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肖根
【摘 要】主題閱讀六課型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雙減 主題閱讀 六課型教學模式
主題閱讀是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指導下,以語文教材為載體,基于小學生閱讀特征,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開展的學生閱讀活動和課堂閱讀指導。
一個主題不僅僅是一篇或多篇文章,更是一組或一系列相關聯的文章,學生在同一主題的閱讀過程中,涉獵廣泛,開闊視野,提升閱讀能力。閱讀的主題可以是學校或班級圍繞某個教育目標提出的,也可以是家校溝通提出的,還可以是師生因教學需要提出的。比如,學校開展“楊時文化進校園”活動,提出“走進楊時”的閱讀主題。再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時,圍繞語文要素“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提出“感悟幽默,品味生活”的閱讀主題。
近幾年,筆者主持的市級課題“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主題閱讀模式的實踐研究”已結題,課題組總結出了“主題閱讀六課型教學模式”,現將主題閱讀六課型教學模式作一總結,以饗讀者。
一、主題閱讀六課型教學模式
1.“以文帶文”課型。這一課型常見的是對比式帶文,它是基于同一主題或語文要素的帶文,在對比閱讀中發現文本的異同,從而使學生發展思維,獲得多方面的知識。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老舍的《貓》一課時,在對課文語言進行賞析,體會文章明貶實褒的寫作特點之后,鏈接周而復的《貓(節選)》,體會選段中對貓的動作、神態、外貌等描寫的語言特點,從而感受不同作者對同一事物不同的描寫方法,啟發學生思考。
2.“單元導讀”課型。單元導讀是以單元主題為依托,在整體把握單元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整合單元教學資源。以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抓住以下幾個板塊進行單元導讀課教學設計。
(1)單元導語頁導學。本單元閱讀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習作要素是“學習寫作品梗概”。對單元導語頁的學習,幫助學生厘清本單元學習目標。
(2)課后習題設疑,“交流平臺”導法。關注課后習題及略讀課文的學習提示,在問題的指引下,結合“交流平臺”中閱讀方法的滲透,學習閱讀名著的方法。關注并理解梗概的寫作要點,為本單元習作做鋪墊。
(3)口語交際和“快樂讀書吧”導讀。本單元整體導讀課的設計,應抓住單元隱性的目標,即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從閱讀一篇文章引向閱讀整本書。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關注本單元口語交際和“快樂讀書吧”的導讀滲透,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
3.“讀寫聯動”課型。這一課型圍繞課文開展隨文小練筆,在小練筆過程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從一段話的小練筆到一篇長文章的練習,從一段話的構思到一篇文章的框架,在點滴積累、點滴思考中鍛煉學生文從字順的寫作能力。以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牛和鵝》一課為例。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批注閱讀的方法;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在掌握了課文的寫法后,設計由讀促寫內容:回憶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學會抓住動作、神態等描寫來體現當時人物的心情,完成小練筆。
4.“自主閱讀”課型。自主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獵人海力布》為例。本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在教學時,先回顧課文閱讀的方法;接著引導學生找出故事情節發展的語句,并進行朗讀,感知故事內容;然后勾畫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體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厘清課文的思路,自主歸納文中所寫的幾件事。在此基礎上,自由練說,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內容,并相互交流,從而完成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要求。
5.“基礎訓練”課型。基礎訓練課的教學設計應基于班級學情,在單元教學中抓住單元重點字詞句、語文要素、習作練習等板塊,設置訓練要點,鞏固單元基礎知識,回顧單元閱讀方法。以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設計歸類訓練板塊。第一個板塊——基礎知識:設置易錯字詞、多音字、語文園地詞語積累的習題,強化基礎知識積累運用。第二個板塊——賞析句段板塊:通過對課文重點句段的回顧與賞析,感受本單元課文明貶實褒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對筆下動物的喜愛之情。第三個板塊——學以致用板塊: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設置練筆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描寫喜愛的動物,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寫作方法。
6.“展示分享”課型。展示分享課主要通過學生展演的方式將單元教學成果以分享匯報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是現代詩學習單元,通過一至兩周的學習與賞析,學生不僅感受了詩歌的優美,還以課內篇目和課外積累為依托,通過仿寫、自創等方式寫出了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以現代詩為主題的展示分享課,展示形式可以分為吟誦單元課文、編排自創詩歌朗誦節目、分組展示自創詩歌合輯等。在展示分享課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整堂課中起著指導作用。
二、主題閱讀的成效
1.豐富了語文閱讀資源,滿足了學生學習需要。主題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跳出了單一的閱讀授課模式,所倡導的六種閱讀課模式改變了課堂單一的閱讀內容。通過整合閱讀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每一個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上都得到了發展。主題閱讀進一步豐富了語文學習資源,把語文學習同家庭學習、社區學習、勞動實踐等關聯融合,以活動促閱讀,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2.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關注閱讀資源,并自覺進行語文學習。家校密切溝通,家長督促學生每天在家做完作業后閱讀15至30分鐘的書籍,學生養成了家庭閱讀的習慣。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以活動促成果,擴大影響力。
3.夯實了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精于表達。主題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利用每篇課文的好詞佳句,讓學生體悟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通過對課外閱讀文本的品讀、思讀、悟讀,以及開展擴寫、仿寫、續寫等小練筆活動,培養學生嫻熟使用語言文字、流暢生動表達的能力。
三、主題閱讀實踐中的問題與困惑
1.從教師層面分析。在探究的基礎上,如何將教學實踐上升為理論高度的能力有待加強;在探究的過程中,圍繞主線螺旋推進的策略不足。教學中,對學習能力、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關照不足,提升他們表達能力的手段和方法還不夠豐富、有效。
2.從學生層面分析。通過主題閱讀,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雖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人文素養還需進一步加強。
基于以上問題,以后的課堂教學要緊緊抓住核心素養這一主線,將“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組”“知識群”“知識鏈”,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促進學生閱讀方法、閱讀技巧、閱讀能力的提升。要善于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將樂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信息
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度立項課題“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主題閱讀模式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JYKT -2008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