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宇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在開放性、豐富性和個性化等方面超越了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但也對教師、學生及教學環境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試圖以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目標,以課堂教學中的失調現象為切入點,力求從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三方面構建一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框架,旨在指導以學校為例的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提高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英語;失調;優化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74
1?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失調現象調查分析
1.1?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如下:①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失調現象及其產生根源是什么?②怎樣建設一個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框架?
1.2?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長春大學旅游學院2021級學生(2000余名學生)與基礎部大學英語課程組30余名英語教師。
1.3?研究方法
為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本文將定量和定性兩種研究方法相結合。其中,定量研究主要是指問卷調查。內容涵蓋參與者的基本信息,網絡環境下教師與學生的觀念,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教學環境等方面。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文獻分析、實地考察、文件查閱、課堂觀察、深度訪談等方面。
通過研讀文獻資料,筆者詳細闡述核心概念、國內外研究現狀等;針對問卷調查中需要深入探討的數據、問題,項目組開展師生深度訪談;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包括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人機對話實訓室、智慧黑板、計算機輔助設備、網絡教學資源、網絡學習平臺、網絡連通狀態等方面;還利用了卷宗查閱法,查閱了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大學英語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日歷、電子授課課件、人機對話實訓室管理規則、課程表、教師培訓等方面;對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師生行為及課堂活動進行全面觀察,旨在全面了解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1.4?研究結果分析
1.4.1?教師方面
(1)在教師信念層面,多數教師認為教師的作用以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師生關系應具有合作性與互動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往往與信念相反,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傳授語言知識,課堂以知識技能傳授為主,師生關系多是以教學關系為主。
(2)在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層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練習法、交際法,而較少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法、日志對話法、反思寫作法、項目式教學法、產出導向法等。雖然學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一直在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但大部分教師表示,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難以準確控制授課進度,此外,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因此目前仍存在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學改革不相匹配的現象。
(3)在教師PPT課堂教學使用現狀層面,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高校教師已經廣泛使用PPT作為直觀的教學手段,但多數教師受教學時間限制,選取出版社配套課件的部分內容,原封不動的用于課堂教學,只有部分教師會主動搜集動畫、視頻、音頻等網絡資源,結合出版社配套的課件,精心制作授課課件;教師過度依賴PPT課件,如遇到設備故障、停電或者忘記攜帶U盤等突發情況時,大多數教師表示授課較為吃力,教學進度受到影響;課堂觀察時發現,部分教師PPT課件上的內容過多,呈現的知識量遠遠超過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學生只是在觀看課件的放映,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課堂學習效率低下。
(4)在教師信息素養層面,絕大多數教師意識到了網絡環境對于大學英語教師的重要意義,具備在互聯網上迅速檢索教學資源并將其靈活應用到英語教學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會選擇計算機及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如備課時從網上查找資料等。但他們不經常參加計算機及網絡安全的相關培訓,不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操作文字、圖像處理軟件,剪輯合成、制作音頻和視頻。綜上,教師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他們將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能力視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部分教師自身的信息能力仍需加強。
(5)在教師培訓情況層面,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表明,只有少數教師曾接受過計算機及網絡教學方面的培訓,他們表示此類培訓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如何將計算機及網絡資源更有效地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等方面接受培訓,同時希望學校能對其參加外語類學術會議及研討會等予以經費資助。
1.4.2?學生方面
(1)在學生自主學習觀念層面,多數學生能夠接受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語言學習觀念較為傳統,有自主學習意識,但對學習目標、學習自律性等方面缺乏有效認識,對于如何提高語言能力,糾正語言錯誤等方面缺乏正確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他們認為網絡環境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網絡環境可以提高大學英語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滿足英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但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是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及方向的引導者。
(2)在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層面,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不是“對英語感興趣”,英語學習內驅力不足;他們比較認可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他們表明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外,課后通常不制定自主學習計劃、不安排自主學習內容,自主學習自覺性不強;在網絡環境下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時容易出現焦慮情緒。比如,網絡不暢,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心理壓力大,面對機器練習口語時的內心抵觸情緒等。
(3)在學生信息素養層面,絕大多數學生幾乎每天都會使用互聯網,利用互聯網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具備網絡信息搜索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養,但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網絡迷茫、沉迷于網絡不良信息等現象,篩選、甄別優秀網絡學習資源的能力較差,自主學習效果不佳。
1.4.3?教學環境方面
(1)在硬件環境層面,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為了保障大學英語改革的順利實施,投資建立了人機對話實訓室、智慧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實現了大學英語教學全部多媒體化。利用學校的無線網絡、超星“一平三端”教學平臺、智慧教室、智慧黑板、QQ、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大學英語教師能夠開展有效的課堂互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多媒體教室光線暗淡不利于學生視力健康,部分多媒體教室桌椅擺放不利于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網絡速度不足以滿足全校師生的學習所需等,以上硬件的各種問題阻礙了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
(2)在軟件環境層面,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和卷宗查閱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英語課程的評價結構尚需優化。多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從學生語言知識習得、運用及學習態度等方面展開,少數教師認為還應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學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比較傳統,大學階段1-4學期只開設了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沒有專門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英美小說鑒賞等課程。
2?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框架
在充分肯定信息技術為傳統大學英語課程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的基礎上,本文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框架,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2.1?教師發展框架
本文從教師自主性、教師發展平臺建設和培訓內容信息化三個維度構建了教師發展框架。
首先,實現大學英語教師的自主性。自主性既包括內在自主性也包括外在自主性。內在自主性指的是教師的主觀世界的自主把握與開發應用;外在自主性指的是教師對外部客觀教學環境的自主決策。
內在自主性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點:(1)教師需具有終身學習的信念。語言學習本身是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教學能力以適應新的教改模式。(2)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充分體現自主性。依據信息化教學特點,英語教師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組織課堂教學。(3)教學反思有助于優化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外在自主性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兩點:(1)教師應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校方應積極鼓勵與支持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逐漸形成極具特色的教學風格。(2)教師評價制度多元化。豐富教師評價機制,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改變傳統的單一量化評分標準。
其次,建設智能化教師發展平臺。學校應支持大學英語課程組建設一個智能化教師發展平臺。平臺應擁有各類外語教學資源,實現平臺資源共享;教師也可借助平臺系統進行數據庫、網絡日志等形式多樣的信息技術培訓;此外,每位教師應建立個人檔案袋,詳細記錄自己的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流程、教學效果、科研成果等方面,以反思、評價、調整自己的教科研活動。
最后,培訓內容信息化。教師培訓內容應不僅囊括教師專業知識,更應設立與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相關的具體培訓,培養英語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并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問題,為大學英語教學而服務。
2.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框架
本文從優化學生自主學習觀念、學習動機及信息素養、開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訓、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情緒調節三個維度構建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框架。
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公,使其主動設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籌劃小組活動、評估學習效果;教師還應幫助學生尋找內在學習動機,激發自主學習動力,積極探索未知世界;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學會如何在海量網絡資源中搜集、整理、分析信息,提高信息檢索能力,進而提高信息素養。
其次,教師開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訓。新生入學初,教師可以利用超星“一平三端”,為新生開設自主學習能力培訓相關課程,供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自主學習理念及相關知識。如開學初教師鼓勵學生制定一個完整的英語學期計劃,再按部就班地執行該計劃;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倡導自主學習理念,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激發英語學習興趣,開闊文化視野,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自主學習方法與策略、推薦有價值的英語學習資源、網站等,鼓勵學生利用“優學院APP”或超星“一平三端”進行自主學習,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在線答疑;在線發放課前測試、課中隨堂練習、課后作業,在線收取、監督、評價學生測試完成情況。
最后,學生管控自主學習情緒。為了幫助學生舒緩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焦慮情緒,迅速有效地進行網絡資源檢索,在開展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1-2個網址,供學生查找單元主題資料;教師也可以結合時事熱點,在超星“一平三端”上傳時事熱詞、時事新聞,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資源;同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幾個熱點英語學習公眾號,并隨時推送給學生好句好文,幫助學生開闊英語學習視野。
2.3?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建設
本文從優化硬件環境建設、構建多元化大學英語課堂體系、建設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多元評價體系三個維度優化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建設。
首先,優化硬件環境建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硬件環境的實際使用者,因此應在宏觀層面參與到教學硬件環境的總體規劃中來,與高校資產處、教務處、網絡中心共同協作,為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硬件環境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貢獻力量;在多媒體教室布局上,可以設置可移動的桌椅設備、校園高速網絡支持、智慧黑板等教學設備,以開展科學合理的合作式教學活動。
其次,構建多元化大學英語課堂體系。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根據校本特色,學生水平及人才培養目標,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豐富大學英語課程內容。
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應在第1-2學期引入文化教學模塊,引導學生關注中西文化差異,樹立文化自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應在第3-4學期開設跨文化交際、外國文化選修課,并通過文化類講座、書籍展覽等活動,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最后,建設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多元評價體系。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教學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綜合應用多種評價方式,構建一個立體化、開放性、多維度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其中,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各占50%,前者重點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力提升與行為發展,對學生日志、學習檔案、調查問卷、師生座談、課堂觀察、隨堂測試、課堂專注度、課堂發言、課堂討論、學習態度、學生效果提升度、課堂參與度、學習積極性、生生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科學綜合評價,有效避免教師隨意打分或者人情分等情況;后者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常見手段,形式一般包括紙質期中測試、紙質期末測試等。在網絡環境下,應進一步普及大學英語期中、期末機考形式考試,考試內容艱巨個性化與多元化;此外,師生應共同參與評價,共同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互相監督教與學的實施。
3?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教學理念的日益進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迎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一些不協調因素日益顯露。本文從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三個層面探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失調現象,并試圖從教師自主性、教師發展平臺建設和培訓內容信息化三個維度構建教師發展框架,從優化學生自主學習觀念、學習動機及信息素養、開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訓、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情緒調節三個維度構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框架,從優化硬件環境建設、構建多元化大學英語課堂體系、建設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多元評價體系三個維度優化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建設,以期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推進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洪衛.高校外語課堂中PPT課件依賴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外語電化教學,2012,(6):7680.
[2]劉輝.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基于學科研究的大學外語教學思考——2012全國大學外語課程及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12,(3):7680.
[3]錢莉.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128.
[4]張雁玲,鄭新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環境下外語教師信念探究[J].外語教學,2011,(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