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珍
摘要:隨著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信息化時代為企業管理帶來的極大改變,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作用也愈發凸顯。全新的經濟格局下,企業現代化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為了讓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科學健全的內部管理體制必不可少,而作為關鍵一環的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將會在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內控監督管理方式科學合理的情況下,才能夠更好地在企業內部執行并落實,為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保駕護航,并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所以,文章分析了當前我國企業財務內控監督的現狀,針對當前機制存在的不足給出了合理化建議,希望能夠為新環境下我國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現狀;改進策略
一、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重要性
在企業不斷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的作用更加突出,結合信息化技術構建起來的內部控制機制能夠為企業的管理提供更加高效和高質量的管理效果。對于一個企業內部管理而言,財務管理無疑是重點所在,所以科學合理的財會內控監督能夠更好地保障企業資金流的充足,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合理有效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維護企業經濟效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撐。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管理人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更要充分認識到國家政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國家對企業發展所給予的在政策優惠,幫助企業財務做好統籌和規劃,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讓企業的資金能夠在日常運營中發揮最大價值。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呈現地理差異,東南沿海經濟較為發達,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屬于欠發達地區,為了實現經濟發展的平衡,國家針對不同地區作出不同的政策調控。因此企業財會內控監督中,要根據企業所在地的不同,合理調整管理模式,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同時更好地響應國家政策。比如同樣位于廣東省,而北部地區的經濟與省內其他地區相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國家針對這個地區的企業實施了一些政策上的幫助,以此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工作。所以粵北地區的企業財會內控監督人員必須要時刻關注國家和地方政策,合理為企業財務管理進行規劃,充分利用政策上的優惠條件,更好地發展企業。
二、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內部防控意識
企業財會工作人員缺乏財會內控監督管理意識,我國企業開展財會管理相關業務起步較晚,工作人員在財會管理方面無法快速拓展業務,導致當前的財會管理工作難以跟上企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沒有專門設置財會管理崗位,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也形同虛設,這就意味著一旦企業內部存在風險,就會導致企業利益受損。另一方面,由于財會內控監督較為分散,各項內部規定沒有專門針對財會監督給出合理的指導意見,在內控過程中沒有科學的制度作為支撐,導致財會內控監督工作很難得到落實。在執行財會內控監督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無法做到有據可依的情況下與其他部門的沖突。企業廢除一些制度以后無法及時出臺全新的管理制度,各個部門之間溝通與銜接不夠的情況下,導致財會內控機制在企業內部無法推進。同時由于領導層和各部門員工對于財會內控機制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推進過程中受阻的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領導層的關注點在于企業業務的開展情況,認為只有不斷開展業務,才能夠讓企業更好地盈利,而忽略了內部管理的重要性。
(二)制度建設不完善
首先,企業尚未形成合理的內部財會內控監督規章制度,大部分財會內控監督工作依靠骨干工作人員的經驗以及個人覺悟,因此存在較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個人盲目的決策可能會影響內部財會內控監督規章制度的執行。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由于制度的缺失,直觀上存在的偏差等問題,會導致各部門之間存在極大的矛盾,沒有制定合理、規范、可操作的財會內控監督制度是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在財會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現狀問題。其次,財會內控監督規章制度存在漏洞,企業在制定該制度的過程中,都是站在企業發展全局的角度考慮,而在實際管理中各個部門都是以自身利益為主,充分分析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對于財會內控監督工作進行防范,導致部門之間的矛盾加深。所以,沒有科學的規章制度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很難得到推進。最后,企業對財會內控監督規章制度執行力度較差。企業各部門制定與工作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目的在于推動各部門工作進程,但是在工作執行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管,導致在開展財會內控監督工作時,規章制度無法涵蓋到企業日常工作中,這將導致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效果大打折扣。盡管一些企業針對財會內控監督管理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但在日常操作中,不注重執行細節,即便有章可循,但不按照規章制度開展工作,這些原因都會讓財會內控監督管理工作無法達到預期要求。
(三)管理模式落后
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體制較為落后,無法跟上時代步伐,難以滿足在新時期企業發展的需求。很多企業當前沿用的內部管理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落后管理機構已經與市場的發展大環境不符。特別是企業在自主經營后,缺乏對市場整體動態情況的把握,一方面,會錯失發展良機;另一方面,其內部發展動力不足。所以,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國營企業的發展落后于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由于規模相對較小,同時緊密結合市場,能夠在時代洪流中合理改變發展方向和管理模式。例如長江農工商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國有重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比較嚴重的內部管理體制落后問題,在改革開放之后沒有及時地適應市場變化,導致市場份額逐漸降低,為了能夠盤活企業,所以在2000年進行了長期整改,以現代化企業管理作為內控標準,充分吸收我國民營企業和西方大型企業發展的經驗,通過全面化改革,確保了當今在國際市場上存有一席之地。
(四)監督力度差
我國大部分企業沒有形成獨立的財會內控監督部門,這就意味著風險的防控監督力度較差。在很多企業進行內控監督過程中都是由人事科或者后勤部來兼職承擔這類工作,盡管這樣可以做到省時省事,這種監督工作缺乏獨立性的特點,導致實際的管理與監督效果不夠良好。首先,人事和后勤部門受到一些部門的隸屬和約束,他們執行的監督工作就會被一些部門威脅或者制約,獨立性不夠的情況下,導致監督工作執行力不夠。其次,在對內部風險監督過程中,要考慮監督對象,是否只是對上級或下級進行財會內控監督,在防控過程中,監督部門實施的措施是否健全,實施的各項措施能否正常運行。目前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全程監督監管存在執行不到位現象。
(五)員工素質與崗位不匹配
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業務開展也更加全面,員工數量也日益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員工素質無法與崗位相匹配的嚴重情況。企業內部缺乏專業性能力較強的人,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潛力很難滿足當前的崗位需求,尤其是復合型人才數量不足。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的業務開展、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日常價經營和管理活動都需要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基礎的人員參與。而很多員工并不具備這一技能,在思想上沒有認識到網絡即時的重要性,不注重自我技能提升,同時企業的培訓工作開展也不及時,內部員工能力無法提高。企業員工普遍存在年齡偏大的現狀,很多年齡較大的員工難以適應企業當前快速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企業通過多種渠道招攬大批高素質人才。
一些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于員工只要求數量而不看重質量,一味追求低價的人力成本,而放棄了在高端市場中產品的研發工作。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高新技術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全新方向,勞動密集型企業必然會被時代淘汰。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提前考慮未來的發展規劃,在企業發展和員工配置方面能夠做好高瞻遠矚,能夠提前布局,充分吸收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設定相關崗位,提高企業科研水平,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財務安全就顯得更加重要。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并不具備較高水平的財務管理知識,甚至都不是財務管理專業出身。僅僅是通過簡單的培訓,這樣就導致了專業性不足,素質不夠的情況,極易導致企業出現財務風險。同時,很多大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擁有極強的管理經驗,但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在思想上對于網絡技術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沒有能夠及時學習和使用,無法感受到信息技術對于財務管理帶來的便捷性,造成了極大的成本支出。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導致了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員工素質原因,導致執行效果不佳的情況。
三、加強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改進策略
(一)培育內部防控意識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上,要營造良好的財會內控監督氛圍,要提升全體員工對于風險防控意識,加大監督力度。首先要從各部門的負責人入手,認識到加強財會內控監督的重要性,從而開展長期有效的防控管理工作。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到風險防控的重要性,按照規定針對風險進行等級劃分。建立專門的風險防控監督部門,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讓各部門負責人簽訂相關的責任書,明確自身在財會內控監督中的職責,履行好自身義務。最后領導和基層員工相配合,提升企業整體的風險防控意識。在領導的監督下開展各項獎懲機制,要將財會內控監督和開展企業日常內部工作有機結合,各個部門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則,成為各個部門風險防控監督的制定者與實踐者,加強對財會內控監督力度。
(二)構建現代財會內控監督制度
首先,較多企業的財會內部管理制度十分復雜,沒有簡潔明了的管理機制,很難讓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明確方向,提高全體員工的工作效率,實現企業戰略布局。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制度的復雜性會造成企業行政工作效率低下,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提升可操作性,方便各部門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進行遵守。對擬定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極強的專業性,但部分人員并沒有參與到企業日常工作流程中,所制訂的行政管理制度難免會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導致企業其他部門人員對管理制度抱怨甚至不滿。因此該制度在制定過程中可以讓全體員工參與進來,更好地提升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企業的行政管理制度是面對全體員工的,因此制度本身的闡述需要簡明扼要且通俗易懂,讓企業員工可以更輕松地理解其中的要義。
財會內控監督制度的運用在不同企業中會存在差異性,為了維護制度的公平和有效性,實施內部管理的工作人員需要針對每個企業情況不同,對制度進行合理的改進。其中如果存在不公平現象,甚至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要工作人員及時發現有效完善,否則將會降低制度的權威性,影響后續制度的操作和執行。如果對制度進行改革,僅是為了解決某些員工反映的矛盾問題,也會降低該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工作人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需要保證其公平公正,避免多次修改后影響它的權威性。而企業要擁有一個良好的行政管理制度,就必須確定對大多數員工的公正性和權威性,讓大多數員工接受該制度同時保證其順利在企業中執行。
(三)加強內部管理
建立健全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力度,需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首先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崗位分工明確,特別是存在交集的部門內部需要安排不同人員進行監督,避免存在不同崗位不相容的情況發生,有效地預防風險。從財務部門來看,企業需要對開支和經費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和安排,做好年度的費用支出結算工作。一旦年度預算得到上級部門批準并下達經費支出后該部門加強對于存在資金浪費的情況監管,各部門的經費支出都需要得到審批,嚴格執行企業內部制定的審批制度,所有經費的支出都需要進行跟蹤監管。如果遇到大金額的經費支出需要上級部門開會集體研討給出決定,保障經費合理開支,加強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監督。對于企業的固定資產需要每位員工合理使用和愛護。如果出現設備等問題,要聯系有關單位及時維修,并將流程公開披露,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監督和把控。在購置企業內部固定資產時也要從其先進性和必要性考慮,從而避免可能會產生的資金浪費現象,加強對企業財會內控監督。
(四)增強監督力度
增強企業內部的風險防控監督力度,首先可以建立紀檢委員會,要求不同部門通過選舉的方式成立廉政監督小組,加強各個部門的監管工作。該小組負責日常的風險評估和風險防控,可以合理地使用自身的監督職權,參與到企業日常的物品采購、人事管理、薪資評定甚至是績效考核工作中。這些參與監督和檢查的員工要明晰自身的權利和責任,這樣的工作機制要受到領導的認可與重視,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財會內控監督工作能夠正常展開。除此之外還可以聘請專家進行企業內部審核。聘請專家組成理事會,參與企業內部重大事項決策,甚至可以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企業的風險防控監督。專家對企業內部的風險進行合理有效地評估,排除隱患的同時還能提升企業整體的風險意識,讓企業向著科學化、合理化不斷前進,增強財會內控監督力度。
四、結語
在企業的整體管理中,企業財會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對企業健康穩定的良性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重要性,將該工作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企業現代化的發展,明確并落實企業財會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各個環節和具體的實施方案,運用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方式管理企業的財務,規避財務風險,從而保障企業運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對企業所有的財務動態進行有效監管,確保企業資金安全,為企業正常運營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曉.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和完善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22(20):132-135.
[2]王化增.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及其完善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0):137-138.
[3]朱常勇.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完善措施分析[J].今日財富,2021(10):195-196.
[4]劉夢迪.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0):38-39.
[5]趙洋.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商訊,2020(23):128+130.
[6]張旭萌.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08):216-217.
(作者單位:中聯海廣瀛工程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