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全面貫徹新課標的指導,積極地從更為廣闊的視角探索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教學評價實施的具體策略和基本方法,已然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推進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評價質量以及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的主動選擇。文章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多元化評價實施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教學評價;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郝康銀(1977—),男,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文萃中學。
當前,積極地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并不斷優(yōu)化評價的思路和策略,已然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優(yōu)化評價實施、提升評價客觀性的基本共識。眾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的深入探索與有效實踐促進了多元化評價實施質量的提升,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的多元化評價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評價標準統(tǒng)一化、評價形式單一化、評價主體固定化、評價內(nèi)容匱乏化等,亟待我們解決。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當以強烈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積極面對多元化評價中遇到的瓶頸和棘手問題,全面探索解決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后續(xù)的多元化評價實踐中強化系統(tǒng)歸納、教學反思和實踐總結,從而逐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為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與提升提供明確的方向、具體的路徑。
一、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評價實施的意義
(一)有助于優(yōu)化評價形態(tài)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通常采用教師評價學生這種固定的組織方式,導致評價的主體和形式單一,影響學生的評價體驗。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可以促使教師對當前的評價方式、評價內(nèi)容、評價主體等進行有效豐富和拓展,并恰當?shù)卦O定評價標準。這將有助于轉變課程評價的組織形態(tài)和方式,為實施高質量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評價注入源泉活水和勃勃生機[1]。
(二)有助于提升評價質量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存在評價的客觀性不高、精準性不強等突出問題,這使得評價難以準確反映學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的學習情況,從而不利于學生的改進和提升。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可以進一步拓展評價主體,強化過程評價,提高評價語言的精準性,落實評價中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從而逐步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合理性,為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有助于學生不斷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重視對成績提升情況的考核,忽視了對能力養(yǎng)成情況的考核,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綜合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yǎng)無法得到高質量的培養(yǎng)。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可以促使教師更加積極地在評價中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理念,拓展評價內(nèi)容,全面強化對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與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提升。
二、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評價實施的原則
(一)要注重以生為本
探討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評價實施的具體方法和策略,最根本、最核心的目的是通過多元化評價機制來提高評價客觀性,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與提升。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在多元化評價中強化以生為本和服務學生發(fā)展的理念,全面圍繞助力學生查漏補缺和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來統(tǒng)籌部署多元化評價的實施工作。同時,在后續(xù)的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習過程的角度出發(fā),強化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精準評價與考核,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從而真正地借助多元化評價的優(yōu)勢,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二)要強化服務教學
探討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評價實施的具體方法和策略,最直接的目的是提升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因此,教師需要樹立服務教學的意識,將評價質量與水平的提升作為多元化評價工作的重要考核標準,在評價過程中積極地優(yōu)化評價標準、拓展評價內(nèi)容、豐富評價形式等,以逐步提升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為更好地達成課程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2]。
(三)要實現(xiàn)長期探索
探討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評價實施的具體方法和策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一位教師認真分析多元化評價實施的現(xiàn)狀,制訂全面、具有針對性的實施目標和規(guī)劃,明確不同階段的側重點與關鍵點,并在多元化評價實施過程中積極地通過座談交流、互動溝通等多種有效途徑,來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多元化評價經(jīng)驗,總結規(guī)律,以強化評價效果,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高中思想政治多元化評價實施的策略
(一)改進評價標準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通常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這使得評價無法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制訂差異化、精準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標準。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一小節(jié)內(nèi)容為例,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課程標準,了解該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和重要教學指示,并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面向整體和兼顧差異的評價標準。該標準應包括統(tǒng)一化的考核標準,如學生對兩大歷史任務的內(nèi)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內(nèi)涵、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等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還應在此基礎上設計差異化的學習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標準。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事實、歷史案例、歷史素材等基本學習內(nèi)容;而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教學主題,提出更為深入的實踐要求,如參觀當?shù)氐臍v史博物館、閱讀當?shù)氐牡胤街镜?,對新民主主義革命事件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通過制訂這樣的評價標準,可以真正實現(xiàn)面向整體和兼顧差異的評價目標,為后續(xù)多元化評價的組織與實施提供明確的路徑和方法[3]。
(二)豐富評價形式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中,存在著評價形式單一、固定的問題。評價通常以教師評價為主,導致評價的客觀性不高,制約了評價質量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當前評價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引入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從更為廣闊的視角客觀、合理地考核學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學習情況。以《偉大的改革開放》這一小節(jié)內(nèi)容為例,教師需要豐富評價的標準。首先,學生自我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我評價的角度,對自己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方法運用情況、學習困惑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與評價,這有助于教師初步了解學生的狀況。其次,小組輪流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評價小組,并從小組的視角逐個分析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鼓勵每個小組成員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改進方案。最后,教師綜合評價。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情況,從整體上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考核,認真梳理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并制訂針對性較強的改進方案和策略。通過豐富多樣的評價形式,逐步提升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助力學生改進與提升[4]。
(三)拓展評價內(nèi)容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通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如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情況等。然而,這種結果性評價方式往往導致評價的客觀性不高,無法準確反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得失。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多元化評價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全面拓展評價內(nèi)容,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從而更為客觀、合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小節(jié)內(nèi)容為例,教師需要豐富評價內(nèi)容,并全面強化過程性評價。具體而言,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方法運用、學習狀態(tài)、學習情況、問題解決情況、德育發(fā)展水平、公共參與情況等進行全面、系統(tǒng)、精準的考核。這樣,教師可以從學習過程的角度分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得與失,并針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與提升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改進方案。例如,如果評價結果顯示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較好,但德育養(yǎng)成情況考核得分較低,那么,教師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逐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5]。
(四)優(yōu)化評價語言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中,存在評價語言的精準性和鼓舞性不足的問題,導致評價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優(yōu)化評價用語,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為培養(yǎng)其各項能力奠定堅實基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小節(jié)內(nèi)容為例,教師應該逐步提升評價用語的精準性,避免使用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語言進行評價,而要使用能夠準確反映學生實際情況、描述學生學習特點的語言。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運用具有較強鼓舞性的評價語言,如輕拍學生肩膀、微笑、點頭示意等動作,以及一些鼓勵和安慰的話語,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這些鼓舞性的評價用語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而助力他們后續(xù)更為高質量的學習。
(五)增加評價主體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中,評價主體一般是教師,學生則為評價客體。這種單一固定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對學生的課程內(nèi)容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合理的考核。因此,教師需要全面拓展和豐富評價的主體,為提升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奠定堅實基礎。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小節(jié)內(nèi)容為例,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評價方式:其一,以學生為評價主體。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動評價、小組輪流評價、線上匿名評價等方式,從學生的視角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后續(xù)改進提供堅實基礎。其二,以教師為評價主體。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核心素養(yǎng)形成情況、綜合能力提升情況等各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并結合學生存在的不足,為學生制訂改進策略。其三,引入學生家長、班主任等評價主體,從更廣闊的視角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與考核,如課程知識學習情況、德育養(yǎng)成情況、課堂參與度等,讓評價的客觀性更強、精準性更高,并在此基礎上制訂恰當且合理的改進目標。例如,如果在評價中發(fā)現(xiàn)學生A的學習方法運用不合理,教師則需要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引導該生采取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如果在評價中發(fā)現(xiàn)學生B的德育養(yǎng)成情況不佳,教師則需要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引導該生重視德育學習,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以此逐步補足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繼而全面助力班級學生的逐步改進與后續(xù)提升。
綜上所述,將多元化評價機制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提升評價客觀性和助力學生查漏補缺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具備強烈的使命意識,全面分析評價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探索解決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后續(xù)的多元化評價實踐中改進評價標準、豐富評價形式、拓展評價內(nèi)容、優(yōu)化評價語言、增加評價主體等,從而運用恰當?shù)姆椒ㄌ岣叨嘣u價的實施效果,逐步打破教學瓶頸,為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梁璟怡.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設計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2.
[2]石桂麗.高中思想政治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3]戴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習的多元化評價[J].文理導航(上旬),2016(12):95-96.
[4]閆曉琴.試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習的多元化評價[J].學周刊,2016(24):139-140.
[5]周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