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山西省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也相繼出臺中藥材相關地方標準。本文通過分析山西省中藥材產業標準化發展現狀,用標準化的原理、方法,構建出山西省中藥材標準體系框架圖,對下一步山西省中藥材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作出標準體系設計和研究,以期助推山西省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山西省,中藥材,標準體系,構建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8.013
0 前 言
中藥材生產的標準化是中藥材質量的重要保障和技術基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藥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等級評價制度。2022年3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1]中也指出要加強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支持珍稀瀕危中藥材人工繁育;加強道地藥材生產管理,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健全中藥材種植養殖、倉儲、物流、初加工規范標準體系。
山西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是全國道地中藥材重要產區之一。近年來,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強有力的領導下,山西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山西省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新興產業和提高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山西省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的提升和標準化生產,《山西省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要求,山西省要建成主要行業或重點領域的標準體系,主要圍繞蔬菜、干鮮果、小雜糧、食用菌、畜產品、中藥材進行標準研制。
1 山西省中藥材地方標準發展現狀
山西省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據第四次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試點統計,全省共有中藥材1788種[2],其中植物藥1625種,動物藥133種,礦物藥30種。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藥、地黃7個品種質量和產量居全國前列;連翹、黃芩、遠志等優勢品種市場占有率高,分別占到全國的50%、40%、70%。特別是連翹資源量占全國的60%以上,而且許多品種因藥用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場歡迎。
山西省中藥材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從2016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撐,在中藥材種子、道地藥材種植、撫育,中藥材質量、分級、加工等方面開展地方標準研制,目前已發布了63項山西省中藥材地方標準。但是這些標準缺乏頂層設計,標準之間有不協調統一的情況,亟需構建山西省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指導中藥材產業規范、科學、有序發展。山西省中藥材現行地方標準統計表如表1所示。
2 中藥材標準體系構建研究
2.1 構建原則
2.1.1 需求引領、頂層設計
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依托山西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力求反映當前山西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需求和發展水平,注重在中藥材的質量安全、道地生產等方面加強標準研制。
2.1.2 全面系統、突出重點
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以中藥材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需求為目標,以通用基礎標準,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中藥材標準為子體系,涵蓋了山西省主產的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三大種類84種中藥材,包括了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山西省地方標準以及團體標準,內容全面、層次適當、劃分清楚,重點突出。
2.1.3 科學規范、協調統一
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編制符合山西省中藥材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發展的客觀規律,加強標準之間的有機聯系,協調一致,避免交叉、重復、不協調。
2.1.4 開放兼容、動態優化
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內容涵蓋中藥材生產到流通全產業鏈,結合山西省中藥材產業實際,并充分預見和考慮未來山西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需求,使中藥材標準體系留有可擴充和可更新的空間,并保持標準體系的動態更新。
2.2 總體框架
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總體框架采用層次結構,包括兩層:第一層為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第二層為植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動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礦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山西省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總體結構圖如圖1所示。
2.3 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結構
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規定了中藥材產業的基礎共性標準,包括標準化導則與指南、術語與縮略語、符號與標志、量和單位、測量等基礎性標準。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結構圖見圖2。
2.4 植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結構
植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規定了植物類中藥材生產、采收加工、產品、流通、質量追溯、管理服務等相關標準。中藥材均為符合藥典規范品種,涵蓋常用大宗藥材品種、特色資源品種、藥食同源品種、具有產業發展潛力的其他品種。標準子體系結構圖如圖3所示。
2.5 動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結構
動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規定了動物類中藥材生產、采收加工、產品、流通、質量追溯、管理服務等相關標準。標準子體系結構圖如圖4所示。
2.6 礦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結構
礦物類中藥材標準子體系規定了礦物類中藥材采收加工、產品、流通、質量追溯、管理服務等相關標準。標準子體系結構圖如圖5所示。
3 山西省中藥材產業存在問題及對策
3.1 尚未形成科學、規范的標準體系指導生產
山西省中藥材地方標準發揮優勢道地品種,以中藥材全產業鏈為主線,用“高標準”規范中藥材的生產、加工、儲藏,用“嚴標準”提升中藥材產品質量,加快了山西省中藥材標準化、現代化進程。目前一大批中藥材相關地方標準已經發布實施,但是這些標準尚未形成完善的標準體系,有的中藥材地方標準是歸口農業部門發布,有的是歸口藥監部門發布。標準之間缺乏協調、統一,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需要盡快出臺科學、先進、適用的山西省中藥材標準體系。
3.2 缺乏中藥材種植龍頭企業引領帶動
山西省還需要培養中藥材龍頭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升產品加工能力。目前中藥材產品主要為原藥材及初加工產品,新產品開發應用較為薄弱、滯后,中藥材產品缺乏體系規劃和標準引領,亟需加強龍頭企業引領并積極制定相關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帶動中藥材市場高質量發展。
3.3 加強標準的實施推廣
目前,山西省中藥材地方標準的制定主體集中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在參與標準的制定中發揮的作用很小。下一步應加大企業在中藥材標準制定中的參與度,加大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與推廣[3],將中藥材標準制定鏈條補齊、做強,以標準倒逼產業發展。
4 結 語
中醫藥標準化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工作,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推進中醫藥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中藥材作為中醫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又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山西省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是山西省中醫藥標準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快中藥材標準體系的建設和中藥材標準的制修訂力度,通過標準化工作,引導中藥材產業“種好藥、造好藥、用好藥”,實現山西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冀憲武,劉楓,何燕.山西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西科技,2019,34(1):1-3+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11):8-21.
鐘建東.發揮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 助推扶貧攻堅[J].中國標準化,2017(1):36-39.
作者簡介
王燕利,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社會管理和服務業標準。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