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志 孟良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著初中數學的改革、創新。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使初中數學更具視覺和視覺效果,科學的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而且還使老師更容易進行教學。基于此,文章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通過實際案例對信息化下的高效互動數學教學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期望在有效策略下實現初中數學高效互動課堂模式的構建,助力學生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有效探究;高效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目的、方針、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更多的興趣和時間到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目前多媒體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實現個性化,自主化,互動式學習提供了舞臺,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多媒體教育與數學課程整合可以深化數學教學,這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運用信息技術靈活互動,激發課堂興趣。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科學運用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傳統方式,教師經常使用點名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老師再次評論。這一環節,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實現人機交互。例,教師利用互動程序優化課件,要求學生進行計算并選擇正確的答案。如果學生回答正確,窗口將有一個激勵文本來表揚學生;如果學生回答錯誤,窗口會顯示“您沒有正確回答,請再試一次”,直到學生回答正確;如果學生連接多次出錯,則會顯示解決問題的步驟。通過這種形式,激發了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這種互動形式,也可運用在考試環節或練習環節。教師可靈活設計教學課件,整堂課從對先前知識的系統評價,到仔細選擇實例加以解釋,一直到最后為了實現鞏固作業的培訓,數學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可以設計成不同層次的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選擇地進入相關學習層面,這樣教師就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這種學習互動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熱情,也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為主體的作用。
二、運用信息技術強化數形結合,加深知識理解
初中數學作為小學數學和高中數學的過渡階段,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尤其是知識點形成的過程,學生只有主動探究知識點的形成過程,才能形成深刻的記憶,掌握知識的應用。例如:教《正方體的截面》時,先用幾何畫板任意畫一個正方體,讓學生猜想用一個面去截正方體,截面可能是什么圖形?本節內容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很多孩子能想到截面是三角形、四邊形等,但是不夠全面,通過讓學生在幾何畫板上來演示,歸納總結正方體的截面可能是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也可能是四邊形(這個四邊形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五邊形、六邊形。這個操作更直觀、形象地表示出來,學生更易接受,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初中數學教師要著力建設生活化課堂,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進行聯系,便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達到舉一反三,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和垂直平分線的作圖來解決實際問題,電信部門需修建一座信號發射塔,要求發射塔到在兩個城鎮A、B的距離相等,到兩條公路a、b兩條公路的距離也相等,那么發射塔應建在何處?這樣的題型,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三維動畫設計功能可以很好的解決,發射塔應建在角平分線和垂直平分線的交點處。如此動畫功能,便于學生理解,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由觀察-猜想-操作-驗證-實踐的過程是認識事物的基本過程,數學也不例外。教師要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探究形成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總結得到知識點的結論,從而消化知識點,將其轉化為數學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加強課前、課后環節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兩個環節中,這就要求數學老師需要合理安排課前預習內容,并制定有效的課后復習習題,以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一些適當的問題穿插到學生課前預習中,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預習,并在預習的過程中重點記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和重點,方便在下次課堂中學習;另外數學教師要通過設置課后復習習題起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留給學生自主探討的時間,幫助初中學生深化對相關章節知識的認識。
這兩個環節,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根據所布置的作業范圍、學生學情大數據,自動從教師布置的作業范圍中挑選適合各層次學生能力的作業題目,及時推送給家長移動端進行確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需要做所有題目,只需要根據系統挑選做適合自己的題目。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自動生成錯題數據,形成學情報告,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知識盲區,及時解決難題。教師可監測全班數字化檔案,從而在之后的教學中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因材施教。還可運用信息技術告之家長通過智慧作業手機端了解學生每日學習情況,及時監督到位,便于家校聯系。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對所布置的題型提供微課視頻講解,從而也可破解了家長作業輔導無力的問題。這樣,通過構建學習數字化檔案,能夠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學習能力提供數據基礎,并幫助老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
綜上所述,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有著深遠的意義。在互動課堂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讓他們在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圍中盡情的學習。教師能高效的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以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數學知識,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順清.利用多媒體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實驗教學與儀器, 2017,34(4):44-45.
[2]王鋒基.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方法與技巧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1(8):253-54.
[3]黃治平.淺析信息化高效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20(1):020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