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珺 劉萬講 丁秀娟
德育評價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進德育方法、優化德育過程、檢驗德育效果、提高德育實效具有重要作用。德育評價一直是教育的難點之一。在人工智能時代,德育評價仍然難為,面臨著很多挑戰,但難為并非不能為、不可為。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結合區域實際,著力探索貫穿學生道德發展的全要素、全過程、全領域的新型評價范式,逐步形成了“14235”的德育評價模式。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指明了學生評價改革的數字化走向。2022年4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人類社會已經邁入智能時代,數字化、智能化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形成,進一步強調了德育智能化、數字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數據是評價的基礎和依據。人工智能時代,德育數據來源更加豐富,將為德育評價提供充分的依據,從而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深圳市南山區立足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的定位,堅持“技術賦能教育,創建智慧教育城區”的理念,“十三五”期間已經實現教育城域網“雙網全覆蓋”,建成南山教育云平臺,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信息化技術支撐環境?!笆奈濉逼陂g,南山區著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智慧教育新格局,依托教育云平臺,倡導開展基于技術支持的智能化德育評價模式。目前,這一工作已全面開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德育頂層架構遵循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基本理念,貫穿“四個維度”,以實現德育評價的立體構建。
深圳市南山區制定了《中小幼一體化德育行動計劃(試行)》,從德育品牌建設、大思政、班主任教研、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倡導學校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品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德育要素融通一體、各方協同一體、學段銜接一體的德育實施架構,重點實施“六大行動”。“方圓行動”旨在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建立區域、學校德育目標評價體系,培養有教養的現代公民;“培根行動”意在承文化、習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有家國情懷的學生;“紅星行動”以黨建帶團建隊建,深化基層團隊改革創新,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燈塔行動”重在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建立校外德育導師智庫,堅持用優秀引領優秀、以先進激發先進,形成德育工作的有力支撐;“地圖行動”注重整合城區各類資源,精心打造研學、志愿服務等系列特色活動;“搖籃行動”則聯合社會各方力量,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融合,實現協同育人。
社會學家涂爾干說,道德教育“不是某時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時每刻的事情”。全過程是在時間維度上的展開,就其本質內涵而言,一方面,南山區要求各校將道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利用智能化德育評價平臺,用數字化方式記錄學生每一天的行動和表現,收集每一位學生每天的海量活動數據;另一方面,借助智能手段,南山區繪制出區域德育月度雷達圖,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復盤和反思,定期作分析,給出診斷性指導,讓德育活動更加切合兒童發展規律,形成良性循環局面。
學生成長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尊重不同學段學生思想認知規律,關注相鄰學段的德育目標設計更符合科爾伯格所提出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南山區堅持一體化統籌,打破學段壁壘,讓德育管理數據流動起來,對學生發展全過程進行動態評價,更加全面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情況,發揮了大數據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全領域是指兒童生活與成長的空間,包括家庭、社會、學校等三個實體空間和網絡虛擬空間。其中,家庭環境是兒童成長的第一空間,具有培根固本的意義;學校環境是第二空間,起著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主導作用;社會環境是第三空間,具有潤物無聲的示范引領作用;網絡環境是第四空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南山區堅持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全領域空間,聯合家庭和社會,注重整合多種資源,為學生德育發展保駕護航。
2018年3月,南山區上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通過動態管理,可以直觀、清晰了解各所學校每個月、每個學期、每個年度在各個領域的工作是否有開展、開展的數量及質量如何,為學校德育建模畫像。事實證明:智慧德育評價平臺強化了過程評價,改進了結果評價,探索了增值評價,健全了綜合評價,有效構建出線上線下相結合、自評他評相結合、橫縱貫通的中小幼一體化德育評價體系,提升了德育評價的質量和效果。
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基于“一體化”與“場景化”的設計理念,首先以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為場景,通過信息技術與校園場景的深度融合,自然生成學生日常學習和活動的大量數據,實現無感采集;其次,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建立分析模型,對所有學生的數據進行圖形化處理,生成如雷達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實現數據可視化,從而為使用者提供直觀、精準、動態且快速的數據描述。
1.采集什么:多主題覆蓋
南山區根據相關國家政策文件解讀和區域德育工作整體規劃,對德育評價和智慧德育評價平臺進行系統構思和設計。區域智慧德育平臺采集內容涵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的“五大內容”和“六大途徑”,核心是“六大行動”,包括18項二級目標(見表1),是德育的區域化落實,構成了學校德育的全息數據。
表1 區級智慧德育平臺評價內容體系
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的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從真實場景中利用多種終端采集學生的數據,全程記錄每位學生每一天的行為。通過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處理,基于1個學生數據融合平臺和1套學生評價指標體系,采集15類應用場景的數據,生成1份學生成長報告。該成長報告內含精準、動態且快速的數據描述,能實現即時評價診斷和即時反饋指導的功能。
2.如何采集:多途徑臻選
南山區搭建了區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作為全區中小學上傳德育數據的基站,供各學校隨時上傳開展“六大行動”的資料,包括活動方案、活動圖片、活動視頻以及宣傳報道等,全方位介紹和展示此項活動從方案策劃到活動實施,再到活動效果的全景資料。經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區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共采集到德育活動32,333次,體現活動效果的“星星”數量82,806顆。
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數據自然生成于學生日常的活動場景中,倡導數據無感采集,如來源于安全監控系統的學生到校信息、體溫信息,教學互動系統與課間巡查系統提供的學生行為數據信息,心理咨詢系統與體質監測系統提供的學生身心健康數據信息,等等。大數據是對學生真實情況的最大限度還原,能確保評價的全面、客觀和準確性。
1.評審標準:統一不同一
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和區域德育工作相關要求,各學校每開展一次活動可以得一顆星,要求上傳詳實的活動報道或活動記錄、完整的活動方案或實施策略、豐富的活動資源包等,區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會根據情況進行評估,給予加星獎勵。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的數據主要以常態化積累為主,所采集的數據可分為結構化數據(如點贊數、榮譽數據、評測成績等)和非結構化數據(如運動量數據、考勤數據、交互數據等),對其進行科學化處理,建立數據分析模型,進行綜合、直觀的可視化反饋。
2.評審團隊:指定不固定
智慧德育評價平臺由評審團隊和區級管理員來共同完成評審工作。評審人員均來自于一線的資深德育主任,每個板塊配備2位評審,六個板塊共計12人。這些評審人員每學期或學年會進行動態更新,以確保評審團隊的權威性。
3.評審方式:監督兼示范
每月各校完成活動、上傳資料后,評審團隊依據分工進行評審。如分差過大,則系統會反饋回來進行二次審核,以確保評審的公平公正。每月月底,有示范和推廣價值的優秀德育活動案例將作為“五星行動”在智慧德育平臺面向全區中小學進行推送,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借鑒、調整和創新。
1.照見學校概貌
每學期期末,平臺會自動生成學校的德育活動數據。數據包含學校開展活動的總數,“六大行動”的數據比例分布,活動賦予的“星星”總數,呈現學校學期德育工作概況。
大數據的意義不在于“大”,而在于有價值。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每天會將數據按照不同的類別,推送給學生、教師和校長等不同群體,呈現學生一天的數據。不同角色關注的內容不同,數據發揮的作用也不同。學生依靠數據進行自我發現和自我提升,學校管理層依靠數據進行教育監控和優化調整,教師依靠數據了解學生情況,有效調控教育教學。
2.生成發展指引
根據“星星”數量和排名,區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會動態生成學校德育工作的雷達圖和一份德育工作的“指引書”。學校就可以根據“指引書”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比如,某小學2019年的“指引書”中,班主任隊伍建設方面有所欠缺,得分較低。隨后學校成立了“班主任微講壇”,每學期一個主題,每月一個話題。歷經三年時間,學校“燈塔行動”由35顆星上升到了213顆星,有效提升了全校班主任隊伍的專業素養。學校層面,校級智慧德育評價平臺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個人成長數字檔案,用數據紀錄學校生活的每個瞬間。期末,系統會自動生成該生成長報告,推送給家長,以便其更加立體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3.激勵物化共享
區域智慧德育評價平臺會根據學校所獲的“星星”數量進行自動排名,并比照前后排名的變化,進行增值性評價。年度排名也是評價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據。有創新性、有輻射力、被媒體轉載報道的5星級特色活動將在全區推廣。學校智慧德育評價平臺中有多重物化激勵措施。對學生來說,可以通過自己獲得的積分數據換取等量的“金幣”,用于校內跳蚤市場、禮品兌換等;對家長來說,通過自動生成的成長報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班主任可利用其進行 “雛鷹爭章”、優秀班級評比、大隊干部選拔等,以此初步實現德育工作的“一網統管”。
南山區智慧德育評價平臺以豐富的德育流量為基礎,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在采集、診斷和共享方面的巨大優勢,既對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科學的監控指導,又充分發揮了評價的診斷和導向功能。
一是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持續發展。平臺優質資源共享為學校提供了諸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學校之間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南山區智慧德育評價平臺運行近5年,從最初的零數據,到目前各學校累計開展德育活動超30,000項,全區100所學校實現整體提升。
二是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智慧德育評價平臺充分發揮評價在育人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一是發揮診斷功能,通過豐富詳實的數據精準呈現學生發展的狀態和水平,包括學業成績、體質健康、獲獎情況、出勤評優和社團活動等;二是發揮導向功能,指導教師和家長對照數據發現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提供相應幫助和支持;三是發揮發展功能,幫助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近四年來,南山學子在省級“最美南粵少年”、廣東“新時代好少年”評選中,共35人獲獎,獲獎人數位居全市各區首位。
三是培養了德育隊伍。智慧德育評價平臺是德育隊伍成長的重要資源庫,豐富的優質資源,供大家互相學習借鑒,促進了教師打開思路、大膽創新,形成成長共同體,營造出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圍,大大提升了區域德育管理的規范化,激發和釋放了德育工作隊伍的動力和活力。南山班主任在近三屆廣東省班主任技能大賽中共有8人獲得全省一等獎。
四是擦亮了區域德育品牌。當學校一次成功的活動策劃被賦予鼓勵和肯定后,就會激發更大的動力,學校就會開始研究如何把這一活動方向做成序列、做到專業,慢慢就成了學校的品牌。如育才二小搖籃行動品牌項目“陽光爸爸團”、文理一小燈塔行動品牌項目“心有千千結,娓娓且道來”、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方圓行動品牌項目“中科幣”等。全區學校德育工作呈現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良好工作格局。在此基礎上,南山區整合優勢德育資源,組建18個德育品牌項目工作室,充分發揮“雁陣”效應,打造區域德育品牌。
五是推動了區域德育整體發展。通過技術為教育賦能,數據為評價增值,南山區德育工作頂層設計更為科學、精準。區域開展了“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心里”“班主任有約”“班主任梯級專業成長計劃”等高質量、有特色的德育活動,呈現出“百校爭鳴”的生動局面,育人效果顯著。
未來,南山區還將建設“南山區智慧父母學院平臺”,進一步豐富智慧德育評價體系,以德育評價智能化轉型帶動區域德育工作整體發展,實現更加智慧、更高水平、更加有效的區域德育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