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的教學理念中,將教學的重點目標從知識學習轉變為能力和素養培養成為一線英語教師需要完成的任務。文章從采取多種方法,做好動力激發;創設合適情境,培養語言能力;引入相關素材,培養文化意識;落實問題教學,培養思維品質;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習能力五個方面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高效教學策略展開探究,旨在充分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學科育人工作。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51-0084-04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落實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創新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也需要轉變教學的模式,將教學的重點由知識學習變為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同時,隨著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進步,教師能應用的教學方法也趨于多樣化。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法滲透核心素養,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滿足如今教學理念更高的要求。
一、 采取多種方法,做好動力激發
認知發展理論強調學生主動地認知和學習,能否有效調動學生動力是影響教學效率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如今的教學注重學生中心地位的突出,做好動力的激發工作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應用合適方法,做好導入環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在學習活動的調動學生動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如今的教學中,趣味教學的理念得到廣泛的認可,而這需要教師充分把握導入環節,以合適的學習情境、課堂活動有效調動學生興趣。如今,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激趣方法,為教師創設情境提供了更多的手段。而考慮到新鮮感,教師需要應用更為豐富的導入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將傳統的激趣方法與信息技術提供的激趣方法密切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做好學習活動的導入環節。
例如,在“Hello!”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能展現課本上情境的視頻進行導入。相比單純的音頻,結合卡通人物形象的動畫素材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后續語法知識學習和口語對話練習中,學生表現得更加積極。而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則可以充分利用游戲教學法,如結合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開展“英語運動會”小游戲,以兩個卡通角色代表兩名學生或者兩個小組,學生回答正確與否影響著卡通角色的反饋。這樣,通過多種方法結合的形式,教師就能在情境導入環節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采取激勵評價,樹立學生信心
學生的主動性既與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能否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影響。在過去,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不足與自身英語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自信心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積極落實以評促學的理念。而基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教師就需要積極落實鼓勵性評價的原則,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Holidays”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布置連連看任務,選擇代表學生根據屏幕上的節日選擇合適的時間。如“Teachers’ day”,學生就需要將其與“September 10”連在一起。“The Spring Festival”,學生就需要連接“January or February”。在學生正確完成游戲后,教師就可以以“真棒!”或者點頭進行表揚。而如果在后續關于節日的日期中,學生無法正確回答,教師則可以以積極語言引導:“放松,想一下,這個節日用中文說是什么呢?”在學生正確回答后再表揚。這樣,通過激勵性評價,教師有效為學生樹立了信心,提高了學生后續學習的主動性。
二、 創設合適情境,培養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知識以及各種策略,參與特定情境下相關主題的語言活動時所表現出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是培養其他核心素養的基礎。相比過去,如今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創設合適的情境,讓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
(一)充分結合生活,創設真實情境
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語言的具體應用情境,在這樣的情況下,走出課本的桎梏是相當必要的。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積極引入生活化素材,以生活和社會為學習的情境。通過生活化素材的引入,教師能有效讓學生將所學英語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到一起,這對學生充分了解英語知識的應用情境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生活,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
例如,在“Good food, good health”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詢問:“健康的飲食習慣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礎,那么,你日常吃的食物是什么呢?它健康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答自己吃的食物,并以此為引學習本課的知識。當然,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還需要布置任務,讓學生列出健康的飲食清單。這樣,結合日常生活,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真實情境,在英語的學習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這對切實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開展實踐活動,創設應用情境
實踐是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而在英語語言能力的培育中,能否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是相當關鍵的。但相比同為語言類學科的語文,日常生活中缺乏學生應用英語的情境。這造成很多學生學習的英語知識只能用來答題,口語能力較為薄弱,無法充分應用于實踐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更需要在課上為學生創設口語應用的機會,開展多樣化的口語實踐活動,從而全面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Movies and theatre”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布置課本劇的表演作業。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需要選擇合適的電影片段,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電影的選擇既可以是課上的,也可以是課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在表演之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投票選出最佳作品。這樣,通過趣味的表演活動,教師為學生創設了有效的英語口語能力應用情境,在實踐情境中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 引入相關素材,培養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學生在新時代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要求學生能正確理解和鑒賞外來文化。而在英語的學習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有效了解英語的單詞、語法知識,也需要注重相關文化的講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積極引入相關的素材,切實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一)引入對比素材,展現中外差異
文化意識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國外文化有一個客觀的態度。其不僅有利于學生培養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求同存異的觀念。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文化的差異。對比素材是將中國文化和國外文化一同展現,比較學習的素材。通過對比素材的引入,教師不僅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國內外文化、習俗的差異,也能有效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國外文化的態度,可謂一舉兩得。
例如,在“Food and restaurants”這一單元中,學生學習了一系列關于食物的單詞。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列出表格。表格分為兩個欄目,分別是中國美食和國外美食,讓學生按照發源地將各種食物分類。而在拓展資料中,教師還可以引導:“英國被稱為黑暗料理的大本營,英國人真的吃的都是那么難吃的食物嗎?”并展現《舌尖上的英國》的片段,與《舌尖上的中國》進行對比,讓學生充分了解英國人的飲食習慣。這樣,通過對比素材,有效展現了中外文化差異,切實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
(二)拓展趣味素材,培養學生興趣
如今的教學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而在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中,教師不僅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展現中外文化的不同,也需要有效調動學生在課下主動了解和學習國外文化的積極性——這離不開學生興趣的支持。因此,在英語課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拓展有關英語文化的趣味素材,有效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為學生課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可以定期向學生布置觀看英語電影的作業。而為了有效調動學生興趣,教學所選擇的電影素材也要以結合學習內容的動畫為主。如學習了動物有關的知識,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布置《瘋狂動物城》的觀影作業。當然,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構建學習任務群,如“影片中共出現了多少種動物,你能說出其英語單詞嗎?”等。這樣,通過利用趣味的國外文藝作品素材,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對國外文化的興趣,這對在更長的時間里增進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 落實問題教學,培養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創新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培養與問題的解決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構建高效的問題導學模式,在問題的解決中切實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合理創設小組,促進深度交流
相比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探究教學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如今的教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經常構建跨學科實踐情境,這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也需要學生積極利用在其他學科中所學的知識。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擅長方向。而通過小組合作,教師能讓學生應對更加多樣的問題,有效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并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中獲得思維上的啟發,從而更好地培養自身思維品質。因此,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分組工作,有效促進學生深度交流。
例如,在日常小組構建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其他學科的成績確定學生擅長的學科。在小組劃分時,不僅僅需要考慮學生英語學科水平,也需要充分參考其他學科的成績,盡量讓一個小組內有擅長不同學科的學生,讓學生能充分交流和合作。如在“Animals are our friend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出“如果你是一個導游,要向國外友人介紹熊貓,你會如何做呢?”這一問題。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中,學生不僅需要有足夠的英語水平,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和生物知識。而通過合理的小組劃分,擅長不同學科的學生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培養自身思維能力。
(二)布置開放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如今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在英語的教學中,創新思維也是思維品質培養的重點。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有著標準的答案,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圍內,自然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如今,如何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式,發散思維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開放式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或者解題思路的,其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由度。在英語教學中,通過開放式問題的布置,教師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有著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I want to be a teacher!”這一課中,在學習了基本的單詞和語法知識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在未來,你想從事什么職業呢?”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英語知識回答。而在課后作業中,教師則可以再次提問:“有人認為我們要不斷追求卓越,選擇有影響力的工作;而有人認為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行,你是怎樣認為的?說說自己的看法吧!”兩個問題都沒有固定的答案,而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能有效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
五、 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習能力
在如今,隨著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能否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變得相當關鍵。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拓寬渠道,努力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其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方法的教學,合理布置課后作業,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重視課外閱讀,落實終身學習
當今時代快速發展變化,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影響學生發展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英語的教學中,能否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也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今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外閱讀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步驟。通過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教師能有效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的習慣。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布置高效的課外閱讀任務,更好地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課外閱讀活動堅持下去,教師可以采取分層閱讀的方法。即針對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降低要求,讓學生只閱讀小學詞匯要求的文章和書籍,如Snowball、Life等。針對水平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完成對應初中詞匯的書籍,如Secret Garden等。針對水平優秀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布置高中詞匯的拓展閱讀任務,如My Uncle Jules、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等。當然,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考試成績和日常的表現增加學生分層的頻率,以讓學生能更好地閱讀適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而這樣,通過課外閱讀任務的布置,教師有效將英語的學習活動拓展到了生活中,這對在英語學科學習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信息技術,教授正確方法
要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英語知識的習慣,還需要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科學方法。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快速推進,其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線上資源和新的人機互動的學習方法。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降低學生學習英語時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還能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所以,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布置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自主學習任務,教授學生先進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假期的單詞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薦線上的英語學習軟件,提高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效率。相比傳統的以單詞冊背誦和記憶的方法,學習軟件不僅有著配套的圖片和句子,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單詞,還依據記憶曲線為學生制訂科學的計劃,能提醒學生再次記憶單詞。當然,利用軟件上的單詞PK功能,學生也能與線上的其他人一同進行單詞記憶比賽,這對提高英語單詞學習的趣味性有著積極的意義。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應用,切實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六、 結論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教學理念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變革教學的方法,一方面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入手,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只有教師更新教學的理念,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滿足現今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愛軍.巧用閱讀教學助推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J].校園英語,2021(52):206-207.
[2]胡瑞芳.基于核心素養構建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21(52):112-113.
[3]唐倩.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研究[J].校園英語,2021(52):178-179.
[4]蔡素梅.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融合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21(50):102-103.
[5]朱健芝.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聽說課設計初探——以人教版八年級上Unit 3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 1a-2b為例[J].中學生英語,2021(48):64-65.
[6]張淑心,張素英.論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生英語,2021(48):123.
作者簡介:張國春(1984~),女,漢族,甘肅靖遠人,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灘鎮杜寨柯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