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燕 管穎萍 樊鐘燕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接收治療心力衰竭患者200例為觀察對象,根據患者是否發生感染情況進行分組,將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住院時間以及感染組感染部位的分布與發生醫院感染的時間進行統計或對比。結果:感染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明顯低于非感染組,住院時間高于非感染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感染組的身體感染部位統計中發現,患者肺部感染率為49.3%,上呼吸道感染率為30.7%,胃腸道護理感染率為5.3%,肺部的感染頻率最高,其余泌尿系統等其他部位感染例數較少;從感染組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時間發現,心衰患者的醫院感染時間主要集中在住院的前3周內,其余時間發生例數較少。結論:對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防感染措施需要從患者剛入院就進行實施,針對易發生感染的部位器官需要重點監測,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以此保障患者治療效果,減少與防控醫院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心力衰竭;醫院感染;調查分析;護理措施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discussion on nursing measures
SUN Keyan, GUAN Yingping, FAN Zhongya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of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vestig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infection. The cardiac function statu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the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n sites in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tim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or compared. Results: The state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infec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 infection group(P<0.05); In the statistics of body infection sites in the infection group, it was found that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was49.3%,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ate was 30.7%,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nursing infection rate was 5.3%. The infection frequency of the lung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number of infections in other parts of the urinary system was less; From the tim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nfection group, it was found that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time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three week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rest of the time was less. Conclusion: The anti infection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need to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moment they a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The parts and organs prone to infection need to be monitored and thepatientsneedtargeted nursing, so as to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and reduc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Words】Heart failur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Nursing measures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由于心臟的收縮和(或)舒張功能受損,靜脈回流的血液無法完全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血瘀,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導致心臟循環障礙綜合征。這種疾病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肺充血和腔靜脈充血[1]。心力衰竭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醫院感染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身體康復情況都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對于及時發現并治療,緩解臨床癥狀是目前臨床上比較關注的問題。本次研究為了分析探討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及護理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接收治療心力衰竭患者200例為觀察對象,入選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癥狀診斷標準,入院后做了病理檢查,診斷無其他并發癥;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療,且患者家屬全部知情,并與我院簽署同意書;③患者均無精神異常者,聽力完好,思維邏輯正常,無家族遺傳者;④患者病歷本齊全。排除標準:①腎、肝或其他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②有惡性腫瘤、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精神狀態異常者;③中途退出者。根據患者是否發生感染情況進行分組。感染組150例,男性109例,女性41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3.3±3.41)歲;非感染組50例,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2.4±2.1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吸氧、強心、利尿、鎮痛、鎮靜及并發癥處理等常規輔助治療。并對兩組患者進行全面調查,認真查閱患者病理,逐項進行填寫。
1.3 觀察指標
①將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根據Killip分級將心功能分為I:無心衰癥狀,II:輕度至中度心衰,III:重度心衰,IV:心源性休克。②將感染組感染部位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③將感染組發生醫院感染的時間進行統計,住院時間段分別為住院后1周、住院后2周、住院后3周、住院后4周、住院后5周與住院后6周及以上。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狀態與住院時間比較
將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感染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明顯低于非感染組,住院時間高于非感染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感染組感染部位分布情況統計
將感染組感染部位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患者肺部感染率為49.3%,上呼吸道感染率為30.7%,胃腸道護理感染率為5.3%,肺部的感染頻率最高,其余泌尿系統等其他部位感染例數較少,見表2。

2.3 感染組發生醫院感染時間統計
將感染組發生醫院感染的時間進行統計,心衰患者的醫院感染時間主要集中在住院的前3周內,其余時間發生例數較少,見表3。

心力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病的最后階段,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和疲勞,但上述癥狀并不同時出現,該病大多數患者有心臟病病史。醫院感染是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這種癥狀一直是醫院感染服務質量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醫院感染的原因是心功能下降,全身各組織系統灌注不足,機體抵抗力下降,許多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長,年齡大,生理和免疫功能減弱;抗生素的更新和廣泛使用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在實施心臟介入診療技術和各種侵入性手術后,耐藥菌株增加了感染的機會[2]。
本次研究報告顯示,感染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明顯低于非感染組,住院時間高于非感染組,意義就是上述所說的患者感染后身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心功能減退;在感染組的身體感染部位統計中發現,肺部的感染頻率最高,其次為上呼吸道感染、然后為胃腸道感染,其余泌尿系統等其他部位感染例數較少,是因為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肺部淤血、水腫或支氣管黏膜充血等癥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進行吸氧,若氧氣管道消毒不到位,會加劇感染發生的風險;從感染組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時間發現,心衰患者的醫院感染時間主要集中在住院的前3周內,其余時間發生例數較少,是因為患者在入院前3周內正是出于病情嚴重階段,身體抵抗力為最低的時候,并且患者發生感染后會延長其治療療程與住院時間,因此在患者住院的前3周內應當格外重視加強防護[3-5]。而對于心力衰竭患者不僅需要有效的治療,還需要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干預為以下幾點:①在進行治療前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深度溝通,對患者做好心理建設,對患者進行病情培訓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到患病原因、治療過程、生活護理常識、預防措施等,加強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②在治療過程中要隨時監測患者的呼吸頻率與咳喘頻率,患者一旦出現異常反應,及時停止用藥并告知主治醫生,采取治療措施。③每次吸氧治療完成后,要幫助患者進行口腔內部與面部的清潔。④保證飲食規律,及時補充身體所需應用。⑤護理人員需要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識。醫務人員定期接受醫院感染預防教育,增強醫院感染意識和預防意識;完善消毒隔離、無菌操作和處理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技術;將科室感染管理納入全面質量管理評價,使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化、規范化。⑥早期康復訓練,醫生和護士共同評估早期康復訓練的條件,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早期的對象進行小關節訓練,如大腦鍛煉、腳趾摩擦、肌肉按摩,主要是被動訓練,然后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范圍和范圍。⑦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整潔,室溫18℃~20℃,濕度60%左右;定期用紫外線和消毒劑擦拭和消毒病房和物體表面;及時清除分泌物和嘔吐物,加強翻身、叩背、震顫等肺部綜合護理,預防呼吸道感染,正確及時保留痰培養標本;保持外陰清潔,盡量避免或減少尿路插管。必須實施時,應使用封閉式引流裝置每天對插管部位和每個關節的皮膚進行消毒。⑧對于未發生醫院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重視預防,引導患者注意一級和二級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的現代治療不僅關注改善癥狀,還關注預防癥狀、改變心力衰竭過程和降低死亡率[6-7]。
綜上所述,對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防感染措施需要從患者剛入院就進行實施,針對易發生感染的部位器官需要重點監測,并對患者進行護理,圍繞患者的心理、生理、生活習慣、康復訓練等方面進行多方位護理,以此保障患者治療效果,減少與防控醫院感染的發生[8]。
參考文獻
[1] 藍蘇煥.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分析[J].健康養生,2020(2):60-61.
[2] 易巧.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8):96,106.
[3] 卓雪云,徐李芳,馬曉燕.對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呼吸護理在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價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0,10(21):64-66.
[4] 李秀珍,賈俊榮,連英林.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9):64-65.
[5] 王登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3):105.
[6] 張小菊,王家鷺,陳玉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6): 3876-3877.
[7] 蔣萍.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4):673-374.
[8] 李詠芳,周連坤.心力衰竭患者醫院感染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4):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