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本文探討了對中小學生進行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的多樣化教育,增強中小學生的民族凝聚力,使其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實施步驟
開展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課題組成員在中小學開展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學生進行訪談,并以此為理論依據把握課題研究的方向。信陽市浉河中學的劉敏老師通過對幾所中小學家國情懷教育狀況的調查,了解中小學生接受家國情懷教育的情況,分析了此項教育的成果和不足。
在實踐活動期間,劉敏老師選取了信陽市第十三小學、信陽市第三小學、信陽市第九小學3所小學,又選取了信陽市浉河中學、信陽市第七中學、信陽市第九中學3所中學,選取了200名學生,并設計出兩種類型的問卷對學生家國情懷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小學生家國情懷意識普遍缺乏,而大多數中學生對家國情懷教育的渴望更強烈,但是學生均認為這項教育的內容比較枯燥單調,教育形式太過單一。調查結果表明,教師要創新教育形式,如可利用音樂教育的優勢,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組織音樂活動,打造良好校園文化,做好引導和啟發,積極培育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
音樂與其他學科融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語文、政治課堂與音樂融合培養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鄧稼先把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核武器研究,這樣的情懷展現了無私的愛國主義精神,可以配上音樂《中華好兒男》。政治課中學習“兩彈一星”精神,教師帶學生了解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核武器研究中奠基人的人生歷程。《七子之歌》是在澳門回歸期間,描寫華夏同胞同根同源、濃濃親情的歌曲,詞作者是聞一多。學習語文課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教師可以用這首歌導入,帶領學生學習政治課中的國家統一的相關知識,也可以運用這首歌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國學育人培養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在語文教學和政治教學中用國學經典音樂創設情境,烘托課堂氛圍,來培養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教師可以運用《經典詠流傳》中對國學經典的傳唱歌曲,結合語文、政治教學內容,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國學經典的音樂傳唱中加深對語文、政治學習內容的感受,潛移默化地培養家國情懷。
通過影視媒體培養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在語文教學中,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電影《上甘嶺》片段,配上插曲《我的祖國》,營造氛圍;學習《紅巖》時,教師可以播放電影《江姐》、歌曲《紅梅贊》渲染氣氛;學習《回延安》一課時,教師播放歌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了解信天游這種民歌的特點,理解詩歌內容;學習詩歌《黃河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歌曲《黃河大合唱》。
學科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語文和政治教學中,我們以音樂為媒介開展各種活動,連接語文活動和政治活動。如舉行演講比賽,既可以體現學生語文素養,又能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加上合適的舞臺背景、音樂背景,語言和音樂齊飛,思想教育潛移默化,收獲了非凡的視聽效果。“傳承紅色基因”手抄報精心設計、潛心繪就,語文課本里革命英雄的故事、政治時事熱點內容豐富,這一切無不體現知識的融合、思想的升華。
依托鄉村少年宮開展合唱教學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背景下,音樂教育的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鄉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仍存在很多困惑,唯有結合實際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如柳林鄉中心小學音樂教師呂瑞雯,依托體現鄉村學校特色的少年宮,來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柳林鄉中心小學開展藝術節活動時,舉行了一場“我為祖國歌唱”的校園歌唱比賽活動。小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體事物相聯系的,所以在合唱教學開展之前,呂瑞雯老師帶領學生觀看了《狼牙山五壯士》《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電影選段,讓學生了解我國革命歷史和涌現出的英雄人物。這樣教師組織學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歌詞的含義,抒發愛國之情。
取得成果
當今的中小學課程更需要以一種積極的介入姿態,讓家國情懷教育深入學校、深入課堂。中小學教師要關注當代人的生存境遇及中國的社會變革,用與藝術課相結合的方式呈現當今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針對中小學課程中更加注重課程知識點的教學,而忽視對中小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問題,我們把中小學音樂課程與中小學語文、政治課程巧妙地結合起來,合理、適時地采用紅歌傳唱、愛國主義讀書會、“微志愿”服務等方式,結合實際加強愛國思想教育,靈活多變、扎實有效地培養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
通過課堂和組織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體精神和合作意識,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同時,課堂和藝術活動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較為科學且易于操作的實驗教學活動框架,也為學生提升家國情懷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提供了一個好的途徑。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信陽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中小學課程培養家國情懷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為JCJY20019,課題結項編號為JCJX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