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是師生間對話和交流的過程。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作業,應成為每一位教師必修的教學基本功。筆者所在學校小學部數學組多次就“雙減”政策之下的作業設計展開教研,并進行了一些思考。
數學作業設計,要體現“三個轉變”
數學作業設計要體現“三個轉變”,即從單一到多元,以多種形式展現給學生;從統一到分層,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資源包式的作業;從學科到整合,體現不同學科的融合。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作業的“三個轉變”非常重要,且聯系緊密。多元的作業形式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分層作業讓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實現發展,學科整合式作業體現了整體性,不斷豐富作業形式。“三個轉變”是新時代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作業設計要求。
進行作業設計時,要體現“四個注重”
一是注重作業梯度。我們目前的數學常規作業中,既有基礎鞏固練習,又有能力拓展練習,還有拓展學生思維的開放式作業。這些既兼顧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又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空間,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注重布置作業的梯度,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另外,除了常規作業,在數學學習中,計算練習相當重要,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計算都是他們的易失分項,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計算練習教學,以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是注重聯系生活。學習與生活本就是有機的整體,作業設計應注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如認識數字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學習測量時,教師要讓學生測量身邊常見物體的長度;認識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時,讓學生親自走一走,跑一跑。
三是注重類型豐富。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為中心,豐富作業類型,設計不同的數學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如我們數學學科開辦了數學畫、趣味數學與“跟著繪本去旅行”社團,本學期我們又新增設了“超腦麥斯數學游戲”社團。學生在全身心參與和操作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每一個游戲帶來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的專注力得到提高,為了在游戲中獲勝,他們運用數學知識不斷去思考和創造;在多人游戲中,學生還會慢慢掌握與他人相處的方法,逐步完成自身的社會化進程。
四是注重文化拓展。數學文化的內涵既表現在知識與方法本身,又存在于它的歷史之中。數學學習過程,也是傳承數學文化的過程,我們結合學段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感受數學文化,產生文化共鳴。
在作業設計中,做到“兩個加強”
一是加強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如何平衡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反饋,如何在個人和小組、自評和互評、學科知識和成功素養的評價間尋找平衡,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考。二是加強作業的特色批改。很多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批改時,是以給等級的方式批改,低年級教師再蓋個小印章。他們不像語文教師批改作文那樣會有整段的留言,和學生有更多情感溝通。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創新作業批改方式,做到有特色地批改作業。
我們目前所做的一些嘗試還有很多不足,會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進一步完善,通過不斷創新數學作業設計,讓學生快樂完成作業。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