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鑫,馮德偉,李玉潔
(贛南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普外二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穿孔性闌尾炎屬于急腹癥,患者常出現右下腹部劇烈疼痛、發燒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病情進展可誘發彌漫性腹膜炎和敗血癥,危及生命安全[1]。闌尾切除是治療穿孔性闌尾炎的首選方案,而開腹闌尾切除術是最為傳統的手術方法,可有效切除病灶達到治療目的。但開腹手術創傷性較大,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較強,不利于術后康復,增加患者身心負擔[2-3]。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逐漸成為主流,其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易恢復等優勢[4]。但關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對穿孔性闌尾炎患者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影響的研究并不多見。鑒于此,文章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對穿孔性闌尾炎患者圍術期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贛南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普外二科行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的穿孔性闌尾炎患者38例(歸為對照組)和同期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的穿孔性闌尾炎患者38例(歸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18~58歲,平均(34.28±4.85)歲;發病至手術時間10~42 h,平均(25.64±8.46)h。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18~60歲,平均(35.02±4.87)歲;發病至手術時間12~45 h,平均(26.12±8.38)h。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經腹部B超檢查確診穿孔性闌尾炎;2)入院時意識清楚,簽署手術方案同意書;3)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2)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3)發病前4周有免疫抑制劑或抗菌藥物服用史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對照組行開腹闌尾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實施硬膜外麻醉。于右下腹行麥氏切口,探查并將闌尾切除,后采用荷包法包埋闌尾根部殘端,并用周圍腸系膜組織覆蓋,常規沖洗腹腔,放置引流管,觀察無出血后縫合切口。
觀察組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患者取頭高腳低位,實施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法,于臍上做一弧形切口(約1 cm)以建立氣腹(12~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鏡,調整舒適體位后,分別于左下腹上方1 cm處(主操作孔)及恥骨聯合上0.5 cm處(輔助操作孔)各做一切口,置入套管針。探查腹腔尋找闌尾根部,充分暴露闌尾,用抓鉗將闌尾頭部提起,闌尾系膜血管上血管夾后離段系膜,電凝闌尾系膜至根部后剪斷闌尾。經操作孔將闌尾取出,將闌尾殘端包埋還納入腹腔。術后常規沖洗腹腔并引流,觀察無出血后解除氣腹,關閉切口。
1)臨床指標:記錄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
2)氧化應激反應指標: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d抽取2組靜脈血3 mL,離心(3000 r·min-1,離心半徑15 cm,10 min)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檢測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3)并發癥:觀察記錄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術后感染、腹腔殘余膿腫及腹腔出血等。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指標比較
2組術前MDA、SO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2組MDA均高于術前,SOD均低于術前(均P<0.05),且觀察組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2組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腹腔鏡手術在進行微創治療的同時兼具診斷功能,其允許醫生通過腹腔鏡探查功能較清晰觀察腹腔及闌尾情況,切除穿孔闌尾,在根治闌尾炎的同時排查其他風險因素[5],因而被廣泛應用于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治療中。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術后康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可降低術中出血量,利于術后恢復。分析其原因為,腹腔鏡手術切口小,且在腹腔鏡輔助下術中視野清晰,醫生能夠快速精準找到穿孔闌尾,將其切除,繼而減少出血量和對機體的損傷,使患者術后能夠盡快下床進行早期康復鍛煉,縮短住院時間[6]。但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考慮原因可能為腹腔鏡采用三孔操作,且需要建立氣腹及置管,導致手術時間延長。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雖有微創優勢,但仍存在創傷性,而手術創傷會刺激機體產生大量活性氧,使身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7]。而嚴重的氧化應激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力,影響康復。MDA、SOD均是評估氧化應激反應的有效生化指標,其中MDA在由氧自由基代謝過程中產生,其水平變化能夠反映機體內氧自由基的水平[8]。SOD是一種抗氧化酶,參與維持機體內氧化-抗氧化的平衡,而當機體內有大量氧自由基產生時,SOD能夠與超氧陰離子結合產生過氧化氫,起到清除氧自由基,保護細胞和組織的作用[9]。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組MDA高于術前,SOD低于術前,且觀察組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及開腹手術均會導致機體發生應激反應,但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產生的氧化應激反應更小,更利于患者恢復。分析其原因為,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切口小,對機體造成的創傷性刺激較輕,帶來的氧化應激反應更低[10]。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可減少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考慮與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創傷小,可降低術后切口感染及出血的發生風險,此外腹腔鏡探查功能利于將腹腔殘余膿腫的徹底沖洗及清除。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可減輕對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術后氧化應激反應,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促進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