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的教學節奏,根據教學內容積極與學生互動,通過這種互動與學生互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更加了解初中化學網絡課堂的目的。利用生活中的現象,將化學知識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效結合,使網絡課堂容納更加豐富,促進學生吸收更多的直觀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14]。
(三)穩固課后學習效果
在滲透到傳統初中化學課堂的信息元素中,每堂課教學結束后,教師簡單講解課后練習,為學生安排網絡作業,也可以在課堂上測試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內容進行課后消化。教師應通過構建良好的化學思維結構體系,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對化學作業的理解和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化學綜合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發揮化學網絡課堂教學的價值[15]。
四、結束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發展網絡已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大勢所趨,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適應時代發展和新課程教育的必然要求。傳統的化學學習主要是鞏固和掌握大量重復的知識,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方法變得枯燥乏味,從而導致學習與化學理論的沖突。在當前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貧乏現狀,不應局限于教材,初中化學教師必須立足于信息融合技術,樹立正確的信息融合技術觀,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效果,并科學合理地應用于化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鞏固相關化學知識的有效性。在開展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在信息資源中尋找適合自主學習的內容,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自身應用互聯網的技術和素養,運用化學實踐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有效避免傳統教學的弊端,使學生正確掌握實驗操作規則,正確理解實驗裝置,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下借助多媒體課件提高初中化學教育質量。
作者單位:張小剛? ?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成紀中學
參? 考? 文? 獻
[1] 周紅江. 借助“互聯網+”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高效初中化學課堂[J]. 中國新通信, 2021,23(1):196-197.
[2] 杜海波. 信息化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漫談[J]. 讀與寫,2020,17(19):199.
[3] 楊麗.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的有效開展 ——以初中化學網絡教學為例[J]. 新課程, 2020(10):123.
[4] 馮威. 信息化“云課堂”背景下初中化學線上自主學習形式論述[J]. 數碼世界,2020(4):126-127.
[5] 馬霞. 信息化支撐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J]. 魅力中國,2020(11):222.
[6] 王曉霞. 信息化教學與課程整合對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J]. 新課程,2021(2):25.
[7] 馬霞. 信息化支撐下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832.
[8] 許田軍. 微課構建初中化學信息化教學探索[J]. 科學咨詢,2021(24):210-211.
[9] 李瑛. 創新翻轉課堂設計 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初中化學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 中小學校長, 2019(7):46-48.
[10] 徐虎. 初中化學信息化教學研究[J]. 科學咨詢,2021(13):195.
[11] 蔣玉芝. 淺析信息化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 2019(5):29-30.
[12] 于光亮.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J]. 學周刊,2022,9(9):86-87.
[13] 靳四紅. 淺析信息化資源運用于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3):108.
[14] 曹楊娟. 基于信息技術背景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 考試周刊,2020(43):113-114.
[15] 易喜娟. 信息技術引入初中化學課堂導入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 考試周刊,2020(5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