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不夠注重英語的實用性,導致部分學生雖然在應試時表現良好,但是卻無法運用英語完成日常的交流,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有待提高。任務型教學法強調語言運用能力,相對而言,是一種更凸顯英語的實用性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改變上述情況。本文從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出發,探討了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運用
作者簡介:季倍燕(1987—),女,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實驗小學。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動態教學法,它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一種以人為本、著重體現語言價值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不僅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還能為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指明方向,從而消除應試教育的弊害[1]。教師要想充分發揮這一教學方法的優勢,就要在實施教學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設計出不同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其得到鍛煉,從而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一、融入生活元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往往對與自身生活經歷相關的事物更感興趣,教師應該利用這點,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運用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要注重對生活元素的利用,將其融入任務型教學課堂,使得教學內容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并使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對生活元素的利用,還應以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進行,歌曲導入和創設情境正是合適的策略。
(一)歌曲導入
歌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內容之一,也是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有力工具。當代小學生多是在歌曲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教師可以將英語教學與歌曲分享結合,為學生打造更為豐富有趣的英語課堂。當然,教師也可在正式授課前,適當播放一些和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歌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8“Happy New Year”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導入歌曲的形式開展任務型教學。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How do you celebrate new year with your family members? Did you spend a nice new year last year?”,讓學生談論自己和家人是如何慶祝新年的。在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新年慶祝方式后,教師就可以導入我國和英語國家慶祝新年的歌曲,帶領學生一起演唱,讓學生由貼近自己生活經歷的新年進入英語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播放學生熟悉的“Happy New Year”等歌曲,這些歌曲歌詞通俗易懂,旋律歡樂而輕快,在歌曲營造的歡快、融洽氛圍中,學生更易燃起學習熱情。由此,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節日的氣氛、了解新年的含義,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
歌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工具,教師可以通過導入歌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運用生活經驗學習英語知識,讓他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英語知識,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
(二)創設情境
任務型教學法強調以人為本,教師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這一教學方法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必須把握好自己的教學引導,在恰當的時機把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扮演好學習主人翁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習主體性作用,獲得更大的能力發展空間。為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深入地探索知識,達到任務型教學法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真實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完成貼近生活的教學任務。
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On the Farm”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巧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掌握相關的語言表達技巧。教師講解農場中會出現的動物之后,就可以創設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的答案,并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促進其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等手段,帶領學生進入情境,然后提問:“What is your favourite animal on the farm?”,然后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農場離城市學生的生活較遠,但農場里的動物往往是學生熟悉的,這樣的教學任務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運用語言表達觀點,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
可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語言知識,運用英語表達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綜合語言能力。
二、以良好的學習策略養成為目標,讓學生終身受益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狀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做充分的準備[2]。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往后的學習中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為完成此目標,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相關英語能力做起,這其中包括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及設計調查性任務。
(一)培養口語能力
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一直是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要內容,口語能力也是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體現。要利用任務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教師可以考慮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活潑而生動的氛圍中進行口語練習。接下來,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積累溝通技巧,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用英語習慣,讓學生能夠在既定情境中進行口語表達。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幅畫,讓學生描述這幅面的內容。在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后,教師還可以根據這幅畫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就這些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對話和組織演講比賽,讓學生用積累的英語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表達,這樣的活動于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而言,更具價值。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I Like Dogs”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上述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幅與狗有關的畫,然后啟發學生用英語列舉狗的好處和作用。接下來,教師安排拓展性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以“I Like Dogs”為主題進行演講比賽。由此,學生的口語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也能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積累良好的學習策略。
良好的口語會話能力,對于小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是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任務。為此,教師可以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開展教學,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水平,讓他們學會用英語去表達,從溝通、交流中獲得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二)設計調查性任務
設計調查性任務前,教師需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設計一系列相關的任務,確保學生有興趣也有能力自主探究完成任務的方法。
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My Day”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設計調查任務,引導學生運用英語來描述自己的生活。首先,教師可以問學生:“When did you get up?”和“What time did you go to school?”,讓學生用英語說明自己做事情的時間;接下來,教師可以問學生:“What do you usually eat at the school canteen?”,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喜歡的食物;此后,教師還可以繼續問“What subject do you enjoy at school?”“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等問題。這樣的調查性任務,可以讓學生了解與自己的生活有關的英語知識,從而認識到英語的實用性,意識到可以用英語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做一個綜合性的描述。
調查性任務能夠讓學生更充分地探究如何運用英語知識,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學生會由此逐漸掌握對自己有效的英語運用策略。因此,教師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應認真設計調查性任務,引導學生層層深入,不斷探索。
三、創造更多合作機會,讓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
在團隊中,學生有更多的溝通、交流機會,能夠更充分地理解所學知識,完成更加復雜的學習任務,從而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因此,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開辟更為合理的合作路徑,讓學生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英語綜合能力,并逐步形成合作意識[3]。
(一)科學分組
學生的英語基礎往往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科學分組,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為此,教師需要在平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觀察和分析,確保自己對學生的現狀有所了解,并能夠把學生分到合適的學習小組。
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黑板寫上動物的英文單詞,如monkey、dog、cow、horse、cat、 sheep等,然后要求一組同學用英語朗讀上述單詞,另一組同學用英語說出動物的習性和特點。比如,一組學生說“Monkey.”,另一組學生可以說“Jump.”,然后順勢做出跳的姿勢。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科學分組在任務型教學中非常關鍵,合理的分組能夠保障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逐漸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二)設計恰當的競爭環節
恰當的競爭環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壓力,讓學生小組更具凝聚力,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在科學分組后,設計恰當的競爭環節,讓學生在這種競爭活動中,點燃自己的學習熱情,從而形成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的學習氛圍。
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恰當的競爭環節。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分組完后,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競爭的規則。此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小組則需要派出學生回答。如教師可以提問:“What do you think about our city’s environment?”。有些學生會說:“Our city is very clean and tidy,but we still need to help the environment.”。還有的學生會說:“Our city is badly polluted,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接下來,教師可以問:“How can we keep our city clean and tidy?”,然后繼續讓學生小組派出代表回答問題。在這樣的發言競爭中,學生不僅有興趣參與活動,也能從彼此的發言中學到東西,實現共同進步。
良性的競爭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它能夠使學生凝聚在一起,產生探究答案的動力。教師可以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適當設計這類競爭環節,讓學生能夠更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結語
簡言之,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開展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任務的完成方法,使學生真正學會用英語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任務型教學法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能力,擺脫傳統教學法的限制。為此,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讓英語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體驗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雪玲.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175.
[2]毛麗偉.循序漸進夯實三個階段 有效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J].河北教育(教學版),2020,58(12):11-17.
[3]李東方.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