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 張慧
摘?要: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出現以來,已逐步傳播至全世界范圍內,新冠病毒一直在變異,無法被消滅,控制疫情傳播、實行“動態清零”政策已成為我國人們生活中的常態,學生的生活、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新冠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教育管理現狀,以及大學生思想狀況新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調整方式方法,提出學校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教育目標。
關鍵詞:疫情防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75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我國各地區采用措施,全面阻擊疫情的蔓延,逐步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的重啟。國內疫情逐步穩定后,各高校分批次、分地區組織學生陸續返校,全面復學。目前全球疫情已處于常態化狀態,我國各高校的學生工作開展也開啟了疫情防控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特點,出現了學生的言行自由和相對約束之間的矛盾,這對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時而新,不斷調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大學生教育管理現狀
1.1?封閉式校園管理
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學生入校后,學校實行網格化封閉式管理,無特殊情況,原則上學生不得離校,如有特殊情況需要出校園,須嚴格履行相關請假審批手續,并在回校后實行集中隔離。封閉式管理實行期間,為避免學生聚集,部分高校的體育館、圖書館、實驗室等都是關閉狀態,食堂也禁止堂食,學生去食堂打飯后立即離開,不做停留,回到宿舍吃飯,即學生在校園內可以去的室內場所,僅限于宿舍,上課也是實行網絡教學。此外,全校學生要做好每日健康監測,嚴格落實每日健康打卡制度,每天及時、準確、真實上報個人健康信息等。在校學生要積極配合做好學校全員核酸檢測,每隔2-7天參加一次核酸檢測。
1.2?網絡教學、網絡思政
疫情期間,全國大中小學都實行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政策,全面開展網絡教學,這是教育和學習的創新,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在線上課會存在網絡不暢、難以互動的情況,老師無法查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對著手機或者電腦被動接受平面式教學,也容易感覺枯燥、容易分神,無法達到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教學效果。
2?大學生思想狀況新特點
2.1?思想行為網絡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陪伴著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每日上網成了他們的“必修課”,近年來,由于疫情影響,半封閉或全封閉式的高校管理模式,限制了大學生的活動自由,社會實踐參與減少,互聯網作為一種開放的信息載體,具有高速傳播性和高度互動性,大學生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與日俱增,學習、購物、交流、娛樂都是通過網絡來實現,思想和行為深受網絡的影響,變得網絡化:一方面,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學生通過網絡獲取、傳遞和分享信息,大學生網絡發聲行為變得頻繁,關注和參與社會熱點話題的程度獲得提升;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紛繁復雜,大學生社會閱歷不夠豐富,思想還未定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不斷成長成熟的階段,對信息的鑒別能力有限,能否正確辨識信息、發表積極向上的言論對大學生形成了考驗。
2.2?個別學生法制、紀律意識淡薄
新冠疫情為公共衛生事件,為了順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被要求居家隔離的群眾應當自覺服從安排,不可隨意進出,對隔離觀察期間擅自外出者,根據情節,可處警告、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各高校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違紀處理規定,如非必要不離校,如果離校必須履行相應的請假審批手續等。當前大學生主要是“90后”和“00后”,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個性明顯,獨立意識較強,在疫情期間,大學生群體主動參加志愿者服務,服從政府和學校的安排,整體上配合度較高,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其中也存在個別大學生不關心時事政治,不服從組織安排,缺乏社會責任感,如未嚴格遵守隔離措施,或者未經學校批準,從疫情高風險地區返校,甚至有少量學生未經老師批準、不辦理請假審批手續,悄悄翻圍墻溜出校門等,做出危害社會公眾秩序的行為。
2.3?心理問題加劇
大學生的物質生活環境普遍良好,但心理健康方面意識較差,很多大學生沒有生命安全意識,對身體和心理健康不夠重視。新冠疫情具有突發性、長期性、不確定性,是重大危機事件,容易引起民眾的恐懼、焦慮等,甚至造成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傷害,大學生群體心里豐富,更容易受到影響,有研究表明,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同學表示疫情從未給自己帶來不安情緒。2022年上半年因為上海疫情發展迅速,波及周邊城市,這些地區的高校封校時間較長,學生被封閉在校園內長了,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加上天氣變熱,求職壓力大等,容易引發學生壓抑、焦慮等負面情緒,變得煩躁不安,部分大學生因為無法出校園,沉迷于網絡游戲,長期熬夜不鍛煉,作息不規律,生活懶散,免疫力下降,引發身體健康問題。還有部分大學生長期關注疫情信息,對疫情缺乏科學認知,對于國內實行的“動態清零”政策信任度不夠堅定,忽視此政策的執行所取得的成就,感覺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狀態遙遙無期,積累了不良情緒,產生焦慮恐慌等心理。
3?思想政治教育調整方式方法
3.1?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課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抗疫實踐中取得了卓越成績。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大學生思政教育課程中要加強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將抗疫精神教育融入其中,幫助大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強化責任擔當意識。一方面,加強防疫知識教育,要做到“知疫防疫”,增強大學生對疫情的理性認知,提高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通過正規渠道獲得正確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同時通過宣傳防疫知識,引導學生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增強體質;另一方面,要加強抗疫精神教育,抗疫精神使中國人民堅持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形成了堅定必勝的信念和無所畏懼的斗志,在抗疫防疫過程出現許多優秀先進事跡,思政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及網絡思政,宣傳這些鮮活的教育素材,用豐富多彩的宣傳方式來講述抗“疫”故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心系祖國、不屈不撓、和衷共濟的團結、愛國主義精神。
3.2?加強網絡思政教育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效便捷的手機通訊方式,影響和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高校思政老師要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抓住網絡教育這個主陣地,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首先,高校輔導員或者班主任通過定期在線上開展班會,以及網絡推送文章等方式,告知學生目前疫情最新進展,傳達習近平總書記的抗疫重要指示精神:“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制度自信,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防護意識,傳達最新的校園防控措施,為配合政府實現“社會面清零”的目標,全面推進高校的各項工作,抓細抓實各項疫情防控舉措;其次,為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針對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學校老師可以通過“云家訪”建立家校之間的溝通橋梁,即通過電話或者在線視頻與同學和家長進行三方溝通,構筑合力育人格局,家訪過程中,家訪團隊可以與家長及學生親切交談,叮囑學生樹立抗疫的信心,勤奮學習,在生活上有困難要及時向學校反映,學校永遠是他們可以依賴的港灣,家訪慰問活動可以給予學生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勵,讓同學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再次,學校開通咨詢平臺,實現24小時“云咨詢”,全方位解答難題,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困難是什么、學生的需求是什么,真正把育人工作落到細處、放到實處;最后,疫情嚴控期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相關老師堅守一線,以校為家,全面精準摸排,動態掌握學生現狀,瞄準解決學生急需。
3.3?關心互動,走訪學生宿舍
疫情封校期間,學生上課休息都在宿舍里進行,輔導員和班主任更要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多去宿舍查看學生現狀,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盡管疫情期間網絡聯系比疫情發生前要增加很多,但是這種線上聯系是距離遙遠、隔著屏幕、不帶溫度的對話,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情緒狀態,線下的面對面交流更能直觀感受到學生的狀態,與其交流思想、學習、生活等近況。宿舍走訪期間,老師可以詳細了解學生在封校期間的學習生活需求,強調線上教學期間,要更加刻苦學習,合理規劃學習和生活,遵守學校疫情防控要求,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4?開展抗疫發聲活動,加強心理疏導
校園疫情管控期間,學校可以采用舉辦多種抗疫發聲活動來活躍校園氣氛,緩解疫情給學生帶來的緊張氣氛。比如舉辦抗疫繪畫比賽、抗疫事跡征文、校園抗疫之歌征集等活動,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藝的舞臺,表達出他們抗疫的心聲,同時也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同學們的自我防護意識,促進同學們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疫情。同時,高校心理老師可以通過開設團體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形式,開展心理輔導,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并且開通校園24小時心理咨詢熱線,為學生提供一個傾訴的渠道,緩解他們因為疫情的影響或者其他生活、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問題引起的焦慮情緒,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樹立正確的理想。
3.5?解決實際問題與教育引導相結合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抽象化,只有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和合理需求,關心關愛他們,并切實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才能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實處。現在大學生面臨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高校老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給予相對應的幫助,如針對在疫情期間遇到經濟困難的學生,發放應急資助金;對上網學習流量不夠的同學,發放網上學習流量專項補助;針對學生疫情期間各種困惑和問題,開通在線心理輔導和電話熱線,為學生答疑解惑;對學習感到迷茫的學生,幫助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畢業生論文寫作有困難的,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聯系導師指導寫作;對因疫情影響暫未落實工作的畢業班學生,建立就業困難畢業生求職QQ群、微信群,在線上為畢業生開展個性化簡歷制作、面試輔導等方面工作,精準幫扶就業困難群體。
4?結束語
疫情即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新冠疫情常態化形勢下,學校不僅要和學生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同時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知恩圖報的優秀品質,激發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創建優良校風,落實落細關心關愛政策,多措并舉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讓學生在封校、網課時期,也能切實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懷與愛,從而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定劍,林立濤,田怡萌,等.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教育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7):7981.
[2]王鑫.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鄉學院學報,2022,39(07):7173.
[3]陶曉華.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22,44(04):6572.
[4]王慧.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分析與對策[J].西部學刊,2022(13):138141.
[5]余成龍,李紅軍.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9):4144.
[6]謝愛蓮.以抗疫精神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30):4749.
[7]陳秋華.重大疫情應對中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2):129132.
[8]高靜靜,劉錦韜.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J].人民論壇,2020,(32):101103.
[9]孫艷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涵與發展[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43(S1):7880.
[10]厲有國,程晉洪.新時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遵循[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03):6064.
[11]魏則勝,邱翔翔.論思想政治教育的關切法則[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2):17718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