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體育健康;實施困境;應對策略
隨著國家對于人才培養更注重多元化這一特點,體育健康教育已越來越被國家及學校重視。加強體育健康教育這一理念,已陸續被各大高校提上日程。當然,目前學校對于體育教育仍存在諸多困難,本文將從優化體育教育內容、更新體育健康教育方式、嚴抓課時落實情況等三方面探討如何解決我國體育健康教育模塊所遇到的困境。
當前體育健康模塊的健康教育方式仍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如:基礎預熱訓練、跑步訓練、專項訓練等。這種基本的教學模式只能低程度滿足學生的基礎運動需求,根本無法達到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目的。基礎的體育健康教育會讓學生認為這一學科枯燥無味、缺乏創新且只是簡單的放松課程。當這一學科無法正向吸引學生,那么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體育健康教育也就無法很好地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理念中去。這種傳統形式的教育無法給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驗[1]。
除體育健康教育之外的其他學科都需要有足夠的課時時長,當然,體育健康教育也是一樣。目前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其他學科的教學成績,選擇忽視體育健康教育,并采取用其他學科替代體育這一學科,取消課時。體育健康教育無法正常帶入課時,學生自然無法取得正常教育。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于體育課程被替代的現象,也習慣于日常學習的課程中沒有體育健康教育的狀態,自然促使學生形成了不重視體育健康教育的思想,從而影響學生無法養成正確的健康教育觀念。與此同時,因為各地區教育文化觀念或者教學水平原因,也導致學校無法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設定符合學生身心素質的教學課程。最后教師在執行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這也會阻礙體育健康教育的發展。
在當下體育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應用過于廣泛,且邊緣感模糊。如:將體育健康教育與應用嘗試與急救技能結合。當不同的學科融合在一起時,很容易出現教育內容重合與學科教育目的無法滲透的現象。再如:利用體育健康學科傳達“近視的成因、預防近視的方法、依據科學方式佩戴眼鏡”這一生理知識。原本屬于生物課程的理論知識,當與體育健康課程融合后,雖然看似有相通的點,但是會有本質上的區別。在學生學習了這一課程之后,不僅模糊了體育健康與生物學科的課程概念,而且將需要拓展的健康知識停留在了問題表面,為推行體育健康教育理念設置了阻礙[2]。
隨著學生對于新事物接觸范圍擴大,健康教育如果依舊采用基礎預熱訓練、跑步訓練、專項訓練等方式,根本無法實現將體育健康理念滲透給學生這一目的。所以,建議學校可以根據當下熱門體育話題融合到體育課程中或者引進其他創新體育健康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訓練的意識。如:當下最火的世界杯話題,學校可通過這一話題,融合足球課程,利用學生的使命感激發學生的參與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真實、密切地與學生生活連接在一起。或者,可以通過以研究足球明星的生活作為教育課題這種形式,激發學生標榜偶像的力量。如:回顧C羅的足球生涯,為體育界做出多少成就?背后付出多少汗水?通過以上話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愿意主動思考問題,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課題的印象。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將話題引導到關注體育健康教育本身上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體育健康的理念。
只有教育方式,沒有教育機會也是徒勞無功的。所以要想嚴抓體育健康教育,務必落實體育課時到位。如:嚴格規定,體育課程不得被取代。此項工作不應只是口頭規定,應該引發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目前各所學校對于體育課時的安排占總課時安排的極小部分,課程如果再無法落實,那么體育健康教育理念的發展將不容樂觀。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教師對于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視,培養教師認識到學科之間應該是平等合作的關系,而非可替代的關系。只有落實好課程實施情況,學校的體育健康教育質量才能實現提升[3]。
體育健康教育課程不應固步自封,只停留在意義表面。如果想要滲透體育理念,就需要將推進的課程深度化。如:在了解近視的成因的基礎上,增加體驗環節,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用近視的角度看事物是什么狀態。并且可以融入眼保健操環節,講解每個穴位對于緩解視力有何幫助,結合體驗,感受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近視的成因,也可以了解預防的目的與方法。不僅幫助學生真正了解近視,也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視物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實現體育健康教育這一課程的推廣深入。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對于體育健康教育課程重視程度明顯較低。所以,如果想要加強對于其理念的推廣,務必從更新教育方式、嚴抓課程落實、加深教育深度等三個方面進行優化。通過以上多方面的教育提升,才能夠幫助學校更好的實現“健康中國”這一戰略指標,為社會發展培養“健康”人才,為學校多元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發展困境及對策[J].學周刊,2022(5):2-2.
[2]魯尚青,高國賢.中小學體育健康教育實施困境與出路[J].貴州體育科技,2021,000(003):P.26-29,41.
[3]張欣欣,張凱,范高勝.我國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模塊實施困境與應對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2(4):8-8.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 張一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