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竹欣
摘 要: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歷程中,游戲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促進幼兒智力、情感、思維等多方因素發展的有力抓手。生成活動是幼兒園課程主要形式之一,以課程游戲化理念為指引,生成活動會更具吸引力、趣味性及實踐性,且可以確保幼兒掌握主動權,有利于提升活動開展成效。本文基于課程游戲化及生成活動的內涵,分析了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幼兒生成活動實施要點,探討了幼兒生成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生成活動;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032-03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系統性闡述了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諸多策略,其中之一是強調幼兒教師應引領幼兒更多地參與游戲體驗活動,依托課程游戲化這一策略,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體驗,促進其個性化發展。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生成活動及生成性資源成為幼兒教師重點利用的教學資源,能夠讓幼兒處于快樂而有意義的學習狀態之中。目前,幼兒生成活動實施已積累了較多的成熟經驗,其應用效果值得肯定。但即便如此,要想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科學有效地實施幼兒生成活動,仍存在不少挑戰和困難。幼兒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以助推幼兒生成活動的高效開展,提升活動質量和效率,促進幼兒健康、全面成長。
一、課程游戲化與生成活動內涵闡釋
(一)課程游戲化
課程游戲化是指幼兒園課程貼近游戲活動,讓課程更加豐富、有趣、生動。在剖析課程游戲化的內涵時,可以重點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方面,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特殊性,其中一個顯著特點是他們喜歡游戲,愿意參與各種游戲活動,并通過游戲進行學習。課程游戲化強調以課程為主,以游戲為輔,其中的游戲元素旨在吸引幼兒全身心參與學習活動,并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課程游戲化并不是指將課程和所有的學習活動轉變為游戲,而是要確保最基本的游戲活動時間,讓游戲的精神和理念可以有力滲透在課程的各個環節中。
在理解課程游戲化時,應該將其和游戲課程化區分開來。課程游戲化強調的是以課程為主,在最基本的游戲活動中融入游戲元素,確保幼兒學到知識,同時感知到趣味性,不會覺得課程枯燥。而游戲課程化是指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課程知識內容,以游戲為主。目前的研究成果顯示,課程游戲化更加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能夠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進而提升幼兒園教育實施成效,促進育人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生成活動
在幼兒園的課程形成過程中,一個常見方式是生成活動,其中的“生成”是重點所在。“生成”是指在幼兒教師的支持下,由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需要,在和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所自主產生的活動。生成活動的顯著特點是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在其中是實實在在的“主人”。在生成活動過程中,幼兒需要獨立完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任務,比如在提出問題之后,幼兒需要自己想方法搜集資源。在生成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將發生明顯變化,他們將成為生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支持者,引領幼兒開心、愉悅、高效地參與。
二、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幼兒生成活動實施要點
(一)注意活動內容的選擇
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是提升活動實施成效的關鍵。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生成活動的內容應該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相匹配,既要滿足他們的興趣需求,又能開發他們的潛能。為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主題,如家庭、自然、社會等,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教師還要選擇豐富多樣的材料,如彩紙、繪畫工具、橡皮泥等,讓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探索和運用,充分展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凸顯幼兒的自主地位
不論是課程游戲化理念還是生成活動的實施基礎,都強調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應該主動參與決策和規劃。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扮演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自主選擇生成的方式和內容。可以通過提供多種生成主題、自由選材、自由創作的方式,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同時,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支持和幫助,鼓勵他們嘗試新的想法和方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調活動形式的規劃
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生成活動的形式也需要規劃。幼兒的生成活動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體的任務和目標,如制作手工作品、創作繪畫、編寫故事等,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有所收獲和成就感;同時,可以安排一些展示和分享的環節,讓幼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強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幼兒生成活動實施路徑
(一)多角度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目前來看,一些教師在生成活動中忽視了幼兒的興趣,不善于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使其無法進行有效學習和獲得真實體驗。針對這點,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幼兒教師在實施生成活動時應始終遵循“立足興趣,激發探究欲望”這一原則,借助有效的活動設計,從多個角度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為更好地發揮課程游戲化的引領作用,教師要始終立足于幼兒的當前認知能力和興趣需求,所挑選的課程內容要實施游戲化處理,然后引領幼兒參與至游戲情境之中,產生一些求知欲望。研究發現,如果課程游戲活動是基于幼兒的情感需求而生成,則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出幼兒的探索欲望,他們可以較為自主地參與課程游戲活動,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效果。
例如,幼兒在戶外游戲的過程中發現了鵝卵石,教師可以將幼兒所喜歡的鵝卵石作為生成活動的主題。在圍繞鵝卵石的生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完成三個學習任務,一是觀察鵝卵石的形成,二是分析鵝卵石的作用,三是大膽分享對鵝卵石特征的認識。以第一個學習任務為例,幼兒教師應利用好網絡資源,提前制作微課視頻,將“鵝卵石的形成”以直觀形象呈現,促進幼兒的自主觀察和學習。
再以“幼兒園多了條馬路”這一生成活動為例,當發現活動區太過擁擠,且幼兒喜歡賽車時,教師便順勢提出:“可惜我們沒有賽車道,如果有一條馬路作為賽車道就好了,但是沒有馬路怎么辦呢?”隨即引導幼兒產生一個念頭,即“我們可以自己畫一條馬路呀!”如此一來,與馬路有關的探究活動、生成活動便可以開始。在任務劃分上,幼兒自己有想法和觀點,所以幼兒教師只需要適當引導即可,幼兒們便會由此產生問題:一是“馬路畫在哪里呢?”二是“馬路上都有什么?”三是“設計一條怎樣的馬路呢?”四是“如何給馬路設計交通標志?”這四個問題的提出,表明幼兒有濃厚的興趣。教師便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質疑、相互討論,設法解決。在該活動中,既有學習也有游戲,可以讓幼兒產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教師還要給幼兒提供一些指導,比如在幼兒解決第一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設計“老師有話說”這一環節,從而給幼兒科學的指導和建議,幫幼兒完善解決方案。需要特別注意一點,在“老師有話說”環節中,教師要始終重視每一位幼兒的想法,肯定、鼓勵、引領他們,讓生成活動發揮最佳效能。
(二)善于挖掘和融入生活化元素
3-6歲階段的幼兒,學習與游戲經歷多以生活為基礎,較多知識和經驗是從生活中所獲得。基于此,在幼兒生成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一項原則,即“融入生活,拓展感知經驗”,幫助幼兒在生成活動中積累生活經驗,拓寬視野和提升技能。在挖掘和融入生活化元素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堅持立足于幼兒實際,從幼兒的角度分析生活化元素,確保所挖掘的生活元素是幼兒所喜歡的,從而發揮出最佳教育效能,提升生成活動的趣味性、生活性及真實性。
以“美食游戲”這一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將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美食作為主線,引領幼兒參與“傳統節日與美食”的生成活動。傳統節日的美食是幼兒所熟悉的元素,他們見到過、吃到過,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這讓生成活動的實施更具操作性。以中秋節的月餅為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觀看月餅制作的短視頻,進一步加深幼兒對中秋節以及月餅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可以為幼兒提供制作月餅的原材料。在進行洗、切、揉、打等操作時,教師無需過多干預,只要做好安全保障即可,目的是讓幼兒可以親身實踐,感受制作美食的真實過程,達成課程游戲化與生成活動的理想目標。
除此之外,在“傳統節日與美食”的生成活動中,教師應該進行過程化評價,通過及時發現問題、提供指導,促進活動的有序、高效推進。比如,當發現幼兒在活動中處于無效或低效的狀態,則積極干預,發揮好一個“舵手”的作用,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學習阻礙,使其始終處于有效的學習狀態,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三)始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幼兒教師要深知,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位幼兒都不同,他們是獨立且富有個性的個體。基于此,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教師要時刻關注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生成活動中尊重每一位幼兒的想法,讓他們可以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有動力參與到每一次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合作和探究。
在生成活動中,教師要全方位分析幼兒的實際需求、發展潛能,將已經挖掘好的資源分類,讓幼兒可以有選擇,便于實施個性化教育。部分幼兒的自主性較強,有自主學習、獨立觀察和挖掘素材的意識,因此課程活動的預設性不應該過于固式化,而應始終強調讓幼兒自主去“生成”。這樣一來,便能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個體需求,發揮出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繼續以“幼兒園多了條馬路”這一生成活動為例,在“我設計的馬路初稿”這一環節中,每位幼兒在經過實地勘察之后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最終的馬路設計圖存在不同之處,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首先不應該考慮對錯,而是肯定幼兒的設計思路和設計作品,多關注啟迪,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復思考、討論和修改,最終形成馬路設計圖的定稿。由于幼兒們的經驗和想法不同,難免產生各種疑問,教師要充分關注幼兒們的需求,鼓勵幼兒們大膽質疑,并積極發掘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認可和支持,進而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這有利于促進幼兒后續的深入探究,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的生成活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而課程游戲化是當下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先進理念,將其滲透到幼兒園生成活動中,可以為生成活動的設計與優化提供指導,從而為幼兒創造一個更具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作為幼兒教師,應認真解讀課程游戲化的內涵,把握生成活動的特點,開發適宜的活動內容,確保生成活動的“生成”特性得以凸顯,并始終將幼兒作為活動主體,以幼兒的發展特點、成長規律及興趣愛好為依據,從而設計出更加科學、完善的生成活動,助推著幼兒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希望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能夠重視生成活動的教育意義,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參考文獻
[1]虞瑛琳.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生成策略的分析[J].教師,2018(36):114-115.
[2]王鑫.幼兒課程游戲化精神引領下生成活動的實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2(33):70-72.
[3]趙凱麗.幼兒園生成課程及實施路徑探微[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2):179-180.
[4]趙靈.幼兒園主題生成活動開展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1(09):94-95.
[5]鄒桂梅.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生成活動實施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09):100-101.
[6]吳加麗.踐行課程游戲化理念,提高幼兒教育品質[J].江西教育,2023(11):7.
[7]張浩然.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的幼兒園生成課程探索[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7):152-154.
[8]董雪.樹立革新理念 優化課程游戲——探究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策略[J].好家長,2021(9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