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主題出版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事業的顯著特點,體現出版人的政治使命和文化擔當。電子音像出版作為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新時代,如何做好主題出版工作,是電子音像出版社亟須深入思考的問題。文章以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為例,提出新時代電子音像出版社要發揮獨特優勢,激發內在動力,利用外部條件,調動積極要素。即電子音像出版社要通過“立足優勢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創新內容表達,增強融合出版效能”“加強規劃布局和機制建設,突出主題出版優先地位”以及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主動開展技術合作、著力作者隊伍建設的舉措,推動電子音像出版社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電子音像出版社;主題出版;新時代
當前,主題出版是圍繞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黨和國家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重大題材、重大理論等主題進行的選題策劃和出版活動[1]。近年來,各出版社精心策劃,周密實施,保障有力,推出了一大批立意高、品質優、影響廣的主題出版物。主題出版凸顯黨和國家的意志,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事業的顯著特點[2]。
電子音像出版是我國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電子音像出版社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進取,做好主題出版工作。據筆者匯總統計,“十三五”期間,在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評選工作中,電子音像出版物共有1275種申報,其中84種入選,申報入選率為6.59%,超過圖書的5.42%。當前,部分電子音像出版物選題存在狹隘化和同質化等問題,內容單調、缺乏新意,項目實施也缺少規劃和保障,導致質量參差不齊等現象突出,電子音像出版物的主題出版質量亟待提高。
文章以筆者所在的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電音社)為例,針對電子音像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題出版工作,梳理經驗,提煉觀點,為電子音像出版社的主題出版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一、發揮獨特優勢,激發內在動力
目前,人教電音社將精品選題策劃及其出版工作列入發展規劃,并作為重點任務,圍繞主題出版持續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其電子音像出版物多次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教育部主管出版單位主題出版選題等,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因此,電子音像出版社要想做好主題出版工作,就要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激發內在動力。
(一)立足優勢資源,深入挖掘,系統開發,打造特色品牌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主題出版實踐的不斷深入,主題出版的內涵不斷發展,由政治領域擴展到經濟、科技、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呈現“泛主題”的出版趨勢,這為主題出版工作提供了廣闊的選題策劃空間。電子音像出版社可以結合自身獨特優勢,明確角色定位,找到選題切入點和發力點,將主題出版與專業出版相結合,形成紅色主題出版、教育主題出版、科技主題出版、少兒主題出版等主題出版細分門類[3],深入挖掘、突出特色,系統開發、推陳出新,進一步增強資源優勢,彰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專,人專我新”的出版核心競爭力,有效避免跟風出版、同質化出版和盲目出版。
以人教電音社近年來組織實施的《中華經典資源庫》項目為例,其是一個展現、闡釋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型公益視頻資源建設項目,將豐富的圖文、音頻和視頻與專家的誦讀、講解和書寫有機結合,發掘經典的時代意義,引領大眾更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該項目作為人教電音社的優質資源寶庫,除了以DVD、CD、U盤等多種載體形式進行出版,也深入探求立體化開發,重新策劃制作專題內容,獨立成篇,延伸開發《中華詩韻》《中華經典資源庫吟誦篇—名家吟誦精選》等系列精品,并以視頻中的講解詞、書法作品衍生出版《中華經典資源庫書法篇—書法名家寫經典》等內容。此外,該項目還以掃描圖書二維碼的方式實現紙媒與電子音像的聯動,通過開發移動端App、微信小程序等提供知識服務產品,并建設資源和管理應用平臺來實現全部建設成果的系統化、課程化整合,便于二次挖掘和加工資源庫內容。
人教電音社還將系列化開發作為深入挖掘資源、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途徑。其策劃出版的《聲聲入耳—少兒學國學系列》,由《聲聲入耳—有趣的傳統文化知識》《聲聲入耳—給孩子的傳統美德故事》《聲聲入耳—給孩子講中國古典文學》等構成,這些內容既相互獨立,便于分解實施、逐步推進、有序推出,形成持續關注熱點,又整體統籌規劃,拓展項目規模的廣度與內容的深度。該項目入選“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獲得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和網絡出版物獎提名獎,已成為少兒有聲讀物精品品牌。目前,人教電音社正以系列化開發模式,著力打造《聲入心通》紅色經典系列,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教電音社不斷拓展主題出版范圍,著眼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加大科技類選題的策劃力度,先后策劃開發了解析綠色印刷概念和平版膠印機機械結構的《綠色印刷與平版膠印機結構原理》,展現我國傳統器具、體現中國古代高超科技水平和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造物的智慧—中國傳統器具原理與設計》,以及介紹我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大科學裝置的《重器鑄夢—探秘中國大科學裝置》等出版物?!笆奈濉逼陂g,人教電音社將逐步構建以教育為主體、以文化和科普為兩翼的“大教育”主題出版協調發展格局。
(二)創新內容表達,技術賦能,深化實踐,增強融合出版效能
主題出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主題出版物不僅要在思想內容上與時俱進,還要在策劃理念、呈現形式、傳播方式等方面與時代同步。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以電子音像優質內容資源為基礎,以新興媒體技術為支撐進行融合出版成為電子音像出版社的必然選擇。電子音像出版社要優先突破,嘗試新技術,探索新形態,積極進行出版融合創新,賦予作品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實現內容的有效表達,拓寬傳播渠道,優化讀者體驗,以融合賦能主題出版。
例如,人教電音社出版的《校園足球(跨媒體3D版)》是互動性十分突出的融媒體作品,其除了提供三維足球技術演示、視頻戰術配合演示、足球知識介紹等內容,還配套App,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實現紙質媒體和數字媒體的連接,把三維虛擬運動員和現實世界融合起來。又如,人教電音社出版的《重器鑄夢—探秘中國大科學裝置》,其使用了Unity3D游戲引擎和全景VR(虛擬現實)技術,通過光盤介質、移動端App與線上VR展示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實現跨媒體傳播,技術先進、形式新穎,符合讀者使用習慣和個性化需求,使讀者全方位體驗高端科技的魅力。該項目實現了選題內容與出版形式的融合統一,入選2018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及2020年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成為融合出版實踐的典型案例。
(三)加強規劃布局和機制建設,謀劃儲備,保障流程,突出主題出版優先地位
主題出版具有時效性強的特征,電子音像出版社需要做好“在建一批、儲備一批、策劃一批”的規劃布局和頂層設計,以前瞻性和計劃性確保主題出版的正確方向,通過充分論證、優中選優,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力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例如,人教電音社在每年年初通過全年選題論證會來規劃和安排該年度及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選題,制訂并發布該年出版項目申報預告,以項目申報工作為抓手,驅動選題策劃提前啟動,推進項目按計劃實施。
同時,為了保障主題出版工作順利開展,電子音像出版社還應建立有效的獎勵表彰機制、投入扶持機制、宣傳推介機制,發揮制度的保障、導向和促進作用,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出版社內部開發精品出版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優先保障主題出版項目的資源調配,確保項目的品質及實施進度和宣傳推廣。
二、利用外部條件,調動積極要素
電子音像出版社要想做好主題出版工作,在激發內部活力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條件,調動各種積極要素,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主動開展技術合作、著力作者隊伍建設。
(一)充分利用政策扶持,把握機遇,借勢發力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主題出版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主題出版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主題出版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對主題出版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將主題出版列入十一項子規劃之首;“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仍將主題出版列在首位。這既體現了主題出版的重要性,也是一種政府導向[4]。同時,國家出版基金在常規年度項目評審的基礎上,每年開展一次主題出版項目評審,使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的項目可以按“事后補助”方式,以正式出版物申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且主題出版項目不占用年度出版基金項目的申報名額。此外,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描繪了出版業的發展藍圖和工作方向,將“做強做優主題出版”作為 “十四五”時期出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制定了相應的發展目標與專題規劃,為新時代的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5]。因此,電子音像出版社要認真學習領會和正確把握政策導向,抓住機遇,借勢而行,順勢而為,結合自身優勢,創造性地用活、用足、用好各項激勵和扶持政策,為主題出版注入新動能。
(二)主動開展技術合作,揚長避短,互利共贏
2022年4月,中宣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著眼加強前沿技術探索應用,促進成熟技術應用推廣,健全科技創新應用體系,充分發揮技術對出版融合發展的支撐作用。在此背景下,電子音像出版社可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加強合作,進一步健全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技創新應用機制。
電子音像出版社具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完備的制度規范等優勢,可以通過與技術公司開展深度合作,以出版社的內容資源為基礎,合理利用技術公司的技術優勢,彌補自身的技術短板,實現技術互補與信息共享,從而構建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出版項目策劃研發、運營推廣等工作。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的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有關工作,鼓勵出版社與技術企業聯合組建實驗室,創新技術、產品和業態,為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技術保障和示范經驗。人教電音社參與共建了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教育出版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對數字教育出版領域的關鍵技術、機制和標準等展開深入研究。同時,人教電音社也與華為、網易有道等各技術領域的領先企業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將HUAWEI HiLink技術、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自適用學習引擎和機器學習技術等運用于電子音像出版物,進行“借技促研發”的實踐探索。
(三)著力作者隊伍建設,優選作者,提升編輯力和制作力
主題出版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和價值取向。這就對電子音像出版社參與主題出版的各環節人員提出了高要求。電子音像出版社要遴選、建立優秀的作者隊伍,其作者既要熟悉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又要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既要高屋建瓴又要平易近人,既要有意義又要有意思[6]。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是主題出版強大的文化動力和學術支撐,也是優質作者的重要來源[7],電子音像出版社應積極爭取合作機會,著力打造一支高質量的作者隊伍。同時,電子音像出版社要提升編輯素質,除了業務能力,尤其要提高編輯的政治站位、政治素養,使其成為復合型編輯人才。電子音像出版物是編導策劃、腳本作者、審聽審看專家、拍攝錄制人員、后期制作人員等多領域專業人才通力合作的結晶。只有建立穩定、高質量的作者隊伍,電子音像出版社才能保證充足的優秀選題來源,保持出版物制作水準,從而產出高質量的出版物。
三、結語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確定了主題出版的戰略地位,明確做強做優主題出版成為我國出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因此,出版業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目標,將實現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轉變作為出版人共同的努力方向。電子音像出版社應將主題出版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歷史使命和文化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好出版職責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克服實踐探索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奮力推動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促進文化繁榮興盛,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周蔚華.緊緊圍繞大局 做好主題出版[J].中國出版,2011(09):37-39.
[2]郝振省,韓建民.主題出版的歷史與內涵[J].出版與印刷,2021(01):28-33.
[3]蔣佩軒.主題出版視域下編輯素養提升探析[J].出版與印刷,2021(01):45-49.
[4]荀娟.講好中國故事 做好主題出版:以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為例[J].記者觀察,2020(24):145-146.
[5]李楊,林芝,宋奕雯.“十四五”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思考:基于《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的視角[J].出版與印刷,2022(03):55-63.
[6]王為松,韓建民.主題出版的內容與作者[J].出版與印刷,2021(04):40-48.
[7]李婷,李桂杰.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動力機制的優化研究[J].科技與出版,2022(07):26-33.
[作者簡介]馬學良(1982—),男,山東泰安人,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