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軍 史宏濤 張青 朱亞成
摘要:高校課程思政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積極舉措。加強高校課程思政研究文獻的梳理、歸納和總結,有助于當前學者和相關研究人員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的總體把握。運用文獻計量等方法對CSSCI來源期刊收錄的148篇高校課程思政主題研究文獻進行分析,主要從文獻年度分布、研究主題等8個方面進行客觀描述和相關闡述,以期全面反映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現狀和趨勢,為今后從事高校課程思政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和重要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CSSCI來源期刊;熱點;趨勢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99
0引言
如今,高校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和熱點問題,有關專家學者發表的大量相關成果。截至2022年4月22日,在中國知網(CNKI),采用篇名“高校課程思政”檢索,一共檢索文獻9861篇,其中期刊文獻2297篇,占到總樣本文獻的23.29%。最早的一篇文獻為高德毅和宗愛東兩位學者2017年1月3日在《中國高等教育》上發表的《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最近的一篇文獻為胡磊、商思章等2022年4月20日在《體育科技文獻通報》上發表的《“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操課程思政建設邏輯進路與實踐遵循》。在2297篇高校課程思政主題研究文獻中,本研究在來源類別中設定“CSSCI”,一共檢索148篇文獻。選取的148篇CSSCI期刊文獻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一方面CSSCI期刊的認可度非常高,在國內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和高校的一致認可;另一方面,分析CSSCI來源期刊文獻,能夠較為全面呈現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的現狀、熱點和趨勢,為今后高校課程思政相關選題和后續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1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現狀分析
根據計量可視化分析,文獻數為148篇、總參考數為719篇、總被引數為6437次、總下載數為450521次、篇均參考數為4.86次、篇均被引數為43.49次、篇均下載數為3044.06次、下載被引比為0.01。通過文獻計量等方法,以此客觀全面呈現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現狀,主要從文獻年度分布、研究主題、載文期刊等8個方面進行客觀描述。
1.1文獻年度分布
在文獻年度分布上,第一篇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的CSSCI論文,即為高德毅和宗愛東兩位學者2017年1月3日發表的成果,最近的一篇文獻為張新科2022年4月5日在《江蘇高教》上發表的《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話語哲學視域分析》。從2017年到2022年間,一共發表了148篇高校課程思政的CSSCI論文,其中2017年4篇、2018年7篇、2019年13篇、2020年41篇、2021年69篇、2022年15篇。由于2022年尚未全部統計在內,整體上高校課程思政研究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1.2研究主題
在研究主題上,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思政、思政建設、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立德樹人、實踐路徑、價值引領、思政工作、思政教學、教學改革、思政育人、知識傳授、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師、思政教學改革、育人功能、根本任務、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馬克思主義、價值意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外語專業、體育課程、政治理論課、教育理念、高校教師、高等學校課程、體育教學、同向同行、新時代、學科德育、思政元素、指導綱要等。
1.3載文期刊
在載文期刊上,在統計的148篇CSSCI期刊文獻中,載文相對較多的期刊有《中國高等教育》《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江蘇高教》《中國大學教學》和《科技管理研究》等。
1.4研究層次
在研究層次上,在統計的148篇CSSCI期刊文獻中,基礎研究(社科)77篇、高等教育40篇、政策研究(社科)20篇、行業指導(自科)4篇、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科)1篇。從這可以看出,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中,主要以基礎研究(社科)和高等教育為主。
1.5核心作者
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中,核心作者主要有泰州學院薛桂琴(2篇)、重慶大學蒲清平(2篇)、吉林警察學院張鳳翠(2篇)、內江師范學院陳理宣(2篇)等。從核心作者分布上,目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尚未形成穩定的學術團隊,以單打獨斗為主。
1.6主要機構
在主要機構上,根據文獻統計可知,發文在2篇及以上的機構和單位成為主要發文機構。目前發文主要機構有華東師范大學(5篇)、復旦大學(5篇)、東北師范大學(5篇),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發文低于5篇。從發文主要機構可以看出,目前發文主要機構主要為“雙一流”院校,這些院校科研實力較強,同時上海市高校相對搶眼,這與上海市作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排頭兵和試驗田有關。
1.7高頻被引論文和高頻下載論文
在高頻被引論文上,目前被引排名前三名的論文分別為高德毅、宗愛東2017年1月3日在《中國高等教育》發表的成果,被引頻次高達2345次;第二名為吳月齊2018年1月8日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發表的《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被引頻次為347次;第三名為高錫文2017年12月15日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發表的《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被引頻次為284次。高德毅、宗愛東兩位學者發表的論文被廣泛引用,主要得益于在發表時間上,該文發表時間相對較早,容易被其他學者引用;在內容上,該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綜合素養課程改革、專業課程改革分別提出的相應的實施路徑。在高頻下載論文方面,目前下載論文排名前三名與高頻被引論文前三名一致,分別下載頻次高達51588次、下載頻次為14181次、下載頻次為14046次。
2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熱點分析
目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課程思政本身的探索與研究,如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聯系與區別;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方向、內在邏輯、關鍵問題、建構策略。二是關于課程思政的研究視域與背景,如協同育人、話語哲學、立德樹人、“互聯網+”、三全育人、大思政、新媒體、融媒體環境、“SPOC+PBL”、CIPP模式、混合教學、紅色文化、問題導向、傳播學、結構方程模型等研究視角。三是關于課程思政的具體課程的研究,如《有機化學》《大學化學》《微生物學》《警務技能》《方劑學》《傳染病護理學》《管理學》《會計學》《納稅實務》《國際稅收》《酒店管理概論》《導游業務》《電工電子技術》等課程。四是關于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育人能力研究,如高校教師提升課程思政育人能力的價值意蘊、現實挑戰與邏輯進路;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提質增效;高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進路;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研究等。五是關于課程思政的相關實踐研究,如上海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華中師范大學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構建研究、江蘇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現狀與發展思路研究、行業特色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等。六是課程思政的相關綜述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相關學術會議和教學比賽綜述,如《以賽促教 課程育人——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綜述》《新聞科背景下高校檔案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綜述》等;(2)課程思政研究綜述,基于計量可視化分析的課程思政研究綜述、課程思政文獻綜述與研究進展、外語課程思政研究綜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現狀綜述等。
3高校課程思政研究趨勢分析
根據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的現狀,結合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發展實踐,對未來高校課程思政研究趨勢作以下分析。第一,在研究主題上,今后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思政、課程建設、思政教育、思政課程、高校課程、專業課程、思政工作、思政教學、立德樹人、教學改革、協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思政育人、課程思政體系、實施路徑、三全育人等方面;第二,在研究內容上,今后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主要圍繞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現實障礙與實施路徑,同時著重傾向課程思政與各類課程之間的有效鏈接和無縫對接,探究各類課程課程思政的具體路徑。如課程思政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的實現路徑。此外,加強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和意識研究也是未來關注的熱點;在研究選題上,今后高校課程思政研究體現與時俱進,貼近現實生活和實踐發展,如走向融合:高校課程思政話語沖突及其邏輯重構;高校“雙創”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探析;邊界優化: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機制原理研究等。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2]胡磊,商思章,謝璞,等.“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操課程思政建設邏輯進路與實踐遵循[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4):197-200+246.
[3]張新科.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話語哲學視域分析[J].江蘇高教,2022,(04):90-95.
[4]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7-69.
[5]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16-18.
[6]許祥云,王佳佳.高校課程思政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于CIPP評價模式的理論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1):47-60.
[7]王麗,李雪,劉炎欣,等.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建議[J].高教探索,2021,(09):67-74.
[8]翟文豹.課程思政建設:邏輯起點、基本前提與實踐路徑——以行業特色型高校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21,(09):35-41.
[9]謝森.以賽促教? 課程育人——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綜述[J].中國外語,2021,18(02):110-111.
[10]高惠芳,張曉輝.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的理路[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0(02):51-57.
[11]王淑榮,董翠翠.“課程思政”中專業課教師政治素養的四重維度[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9(02):129-137.
[12]張鳳翠,鄔志輝.“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22,(04):265-270.
[13]歐陽潤,程樣國.高質量就業引領四課聯動課程思政:理論互動、價值導向、實踐進路[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53(02):111-118.
基金項目:本文系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雙高計劃”背景下大數據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研究(SK20-0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朱宏軍(1978-),男,陜西周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史宏濤(1978-),女,陜西周至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張青(1991-),女,山西臨汾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朱亞成(1991-),男,漢族,湖北荊州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