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維
摘要:教師要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貫穿在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始終。首先課前的前置性作業可設計學生動手操作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初中數學幾何知識;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完成知識的構建;最后在課后教師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延展課堂知識,做到知識轉化為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幾何教學;學生動手能力;培養
初中幾何教學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要把握教材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充分通過動手操作來構建初中數學幾何知識結構,將所學到的初中幾何知識內化為數學能力。
一、前置性作業設計學生動手操作,自主預習初中數學幾何知識。
學生的自主預習在初中幾何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初中幾何的教學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中才能逐步掌握知識形成的規律。教師要充分利用幾何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感受幾何知識內容。在學生自主預習階段,教師讓學生擺一擺放一放,尋找幾何知識形成的規律,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預習布置相應的動手操作任務以及動手操作所要完成的目標,既讓學生向自己的動手能力發出挑戰,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新知形成過程當中的思維過程,對提高學生的動手創造力和動手創新意識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根據《平行線的判定》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采用三根長木棍去操作擺放,體會在何種情況下其中兩根木棍平行的動手操作任秀,同時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教材教學內容,讓學生去觀察和想象平行線判定的方法,并了解同位角和內錯角的概念。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擺放,感受到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同時結合教材教學內容試著寫一寫簡單的推理過程。這樣的課前自主預習有些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就能夠掌握了大部分的新授知識內容,對課堂教學內容還不能理解的部分,也可以在課前整理出來交給老師,讓老師在課堂上作為重點講解部分進行講解。
二、課堂上教師要開放教學空間,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將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知識形成的經歷者已經成了初中數學老師的共識。當學生在課前已經主動進行自主預習動手操作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動手操作成果以及動手操作的思維過程,將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同學共享。除了將課前的動手操作內容在課堂進一步展示之外,教師也可以提出新的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解決。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相互結合,空間觀念以及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都會獲得長足發展。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課前自主預習的動手操作以及預期成果,教師對原來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進行適當的微調。為了論證等腰三角形兩條線段相等以及線段垂直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標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前后桌為單位自主組建合作小組,在合作小組中繼續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交流的形式進一步驗證自己課前自主預習思考所得。結合課堂教學進程,教師再讓其中1-2組合作小組去展臺進行動手操作的展示,讓學生去演繹和類比,動腦歸納和總結。過去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指導變成了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為主體的學生課堂,學生生動活潑的思維創造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主體化的思想精彩紛呈,個性化的思維讓學生逐步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在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知識結構構建過程當中學生的思考和動手操作變成了主要活動內容,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根據同學們的課堂生成,教師也要為學生開拓自主動手操作探究學習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能夠逐步將知識結構體系內化為數學能力。
三、課后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驗證課堂學習知識,在動手操作中深化知識結構的掌握程度。
學生的數學意識需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要和數學意識以及數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有些抽象的數學幾何知識通過動手擺一擺、搭一搭、建一建、畫一畫組成生動形象的實物擺件,學生不僅對數學幾何知識了解得更為深刻,而且通過動手操作甚至與制作學具讓學生能夠對幾何圖形的特征把握得更為準確。因此在課堂新授課之后,教師可以繼續組織學生完成課后的動手操作,動手操作不僅僅局限于實物操作,還需要有畫圖等幾何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幾何知識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新授課完成之后,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研究多邊形性質的基礎較為重要,在課后學生繼續通過動手操作去研究相似三角形的一系列性質,從而能夠熟練去計算角、邊、周長和面積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提升動手操作能力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提出不同的課后動手操作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數學動手能力完成相應的任務,達成不同的目標,從而都能獲得數學能力的成長。
總之,在初中數學幾何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動手操作讓初中幾何的學習有了支撐,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勇于創新。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現有動手能力布置學生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每一次的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獲得長足發展,收獲頗豐。
參考文獻:
[1]張彬.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分析[J]. 考試周刊,?2021(10):60
[2]徐柱. 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探析[J]. 數學教學通訊,?2021(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