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燕 王益誼

摘 要:評價標準是按照標準功能類型劃分出來的一類標準,具有典型的結構和特定的要素構成。然而,對于什么是評價標準、一個評價標準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和內容、如何起草評價標準等,一直未形成一致的規則。GB/T 20001.8的制定填補了這一空白。本文介紹了GB/T 20001.8的制定背景,對標準的主要內容和形成這些內容的技術考慮作了解讀,以為標準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標準提供參考。
關鍵詞:評價標準,起草規則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07.012
0 引 言
隨著標準化實踐的不斷發展,針對產品/系統、過程或服務等標準化對象進行標準化時,標準化需求已經從“規定”這些標準化對象需要滿足的要求、判定標準化對象是否符合標準中規定的具體特性等,演變為綜合評價這些標準化對象滿足已有標準或設定的準則的情況如何、發展狀況如何等,進而服務于管理等活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對產品/系統、過程或服務進行標準化,典型的做法就是在標準中確立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規定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并且描述評價結果形成規則[1]。這樣起草的標準即是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按照標準的功能類型劃分出來的一類標準,具有典型的結構和特定的要素構成。截至2023年5月,我國現行國家標準中,標準名稱中冠以“評價”二字的標準有900余項[2],然而,這些標準中,有的是針對某標準化對象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有的是針對某項活動建立的評價規則,有的是針對某對象的評價方法等等,僅涉及了評價標準的部分要素或者內容,制約了這類標準的應用效率。為了滿足對產品、過程、服務或系統進行綜合評價的需求,使我國評價標準的起草有據可依,從而提升評價標準的起草質量和應用效率,有效發揮這類標準的功能,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制定了GB/ T 2 0001.8《標準起草規則 第8部分:評價標準》。本文將在GB/T 20001.8主要內容介紹的基礎上,分析形成這些內容的技術考慮,為標準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標準提供參考。
1 主要內容概述
GB/ T 20001.8結合我國標準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與實踐,確立了評價標準的結構和起草的總體原則,規定了文件名稱以及評價指標體系、取值規則、評價結果形成規則、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等要素的編寫和表述規則[1]。
1.1 確立了評價標準的結構
從結構上,評價標準可能包含的要素有封面、目次、前言、引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體原則和/或總體要求、評價指標體系、取值規則、評價結果形成規則、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參考文獻、索引等。其中,評價指標體系、取值規則、評價結果形成規則是評價標準的核心技術要素,也就是一項評價標準必須同時具備的要素。根據實際需要,評價標準還可以包含符號和縮略語、分類或系統構成等要素。
1.2 確立了評價標準起草的總體原則與要求
GB/ T 20 0 01.8確立了起草評價標準的兩項總體原則,即覆蓋全面且相互獨立原則、可量化原則。其中,覆蓋全面且相互獨立原則是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即標準中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全面覆蓋與評價目的相關的特性;處于同一層級上的評價指標保持相互獨立[1]。可量化原則是針對評價指標及其取值規則的選擇和確定、評價結果形成規則的原則,即標準中選擇和確定的評價指標(無論是定量的還是定性的),能夠通過客觀測量、主觀判定或計算等方法取得定量的指標值,評價結果能夠以定量的方式表達[1]。
在總體要求方面,GB/T 20001.8規定了遵守基礎標準的要求,主要解決評價標準在編寫時遵守GB/T 1.1相關規則的問題。
1.3 規定了評價標準主要要素的編寫規則
GB/T 20001.8規定了評價標準的范圍、評價指標體系、取值規則、評價結果形成規則、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的編寫規則。
在范圍的編寫方面,從該要素的功能定位和典型表述兩方面,規定了編寫規則。在功能定位方面,范圍主要對評價標準中的主要技術內容做出提要式的說明,指明評價對象、說明所涉及的內容;在典型表述方面,給出了評價標準的范圍的典型表述形式。
在評價指標體系的編寫方面,從該要素的功能定位、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表述等3個方面,規定了編寫規則。在功能定位方面,該要素用來確立由評價指標形成的結構框架、層級關系以及其他相互關系。在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方面,建議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對評價對象、評價目的等進行綜合衡量與分析的基礎上;對于評價指標體系的分級,建議不超過3個層級,同時給出了第一個層級的評價指標、最低層級評價指標的建立方法指導。在評價指標體系的表述方面,建議評價指標體系用圖呈現其結構框架,并用條文說明向下劃分出層級時所依據的屬性或者下一層級的評價指標從哪些方面或維度覆蓋上一層級評價指標。同時,GB/T 20001.8要求在一個評價指標體系中,每個評價指標所賦予的名稱惟一。
在取值規則的編寫方面,從該要素的功能定位、最低層級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等3個方面,規定了編寫規則。在功能定位方面,指出該要素用來規定評價指標取得指標值的規則。在最低層級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的編寫方面,要求評價標準中必須規定最低層級評價指標取得指標值的規則,并給出了最低層級評價指標取得指標值所使用的方法。最低層級評價指標取得指標值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統計數據法、試驗/測量法、證據判斷法、量表法、主觀賦值法,標準中分別對這些方法作出了界定,對使用這些方法編寫評價標準時需要規定的內容作出了規定。在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的編寫方面,給出了什么情況下需要對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進行取值,并對取值時所使用的計算方法等的編寫作出了規定。
在評價結果形成規則的編寫方面,從通則、評價結果的計算、評價報告和評價結果的應用等4個方面,規定了編寫規則。在通則方面,界定了要素評價結果形成規則的功能定位,以及該要素必須要規定的內容、可以選擇規定的內容。在評價結果的計算方面,對計算方法的描述作出了要求。在評價報告方面,給出了評價標準中對評價報告作出規定時,需要包含的內容。在評價結果的應用方面,給出了評價標準中在需要對如何應用評價結果作出規定時,如何作出規定。
在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的編寫方面,對該要素的功能定位、什么情況下需要設置該要素以及該要素需要對哪些內容作出規定等規定了編寫規則。在功能定位方面,該要素用來對評價活動的組織管理、運行等作出規定。在設置該要素的條件方面,指出多個評價指標的取值有先后順序要求、涉及不同的組織實施機構等情形下可以作出規定。在該要素需要規定的內容方面,建議涵蓋評價活動的組織管理、實施步驟、評價人員的能力或經驗要求、相關評價指標進行取值的先后順序。
2 主要技術考慮
2.1 關于評價標準的定義
目前,國際國外標準組織或機構的標準類型中尚未明確提出評價標準,也未對評價標準作出界定。GB/T 20001.8結合我國標準化實際,研究界定了評價標準的定義,即評價標準是確立產品、過程、服務或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規定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并描述評價結果形成規則的標準[1]。
該定義具有以下內涵:從標準化對象上,評價標準所針對的標準化對象是“產品、過程、服務或系統”,也就是覆蓋了所有中觀層面上可能的標準化對象[3]。從內容上,評價標準主要是確立評價指標體系(即針對哪些方面開展評價),規定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即如何對每個評價指標進行取值),并描述評價結果形成規則(即如何形成最終的評價結果)。
2.2 關于評價指標的定義
GB/T 20001.8界定了評價指標的定義,即表征評價對象的可測量、可判定的特性[1]。實踐中,針對某個標準化對象的評價指標可能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對于定量的評價指標,主要表征能夠通過客觀測量方法進行測量的特性,例如:某個地區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室內空氣質量達標率等;對于定性的評價指標,主要表征能夠通過主觀方法進行判定的特性,例如:通過設計評價量表評價政務服務中心在群眾辦事便利度、辦事體驗滿意度等方面的情況。
2.3 關于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
評價指標體系是由評價指標構成的體系。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第一個層級的評價指標和最低層級的評價指標具有典型的特點。
通常,第一個層級的評價指標要么是分解評價對象形成的若干方面,在綜合評價理論中,通常稱之為若干因素[4],例如:品牌價值要素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一級評價指標由構成品牌價值基礎的基本要素劃分而來;要么是分解評價目的形成的若干目標,例如:消費品召回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一級評價指標由體現實施召回所產生的相關影響的指標構成,包括退回率比值、召回信息送達度和危險殘留度[5]。
對于最低層級的評價指標,由于不再細分,因而它是能夠依據相關方法(如:統計數據法、試驗/測量法、證據判斷法、量表法、主觀賦值法)直接進行測量或判定,進而確定所取得的指標值的指標。例如:圖1中,三級評價指標即為品牌價值要素評價指標體系中最低層級的評價指標。
2.4 關于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
評價指標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所處的層級/位置不同、評價指標所反映的評價對象的特性不同,其取值規則也是不同的。
2.4.1 最低層級的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
對于最低層級的評價指標,根據實際情況,通常使用統計數據法、試驗/測量法、證據判斷法、量表法、主觀賦值法等方法取得具體的指標值。其中,統計數據法是由評價人員基于對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計算取得指標值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時,取值規則需要規定數據來源、有效數據的時間范圍、單位、指標值計算方法等內容。例如:在城市發展質量的評價中,針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等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規定,評價指標的數據以自然年度為基礎,常住人口、就業人員為年末常住人口和年度就業人口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國家或地方統計部門等內容[6]。
試驗/測量法是由評價人員根據試驗或測量的結果按照取值規則取得指標值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時,取值規則需要規定所使用的試驗/測量方法、試驗/測量的結果、與試驗/測量的結果相對應的指標值。例如:在生態社區的評價中,針對室內空氣環境達標率的取值規則規定,評價人員按GB50325-2010給出的方法進行試驗(此為所使用的試驗/測量方法),試驗結果大于95%(此為試驗/測量的結果)時,對應的指標值為3分(此為指標值);試驗結果在90%(含)至95%(含)時,對應的指標值為2分[7]。
證據判斷法是基于所提供的證明依據,由評價人員對照判斷準則取得指標值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時,取值規則需要明確規定指標值及其判斷準則、支撐作出判斷的證明依據。例如:在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評價中,針對期刊獲得的學術聲譽的取值規則規定,五年內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的(此為判斷準則),提供中國出版政府獎證書(此為證明依據),得50分(此為指標值)。
量表法是通過選擇調查對象填寫等級評價量表,獲得主觀評價數據取得指標值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時,取值規則要以兩種相反的狀態為兩個端點,在兩個端點中間按程度順序排列不同的狀態,并用不同的數值來代表某種狀態,例如:最高(7)、很高(6)、高(5)、一般(4)、低(3)、很低(2)、最低(1);十分滿意(5)、滿意(4)、一般(3)、不滿意(2)、很不滿意(1)。例如:在政務服務滿意度的評價中,針對群眾從網上獲得所辦事項相關信息的便利性、電話咨詢的暢通性等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設計了5級量表,將針對每個評價指標的滿意程度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等5個等級,對應的分值依次為5分、4分、3分、2分、1分。
主觀賦值法是基于一定的賦值依據,由評價人員根據經驗、證明依據等情況,在規定的賦值區間內取得指標值的方法,使用該方法時,取值規則需要規定針對每個評價指標的賦值依據、賦值區間。例如:在針對某管理體系的成熟度評價中,針對內部和外部關鍵事項的識別與分析、對相關方及其需求的識別與分析等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以定性描述的方式規定賦值依據,并給出具體的賦值區間(例如:0分~4分)。
2.4.2 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
對于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例如:第一層級的評價指標、第二層級的評價指標),并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需要對其進行取值。只有當根據評價目的,需要得到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的指標值時,評價標準中才會對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的取值規則作出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最低層級之上的評價指標的指標值是由該指標下一層級的指標值使用相關的計算方法計算得出的。此時,在評價標準中需要給出相應的計算方法。
2.5 關于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
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是評價標準的可選要素,而不是評價標準的必備要素。只有當存在多個評價指標的取值有先后順序要求、涉及不同的組織實施機構(視情況,可能是內部機構或外部機構)、對評價人員能力或經驗有特別要求等情況時,為了確保評價結果的一致性,才會對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作出規定。
在對評價活動的組織實施作出規定時,通常考慮對評價活動的組織管理(明確評價對象、評價目的、組織機構、實施機構、評價涉及的其他相關方等)、實施步驟(包括收集數據/材料、分析處理數據或材料、實施現場評價、計算結果、撰寫報告等)、相關評價指標取值的先后順序、評價人員的能力或經驗要求等作出規定。
3 結 語
GB/ T 20 0 01.8規定了起草評價標準的更為特定和具體的規則,對于提升評價標準的起草質量和應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充分發揮GB/T 20001.8的作用,未來還需要重點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貫力度,使標準起草者、標準審查員、標準出版編輯人員等各方充分了解GB/ T20001.8的內容和意義,以便在具體工作中應用該標準。二是加強標準實施信息的收集,積極收集標準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及時總結,為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起草規則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 20001.8-2023, 標準起草規則 第8部分:評價標準[S].2023.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https://std.samr.gov.cn/.白殿一,王益誼,等,著. 標準化基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蘇為華.多指標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D/OL].廈門:廈門大學,2000[2000-9-10].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7WN1SO36whBaOoOkzJ23ELn_3AAgJ5enmUaXDTPHrD_hEDkleNVCWXUeITW8wp1VRZ0zGDxDasgBbTDh2KM3&uniplatform=NZKPT.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40993-2021,消費品召回 效果評價[S]. 2021.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40482-2021,城市發展質量評價指標[S]. 2021.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40240-2021,生態社區評價指南[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