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清艷 張樹萍
[摘 要]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以迅猛之勢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與學習中。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只有抓住時代發展趨勢,善用信息技術,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數學學科教學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 智慧作業;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微課、翻轉課堂等線上教育新模式,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現如今,善用智慧作業平臺,成了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實現教學創新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可以極大地增強教學效果。
一、智慧作業平臺簡述
智慧作業平臺可以實現各教育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通過智慧作業平臺以布置作業、設置課后問題的形式,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并進一步強化家校溝通和交流;學生則可以通過平臺完成作業,發布對教師的評價,幫助教師優化教學工作;家長可以借助智慧作業平臺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并對教學工作做出合理的評價。[1]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考查和反饋,只有通過定量的作業才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進一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先進教學理念的滲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凸顯。盡管“減負”喊了多年,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并不是這樣,加之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是弱化的。長此以往,學生的厭煩心理不斷加劇,學習效率會不斷下降。在這樣的情形下,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準確甄別,進而降低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智慧作業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三種功能實現
智慧作業平臺依托信息技術,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其中,有三種功能實現應予特別的關注。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
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發展階段和數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特點,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比較慢,難以把握課堂教學內容,因而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課堂準備,以進一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借助智慧作業平臺,教師可以在線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平臺會根據教學需求生成教學頁面,將備課包含的知識點與平臺的有關練習鏈接起來,為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做好準備。例如,在講解“倍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完成有關案例設計之后,可以綁定相應的練習題,以檢測的方式呈現出來,使課堂教學準備得更充分。同時,教師還能對課堂檢查進行設置,開展自查、自省,調整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可見,智慧作業平臺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為高效課堂的開展奠定了基礎[2]。
(二)強化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很少有學生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即便是有不懂的問題也因害怕被嘲笑而不敢開口;另外,教師因繁重的教學工作而不能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最終導致教師“盲目”地開展教學。數學學科的知識點有著緊密的聯系,一個環節掌握不牢固勢必會影響后續環節的學習,并最終降低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智慧作業平臺的廣泛應用強化了師生的交流互動,學生的疑難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答。此外,平臺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助于發散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
智慧作業平臺不僅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同時在助力學生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優勢。學生可以利用智慧作業平臺開展測試,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對自身做出分析與評價。學生通過智慧作業平臺對課程開展評價,便利教師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進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認識數字”的教學中,對于數字“5”的分解,有的學生可以很快給出回答,有的學生卻反應不過來。對此,教師必須重視并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關注到大部分學生的真實情況后再開展后續的教學。通過智慧作業平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做出及時批改,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為自身的學習提供方向。智慧作業平臺的應用,強化了課堂的交流與互動,讓教師能夠全面把握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而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推動著高效數學課堂的開展[3]。
在智慧作業平臺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借助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優化教學方案;學生查缺補漏,加強對自己的認知,了解自己學習的不足;家長依托平臺實時了解孩子的課堂學習情況,為課后的輔導提供依據[4]。
(三)教學重難點突破提升
微課是智慧作業平臺中的重要教學功能,它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將知識點呈現出來,以強化學生的理解。在具體的操作中,特別是對重難點內容的解決,微課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認識時間”教學中,讓學生理解1分鐘等于60秒是一個難點,因小學生抽象理解能力弱,無法體會分與秒的轉換。通過微視頻的直觀展示,學生的主動參與,就能深化學生對“時間”的理解。
微課不僅可以助力學生解決重難點問題,而且在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將這些問題轉發到班級微信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下載觀看,以起到鞏固課堂知識的作用。例如,在“圖形的運動”的學習中,有些學生無法正確地分析軸對稱和中心對稱,此時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以微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復習,一來解決了自己的疑惑,二來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5]。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教學,更注重學生個性潛能的挖掘,對學生的個性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探索力度,改變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只有抓住時代發展趨勢,善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才能進一步拓寬教學的路徑,才能增強教學效果。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智慧作業平臺的應用,在準確把握學生真實情況的基礎上,豐富數學課堂,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福潔,張紅玉.基于智慧作業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研究[J].互動軟件,2021(6):941-942.
[2]呂婧.在線作業平臺在小學高年級數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麥學習作業為例[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3]李武東.數學在線作業平臺在小學高年級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9(10):129-130.
[4]郭莉.在線作業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綜合,2020(Z2):88-89.
[5]黃穎.融“數字化”元素于數學作業之中——“智慧教育”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數字化”的實施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9(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