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雪蓉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播速度的加快和傳播面的加寬也讓新聞輿論的引導變得更加艱巨,當前新聞媒體在提升新聞輿論“四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傳播形式單一、公信力降低、影響力較為分散等。本文針對新聞輿論“四力”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有效應對措施,從而真正做到以高質量發展提升新聞輿論“四力”。
關鍵詞:新聞輿論“四力” 高質量發展 策略探析
引言
當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新聞信息傳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契機,很多傳統媒體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東風,不斷拓寬自身信息傳播的渠道,不斷優化自身新聞信息傳播的質量。然而,不論傳播技術如何發達,新聞質量才是提升新聞輿論“四力”的根本發力之處,新聞信息傳播主體應當從多個維度、多方面入手,豐富新聞傳播形式、提升新聞傳播內容、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正面引導并且把握好新聞輿論規律,讓新聞輿論的“四力”發揮作用,從而提高新聞傳播的價值和意義。
一、新聞輿論“四力”概述
新聞輿論“四力”是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其核心是引導力,新聞信息傳播平臺能否展現出強大的引導力,取決于其傳播新聞信息的平臺以及相應技術的運用。如果新聞信息傳播的平臺具備較強的知名度,同時權威性也比較大,則新聞輿論本身的引導力也會相應較高,當前階段新聞輿論的引導力仍然需要不斷提升。傳播力是新聞輿論“四力”當中的重要內容,傳播力體現在新聞輿論的覆蓋范圍,新聞媒體為受眾群體提供實時新聞信息,如果新聞信息能夠精準地體現新聞事件本身,則其影響力已經達到較高層次。影響力和公信力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新聞信息內容本身能夠具備較為廣泛的受眾群體,同時受眾群體會因為新聞內容產生價值觀念變化,是新聞輿論影響力的體現。然而新聞輿論僅僅具備短期內產生影響力還不夠,仍需要長期性公信力的積累,才能夠讓新聞輿論真正全面發揮作用,達到新聞傳播應有的效果。
二、新聞輿論“四力”提升的重要性
新聞輿論提升“四力”能夠讓新聞媒體更好地夯實傳播陣地,同時更好地把握新聞輿論傳播規律和動態,從而讓新聞信息受眾群體感受到新聞信息的價值理念,更好地發揮新聞輿論應有的作用,引導新聞輿論往正面方向發展。近些年各種新興信息媒體的出現,例如自媒體,讓新聞信息以各種新型的形式進行傳播,但是這些形式的出現也讓主流媒體本身的權威性以及公信力面臨更多挑戰。需要有效地提升新聞輿論的“四力”,才能讓新聞媒體更好發揮應有的效用,提高受眾群體對新聞媒體的信任,進而幫助新聞媒體不斷地將正面、積極的價值觀有效輸出,更好地引導新聞輿論,構建和諧、正面、積極的新聞輿論環境。
三、新聞輿論“四力”提升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分析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新聞信息傳播帶來極大便利,但不能忽視的是當前新聞信息的傳播是“短平快”的時代,導致很多虛假性、負面性的新聞信息充斥著新聞傳播空間。這些信息的存在導致新聞輿論的引導變得更加困難,也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傳播形式單一、受眾面窄的問題,以及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降低等問題都在極大維度內影響著新聞輿論“四力”的提升。
(一)新媒體效用未充分發揮,受眾面相對較窄
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新聞輿論的傳播不能僅僅依靠新媒體本身而忽視傳統媒體傳播新聞信息的形式,不能固步自封,只是采用傳統形式而不會運用新媒體形式。傳統媒體傳播新聞信息與新媒體傳播新聞信息相比形式單一,傳統媒體在傳播新聞的速度上也不及新媒體,但是傳統媒體本身由于發展時間較長,已經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是當前媒體傳播新聞信息不可忽視的重要形式。雖然,很多新聞信息傳播主體會因為看到新媒體傳播新聞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范圍廣等優勢而選擇新媒體,又或者為了保持傳統媒體本身的權威性而選擇避讓新媒體。這些做法都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聞輿論傳播形式的豐富性,也讓其受眾面極大變窄,極其不利于新聞輿論傳播力的提升。
(二)信息泛濫良莠不齊,新聞輿論公信力受損
各種新聞媒體本身的公信力便是新聞輿論的公信力,新聞輿論的公信力實質上便是一種社會資源,新聞輿論公信力的下降是對社會資源的消耗和浪費。在當前新聞信息傳播環境中,很多自媒體、非主流媒體主體傳播的新聞信息都是與經濟利益相關的,其更多地考慮網絡流量、資源的獲取。這樣的局面使得很多信息傳播主體會為了獲取豐富的網絡流量和網絡資源、網絡經濟利益而不顧社會責任的擔當,導致大量虛假、片面化的新聞信息存在并泛濫于網絡信息傳播平臺。而受眾群體在獲取新聞信息的過程當中不能及時得到引導,被這些虛假信息所影響,使得新聞輿論公信力受損。
(三)新聞媒體的輿論影響力較為分散
自媒體、新興網絡媒體的出現給新聞媒體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新聞信息傳播形式以及速度等方面的,這些主體的出現導致新聞媒體的影響力難以統一,變得比較分散。在傳統新聞傳播背景下,新聞輿論的影響力主要是由主流媒體來引導的,但是在種類豐富的新聞傳播形式下,新聞信息資源被多方主體分食,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主流媒體還未做出報道,新聞信息便被傳播出去。導致當前新聞輿論影響力變得分散,被分為正面性和負面性兩種類型,很多新聞媒體能夠掌握的網絡信息資源層次不一,極其不利于新聞輿論影響力的提升。
(四)新聞媒體的引導力仍然需要發力
新聞信息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還因為其能夠發揮自身的本質作用引導輿論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在當今時代,各種不同類型的新興媒體的發展,由于一些新聞事件的復雜性導致新聞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難以快速做出反應,在新聞事件出現的初期,不少媒體為了快速傳播新聞信息同時保持新聞信息的客觀性,不會在初次發布新聞信息時表明自身對事件的評論和觀點。當其再次對新聞事件做出價值觀念評論和反應時,那些負面性、為了網絡流量而傳播的虛假性價值觀念已經被廣泛傳播。這讓新聞輿論本身引導力的提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非常不利于積極的新聞輿論發展。
四、以高質量發展提升新聞輿論“四力”的策略探析
無論新聞信息本身的傳播載體如何豐富,對新聞信息的價值以及新聞輿論“四力”提升影響最大的始終是新聞信息的質量,如果新聞信息質量過低,則新聞內容難以很好地呈現,更難以發揮新聞信息應有的作用。在傳播新聞信息的過程當中,提升新聞信息內容質量,有效豐富新聞信息傳播形式,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從正面角度加以引導,把握好新聞輿論規律。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新聞信息質量,還能有層次性地提升新聞輿論的“四力”,發揮新聞信息在傳播過程當中應有的作用。
(一)豐富形式,有效鞏固新聞輿論的傳播陣地
新聞信息傳播形式的豐富有利于新聞信息的傳播,能夠讓新聞媒體快速對新聞事件做出反應,從而更快、更精準地傳播新聞信息。新聞媒體工作者既要能夠有效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東風來拓寬新聞信息的傳播范圍和渠道,也要善于運用傳統傳播新聞信息的形式,鞏固已有的受眾群體,吸引更多新的受眾群體。在傳播新聞信息的過程中,要有效地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起來,整合新媒體優勢和傳統媒體長期積累起來的資源,創建多元、豐富的傳播形式。另外,新聞媒體主體要提高應對不同輿論對象、不同反映及時作出回應。基于此,新聞媒體主體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素養比較高的人才,讓新聞媒體能夠從整體上保持對新聞事件的敏感性,及時發現新型傳播形式的優勢,便于拓寬新聞信息傳播的形式,從而更好地鞏固新聞輿論傳播陣地。
(二)擔當責任,更好地提升新聞輿論公信力
新聞輿論的公信力與新聞質量息息相關,新聞質量高低又與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以及價值觀的表達密不可分。新聞工作者不論是在信息采編還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都要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想要提高新聞的質量,就要拓寬選題空間,獲取更多接地氣的素材,有效突破空間限制,來到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通過視頻、圖文、音頻以及第一現場人物的采訪等方式呈現真實、客觀的新聞內容。當受眾感受到新聞本身的質量以及價值時,新聞輿論的公信力會因此而得到提升。
同時,新聞媒體主體在傳播新聞信息的過程當中,要做到真實、客觀,對于突發性新聞事件要能夠正面、積極地進行回應,而不是逃避、遮掩新聞事件的真相。當社會大眾對新聞事件提出質疑時,要能夠通過客觀的調查、真實的事件回應大眾的關切,相關部門的調查要開誠布公報道。這種坦誠的態度能夠讓社會大眾感受到新聞傳播主體本身的權威性以及公信力,有效發揮新聞傳播應有的作用,帶動社會輿論往積極正面方向發展。
(三)正面引導,積極提升新聞輿論的影響力
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當中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站位,要能夠針對新聞事件的發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辨別,在采編和傳播新聞的過程中把準時代脈搏,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價值,切中關鍵點,既要發揮新聞內容的影響力作用,又要通過新聞質量的提升來推動新聞輿論影響力的發展。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信息的過程當中,既要重視新聞信息傳播平臺的豐富性,更要重視新聞輿論的正面引導。新聞媒體應當貼近大眾生活,針對社會大眾比較關注的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傳播,而不是為了某個群體的需求而將信息傳播內容更多地聚焦在某一方面的報道上。
人們更多關注的新聞內容是與大眾社會生活、民生相關的,比如國家政策、社會熱點事件。新聞媒體只有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才能提升新聞輿論的影響力。新聞媒體要重視新聞內容表達,將正確的理念和價值觀有效滲透到新聞當中,樹立新聞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當新聞事件發生后,有時會伴隨著負面、虛假的信息和輿論產生,此時新聞媒體要及時針對問題迅速做出回應,深入全面挖掘事件真相,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引導輿論,帶動輿論往正面的方向發展。
(四)把握規律,有效提升新聞輿論的引導力
新聞輿論發展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新聞媒體要能夠針對新聞輿論發展的規律來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案,從而掌握新聞輿論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新聞事件傳播的規律往往是“出現-傳播-較強的熱度和討論度-冷卻”的規律,新聞輿論也會隨著新聞事件的傳播規律呈現出一定的特點。由此,新聞媒體要能夠及時針對新聞輿論的發展規律在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方案。在新聞事件出現并且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時,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已有的資源,及時到事件現場,通過記者與編輯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之間良好的合作,向大眾全面地呈現真實的、客觀的、有價值的新聞內容,讓大眾及時了解到新聞事件真相。
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還能夠防止因為虛假的新聞信息搶占先機而導致負面的價值觀,破壞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另外,新聞媒體要構建與受眾群體的情感鏈,找準新聞的價值,真正建立起與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和認知依賴。受眾群體需要的是什么,關注的是什么,讓新聞媒體與受眾群體搭建起溝通橋梁,建立信任感,進行良性互動,從而提升新聞報道受眾的黏性,進一步提升新聞媒體的引導力。
結語
新聞輿論“四力”的提升離不開新聞傳播載體的拓寬,也離不開新聞傳播形式的豐富性。但無論如何,新聞本身的質量才是決定新聞輿論“四力”提升的關鍵,高質量的新聞內容能夠更好地引發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也能夠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發揮更多積極的作用。新聞媒體應當在采編和傳播新聞的過程當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對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新聞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新聞的質量為基礎來采編和傳播新聞,有效結合傳統新聞傳播形式以及新型的新聞傳播形式,提升新聞輿論“四力”,讓新聞信息能夠為構建和諧、先進的社會貢獻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宏順.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提升新聞輿論“四力”的有效措施分析[J].傳播力研究,2021(34):10-12.
[2]陸萬海.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J].區域治理,2019(03):231-231.
[3]藍立新.踐行隊伍“四力”建設 推動宣傳“四力”提升[J].聲屏世界,2021(09):100-101.
[4]李文錘.煉記者“四力”,提升新聞輿論“四力”[J]. 視聽界,2022(01):110-112.
[5]孟威.以優質內容建設提高新聞輿論“四力”[J]. 網絡傳播雜志,2018(10):86-87.
(作者單位:貴州日報報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