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整合下的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既能夠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又能促進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文章對知識整合下的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就設計和準備、導入和示范、合作與討論、拓展與應用四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旨在幫助教師構建完整的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體系,發揮初中美術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知識整合;大單元;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王愛紅(1985—),女,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磨頭初級中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若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就會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初中美術教師應尋求新的發展方向,探究新的教學模式與體系[1]。知識整合下的美術大單元教學不僅符合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驅動力、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等要求,還能為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創造能力等提供幫助。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知識整合下的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模式,科學開展教學活動。
一、設計和準備
在開展知識整合下的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前,教師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如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使整體的美術教學更加科學、完善。在設計和準備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整合性,教學目標的集中性,教學主體的明確性,如此才能推動初中美術教學的開展,保證質量,提高效率。而整合大單元背景知識內容,確定大單元教學核心主題,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準備好大量教學資源,是設計和準備教學的有效策略[2]。
第一,整合大單元背景知識內容。教師需要基于教材單元內容搜索相關的背景知識,如作者的個人背景、作品的創作背景、教學知識點背景等。這些內容能夠為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教學做好準備,也能幫助教師制作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大單元的整體知識內容。第二,確定大單元教學核心主題。對此,教師要調查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生活實際,并基于此整合單元核心教學內容。第三,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這是開展知識整合下的結構性、系統化教學的策略。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核心主題、學生學情、新課標要求、教材知識等設計與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相關的目標,以推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了使教學過程最優化,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特征、教材內容等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第四,準備好大單元教學的資源,其主要包括教材、教學課件和其他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和工具,如多媒體課件、模型、畫筆、畫本等。
以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校生活”為例,據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該單元包括了“小伙伴”“在校園中健康成長”“我們的風采”三個課時的知識內容。基于此,教師可以立足教材中著名人體素描畫家作品、素描歷史、美術繪畫空間表達法知識、服裝設計基礎知識等幫助學生整合單元知識,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美術鑒賞力和感知力。
結合單元標題,教師可以初步確定單元核心主題為“多彩的校園生活”。而后,教師需要調查學生對這一主題的興趣和認知程度,思考這一主題能否串聯大單元中的各個教學內容。基于學情分析,學生對校園生活類主題十分感興趣,而其也能串聯這一單元教學中的“三庭五眼”、空間想象語言表達、服裝設計等知識,符合新課標中關注學生文化與生活這一教學要求,因此,該大單元主題可以確定為“多彩的校園生活”。
確定主題之后,教師需要結合學情、教材、新課標要求和核心素養培養內容,制訂如下的大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初步練習,初步掌握身邊同學的五官比例,了解“三庭五眼”的分布規律,學會用人頭部基本形態以及五官的不同,展示人物相貌差異。
2.通過觀察同學臉型,欣賞名作家的經典作品,了解如何以線描造型、明暗造型的方法表現人物的相貌特征。
3.通過鑒賞典范,學會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能運用透視表現校園空間,并了解人體在不同運動情況下的比例變化。
4.通過體驗交流與合作實踐,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通過鑒賞名家優秀服裝設計圖,初步掌握服裝設計基礎知識,增強審美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嘗試運用不同方法設計服裝設計圖,創新設計思路,提升對美的表達與創造能力。
除了以上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初中階段的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較大,正處于塑造三觀的關鍵時期,基于此,教師可結合目標主題、單元內容、學生情況,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1.趣味導入人臉五官比例的教學內容。
2.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法的基礎應用方式。
3.開展實踐,設計校服。
4.總結單元教學內容。
通過以上準備和教學設計,知識整合下的大單元美術教學就能夠有序開展。在這樣的教學之下,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夠得到培養與提升。
二、導入和示范
導入過程是學生學習大單元知識的基礎環節,能夠為學生整合知識打好基礎;示范教學則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進行大單元知識認知[3]。因此,教師應做好大單元美術教學的導入和示范。
一方面,教師可以基于信息技術進行趣味導入,搭建單元知識體系。所謂基于信息技術趣味導入美術教學,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大單元美術教學結合在一起,體現為利用網絡教學課件、視頻、音樂、圖片等展示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展示方式,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搭建單元知識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美術知識體系。
以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有創意的字”“精美的報刊”這兩節內容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方式導入并示范教學。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變換漢字的形狀、大小、筆畫的曲直來導入單元教學;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講解甲骨文的相關視頻,展示各種字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此過程中,為了加強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創意字與精美報刊之間有何聯系。如此導入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一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性。
此外,結合單元內的知識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搭建美術知識框架。例如,某一學生對報刊的版式設計不太了解,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報刊的文字設計、圖片安排、色彩搭配等方面搭建大單元知識體系。在學生搭建完成之后,教師還應該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示范講解,幫助學生總結精美報刊的版式設計方式。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如何確定欄目、正文字體、標題字體、欄目標題、配圖、分欄等,幫助學生掌握報刊設計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版式設計的基本法則:講究對稱與均衡、變化與秩序、空白與疏密等。通過這樣的導入與示范,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單元知識,并能將之運用起來。
三、合作與討論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除了需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還需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運用多樣化的方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幫助其加深對大單元美術知識的理解。合作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經常應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其能推動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和反思[4]。基于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共同討論美術知識。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合作與討論知識整合下的單元教學內容呢?引導學生分工確定小組名稱,明確小組成員角色任務,結合單元大概念展開討論,都是開展合作教學的關鍵。
其中,確定小組成員、小組名稱、小組分工,是推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確定小組成員需要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基礎、能力來進行;確定小組名稱是為了使小組成員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團體意識和提升學習興趣;明確分工主要是確定小組組長的職責和每個組員的任務,這既能為之后的小組評價做好準備,也是推動小組有序合作、順利完成任務的有效措施。每一個大單元下都有核心的大單元教學概念,引導學生分組對概念進行討論,是幫助學生理解核心知識,掌握學習重點,避免學習方向跑偏的重要方式。在合作與討論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美術學習能力,還能夠搭建完善的單元知識框架,實現學習目標。
以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春天的暢想”的教學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大單元知識內容。對此,教師要先了解基礎學情,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一般、優秀,而后,幫助學生確定小組名稱——“小白”畫手組、抽象派畫手組、靈魂畫手組。完成以上步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小組組長,確定小組主要任務,并明確大單元的主任務,如收集與單元美術知識相關的資料、共同賞析美術作品、分析色彩、拍攝春天的照片、展示小組完成的與春天相關的繪畫成果等。該單元的大概念為“春天美的美術描述”,基于此,小組成員需要自主進行組內分工,而后通過多樣的形式展示小組對春的認知與暢想,如通過繪畫展示春的顏色、春日的特定活動等。為了更好地將單元知識整合在一起,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將“色彩的魅力”這一課的內容融進去。這樣的教學有助于整合單元知識,推動學生美術表現、判斷、創意實踐能力的發展,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四、拓展與應用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將其應用于生活當中,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知識拓展,同時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的內容[5]。開展游戲、運用虛擬技術、進行家校合作、開展社區活動等都是拓寬學生美術視野,增強其應用美術知識的能力的好方法。其中,開展游戲指結合美術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希沃白板上進行知識回顧,完成游戲內容,并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運用虛擬技術指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感受和體驗鑒賞經典美術作品的趣味;家校合作指聯合家長,設計親子類美術學習活動;開展社區活動主要包括參觀藝術展館、參與社區手工比賽等。這些豐富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美術知識,提升創造力和審美力[6]。
以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富有活力的運動”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其他學科的內容,進行知識拓展,也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從體育與美術學科融合的角度出發,教師需要為學生示范運動動作,運用多媒體展示運動比賽獎牌、運動會吉祥物,或讓學生到講臺上,運用希沃白板開展課堂繪畫比賽。有條件的學校可以使用虛擬技術,讓學生從新視角出發,觀看各類運動會視覺符號,如奧運會標志、運動會吉祥物、運動會獎牌等,從而開闊學生的美術學習視角,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和父母一起去參觀體育運動、競技類主題的展覽,使學生了解不同視角下的藝術創作形式和內容并從中汲取靈感。學校還可以聯合社區舉辦運動比賽和運動展板海報繪制活動類,為學生搭建平臺,使其能立足社區活動實際,聯系單元所學內容進行創造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知識整合下的初中美術教學需要教師主動尋找新的教學突破點,能結合教學實踐與實際情況進行深入探索和分析,以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為根本目標,從培養學生審美判斷、創意實踐、美術表現素養等目標出發,開展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肖秋紅.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實踐:以手繪線條圖像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23(42):131-136.
宋海蓉.大單元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分析[J].啟迪與智慧(上),2023(9):83-85.
陳姍姍.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8):16-18.
諶洪亞.大單元主題教學走進初中美術課堂的探究[J].遼寧教育,2023(13):81-84.
王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探索[J].教育界,2023(18):53-55.
陳琦.大單元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探究[J].華夏教師,2023(1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