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毓敏
摘? 要:
在詞匯教學中引入學習單,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能幫助學生實現詞匯的理解與掌握。前置性學習單,能實現詞匯的感知與輸入;鞏固性學習單,能實現詞匯的整合與運用;拓展性學習單,能實現詞匯的積累與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學習單
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詞匯的學習、理解及運用無疑是學生綜合語用能力提升的基礎與關鍵。單一的詞匯學習容易陷入機械、走量、低趣的窠臼,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效率低下。鑒于此,筆者嘗試在詞匯教學中引入學習單。學習單也叫“學習任務單”,是學習的主要載體。一份學習單通常有1—2個學習話題,其他地方為空白,啟發學生運用思維工具或知識可視化工具最大限度地進行創作。詞匯教學中引入學習單,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形式多樣、操作靈活,能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詞匯,直至運用自如。
一、前置性學習單:實現詞匯的感知與輸入
前置性學習單,是讓學生借助學習單的提示與引導,在課前預習環節,初步感知與輸入重點詞匯,明確哪些是可以通過自學掌握的,哪些是自學有障礙的,從而帶著疑問進課堂。前置性學習單彌補了預習作業機械抄寫的弊端,通過設置挑戰性任務,鼓勵學生自主預習詞匯。
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Project 1 An animal school,筆者利用前置性學習單,請學生構思動物學校的設計,上課時對照自己的學習單,向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動物學校的布局。有學生用繪畫的方式來展現(如下頁圖1所示)。
這樣的學習單讓課堂教學有了很好的基礎,學生在無形中輸入了本單元的重點詞匯。
在完成前置性學習單的過程中,學生從簡單的聽讀變成主動思考。形式豐富有趣且帶有一些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教師而言,這份學習單是對備課中教學設計的提前反饋,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能更合理地定位教學難點。教師從對教學內容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的關心,讓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二、鞏固性學習單:實現詞匯的整合與運用
崔允漷教授認為,教學效果是以學生有沒有學會為判斷標準的。對于語言學科,學會的標準是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的實際運用。這是由語言的工具性決定的。因此,詞匯教學只是英語教學的基礎,而非目的。就像造房子,詞匯只是零散的建筑材料,把這些材料排列、堆砌,整合成框架結構,才能發揮作用。新授詞匯之后,鞏固性學習單要求學生利用學習單,快速掌握并嘗試運用詞匯,為熟練交際夯實基礎。
(一)“思維導圖”學習單
“思維導圖”學習單以新的詞匯知識點為原點,進行發散式擴展,將新舊知識連成片、織成網。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把新的知識點融入舊的知識網絡中,有助于學生內化知識,重構自身的認知結構。“思維導圖”學習單有助于學生快速找到單詞與短語、句段之間的關聯,實現詞匯的整合。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之后,筆者請學生完成一張“My familys hobbies”的學習單。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清晰地展現了家人的愛好情況(如圖2所示)。
通過這樣的“思維導圖”學習單,一家人的興趣愛好清晰呈現,需要掌握的新詞匯也得到了鞏固。對與之相關的舊知識點,也在聯想過程中得到了鞏固。
(二)“單詞小小家”詞匯學習單
“單詞小小家”詞匯學習單要求學生給新單詞找朋友、建集體,也就是組詞、造句。圖3是一張“單詞小小家”的學習單模板。
word: skirt
word groups: a nice skirt;some new skirts
sentences: I have many beautiful skirts.
Theres a green skirt on the sofa.
這是比較典型的“單詞小小家”學習單,目的在于將乏味的抄寫變成有思考力的任務單,將無意義的獨立的單詞,置于詞句結合的語用場景中。在實際操作中,學生還可以根據單詞特點和個人興趣做不同的變式,以及適當的裝飾。如學生學習了“there be”句型后,可以在“單詞小小家”學習單上畫一畫自己的“夢想屋”,并用所學新句型進行描述。下頁圖4所示為某位學生的描述。
“單詞小小家”學習單改變了傳統的機械作業形式,給予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以自由、豐富、個性化的形式展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展開聯想,寫出富有個性的詞組、句子或者對話;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對完成的單詞卡片稍做修飾。這樣的作業不再是一項任務,而是變成了學生的一幅作品。學生在完成這幅作品的過程中,將詞匯知識進行記憶、聯想、組合、想象等,把單純的詞匯整合成可以表達意義的語段,把孤立的語言知識轉化成了可以實際運用的語言技能。
三、拓展性學習單:實現詞匯的積累與提升
在學生能熟知單詞音形義、初步運用詞匯組詞造句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如果無法延展到課外,課內外得不到融合,知識就無法形成系統架構。筆者設計拓展性學習單,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
語音是英語學習中最抽象的學習難點,自然拼讀是學生學習語音很好的方法。但是僅憑課本上的幾個單詞,學生很難建構字母與發音之間的聯系。
不妨在語音板塊的學習之后,設計延伸閱讀學習單,配合《麗聲自然拼讀》《蒲公英自然拼讀》等課外自然拼讀教材。在成體系的、趣味盎然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對相同字母發音的詞匯反復誦讀,對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更加清晰,漸漸就能形成字母發音規律的知識結構。這對自然拼讀能力的形成大有裨益。
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Look at me!的Reading板塊之后,筆者推薦了兩篇繪本供學生課后選擇性閱讀,學習單任務為深入操練“look at”的用法,積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詞匯。學生閱讀之后,嘗試運用“look at”進行短語、句子、小詩等的編寫,加強整理與聯想記憶;語言能力強一點的學生,還可以進行續寫及模仿創作,把更多詞匯整合在一起。在這樣的延伸閱讀中,自然拼讀就自然而然轉化為學生學習詞匯的一種有效方法了。
詞匯學習單的內容自由靈活,形式豐富多樣,學生體驗不枯燥,完成有挑戰、有空間,能激發學生的感官能動性。在完成各類學習單的過程中,因為充分發揮想象,具有創新、顯現個性的動機,學生還會出現用已有知識難以表達的困惑,這些疑問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索性的催化劑,使教學呈現出“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