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摘 要:企業財務造假已經成為影響企業健康發展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問題。財務造假的類型多種多樣,包括虛假交易、虛增收入、虛減費用等。企業財務造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內部管理層的原因、外部市場的原因以及法律法規的原因。對此,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從內部管理層、外部市場和法律法規等角度對企業財務進行有效的監督。為了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監督效果,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加大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以及加強對財務報告的外部審計工作等。這些措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預防和減少企業財務造假的發生,從而保證企業財務的真實性和公正性,維護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環境。
關鍵詞:財務內部控制監督;財務造假;作用
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財務信息透明度和真實性對于投資者、管理層、政策制定者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近年來,企業財務造假事件頻發,不僅影響了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使得財務內部控制監督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可以避免管理層濫用職權,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能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益。然而,如何通過財務內部控制監督來預防企業財務造假,這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旨在對財務造假的類型進行分析,探究造成企業財務造假的原因,并從不同角度出發,研究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監督效果的建議。
一、財務造假的類型分析
財務造假是指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利用職務之便,故意編造、篡改或者隱瞞財務報告的內容,從而誤導利益相關者的行為。財務造假的類型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收入的虛假確認。這是一種常見的財務造假方式,企業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或者虛構收入來提高利潤。例如,企業可能在交易尚未完成或者貨物尚未交付的情況下,就提前確認收入。二是虛假資產。企業可能會虛報資產的價值,或者虛構不存在的資產,以提高資產總額,從而提高企業的財務狀況。三是負債的虛報。企業可能會低報負債,從而降低負債比率,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看起來更健康。四是費用的錯誤分類。企業可能會將某些應當歸類為期間費用的支出,錯誤地歸類為資本性支出,從而降低當期的費用,提高利潤。
二、企業財務造假的原因分析
(一)內部管理層的原因
內部管理層是企業財務造假的主要動因之一。首先,管理層的盈利壓力可能驅使他們參與財務造假。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股東和投資者通常期望企業能夠持續盈利,因此,管理層可能會通過財務造假來虛增利潤,以滿足股東和投資者的期望。其次,管理層的績效獎勵往往與企業的財務表現掛鉤。如果管理層能夠通過財務造假提高企業的財務表現,那么他們可能會得到更高的獎勵。最后,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也可能導致管理層有機會進行財務造假。如果企業沒有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那么管理層可能會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財務造假。
(二)外部市場的原因
外部市場因素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可能導致企業通過財務造假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如果企業的財務表現優于競爭對手,那么它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投資。另一方面,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驅使企業進行財務造假。在經濟不景氣或者市場變化劇烈的情況下,企業可能會通過財務造假來穩定自身的財務狀況,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此外,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期望也可能影響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如果企業無法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期望,那么它可能會通過財務造假來虛增利潤,以吸引投資和融資。
(三)法律法規的原因
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和執行不力也是導致企業財務造假的重要原因。首先,如果法律法規對財務造假的定義不清,那么企業可能會有機會利用法律的漏洞進行財務造假。其次,如果法律法規對財務造假的懲罰力度不夠,那么企業可能會認為財務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選擇進行財務造假。最后,如果法律法規的執行不力,那么企業可能會有機會逃避監管,進行財務造假。例如,如果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不足,或者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不夠,那么企業可能會有機會通過財務造假來誤導利益相關者。
三、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的作用
(一)從內部管理層角度分析
從內部管理層角度來看,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部控制監督通過制定和執行一系列的規定和程序,以確保企業活動的合規性和效率。其中,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任務就是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一方面,財務內部控制可以防止管理層濫用職權。通過設定適當的權責分離機制,財務內部控制可以防止個別管理人員單獨掌握過多的權力,從而減少他們進行財務造假的機會。例如,對于重要的財務決策,通常需要多個管理人員共同參與和審批,這就大大降低了單個管理人員進行財務造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財務內部控制可以通過定期的內部審計來發現和糾正財務錯誤和不規范行為。內部審計可以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詳細的審查,發現可能的財務造假跡象。如果發現有問題,內部審計可以及時提出糾正建議,避免財務造假進一步擴大。
此外,財務內部控制還可以通過提供適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引導管理層進行合規和有效的經營活動。例如,如果管理層的績效考核和獎勵與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持續盈利能力掛鉤,而不僅僅依賴于短期的財務指標,那么管理層就沒有動力去進行財務造假。
(二)從外部市場角度分析
從外部市場角度來看,財務內部控制監督也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外部市場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競爭對手等,他們的判斷和決策往往依賴于企業發布的財務信息。因此,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企業贏得市場信任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首先,強大的財務內部控制監督能夠提高企業的透明度,增加市場的信心。當企業擁有嚴格的財務內部控制系統時,投資者和債權人可以更有信心地相信企業發布的財務信息是真實和可靠的,從而更愿意投資或提供融資。
其次,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監督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在經濟環境變化或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可能面臨財務壓力,有動力進行財務造假。然而,強大的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可以確保企業即使在壓力下也能保持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從而避免因財務造假而帶來的風險。
最后,財務內部控制監督還可以通過外部審計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外部審計是對企業財務報告的一個重要檢查,可以發現并糾正財務錯誤和造假。當企業有強大的財務內部控制監督時,外部審計的難度和成本就會降低,從而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三)從法律法規角度分析
從法律法規角度來看,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是企業經營的基本原則,而財務內部控制監督作為企業遵守法規的一種有效手段,有助于防止企業違反財務相關法規并進行財務造假。
首先,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可以確保企業的財務活動遵守相關的財務法規。例如,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新會計準則,企業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財務報告。良好的財務內部控制監督系統可以確保企業的財務報告遵循這些準則,從而避免違規行為。
其次,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糾正可能的違規行為。通過內部審計和監督,企業可以及時發現財務錯誤或違規行為,及時進行糾正,避免被監管機構處罰。
最后,財務內部控制監督還可以通過培訓和教育,增強員工的法規意識,減少因無知而導致的違規行為。例如,企業可以定期對員工進行財務法規培訓,以確保員工了解并遵守相關法規。
四、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監督效果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
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內部控制系統是一種自我監管機制,其主要目標是保證企業運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確保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并符合適用的法律和法規。
首先,企業應設定清晰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對所有的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指導。所有的財務決策和操作都應以此為依據,以保證其符合企業的長期戰略和短期目標。
其次,企業應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和權責分離機制。在此基礎上,實施嚴格的內部控制,包括對重要財務決策進行多重審批,對財務流程進行嚴格監控等。權責分離機制可以防止個別人員單獨掌握過多的權力,從而降低財務造假的可能性。
最后,企業需要制定詳細的財務管理程序和操作規程。這些規程應涵蓋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財務計劃、預算、會計、審計等環節,詳細的規程可以幫助員工明確自己的職責和行為準則,減少財務錯誤和不規范行為。
(二)強化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
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的過程中,強化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監督能夠確保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并及時發現和糾正潛在的問題。
一是企業需要定期進行內部審計,以發現并糾正財務錯誤和不規范行為。這不僅包括對財務報告的審計,還包括對財務流程和內部控制的審計。內部審計人員應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獨立性,以確保審計的公正性和準確性。二是企業需要加強對內部控制效果的評估。這包括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適應性進行評估,以及對內部控制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評估結果應用于改進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其預防財務造假的能力。三是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包括設立內部控制委員會、加強董事會對內部控制的監督等。這些機制可以增強內部控制的獨立性,防止內部控制被操縱,降低財務造假的風險。
(三)加強對財務報告的外部審計工作
加強對財務報告的外部審計工作在防止企業財務造假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業應選擇有資質、經驗豐富的審計機構進行外部審計。這樣的審計機構具有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審計態度,能夠更準確地發現財務報告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其次,外部審計應覆蓋企業的所有財務報告,包括財務狀況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通過全面的審計,可以發現財務報告中可能存在的錯誤或造假,從而及時進行糾正。再次,企業應積極配合外部審計,及時提供所需的財務信息和相關資料,保證審計的順利進行。企業還應認真對待審計結果,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徹底改正。最后,企業應在外部審計完成后,及時公開審計報告,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能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這種透明度可以增強企業的公信力,降低財務造假的可能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內部控制監督在預防企業財務造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加大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提升員工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以及加強對財務報告的外部審計工作,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抑制企業財務造假的發生。然而,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實施上述建議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定制和調整。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化這些建議的實施細節,為企業提供更具操作性的防止財務造假的方案。
參考文獻:
[1]陶思涵.財務造假分析和反思——以香溢融通為例[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08):101-103.
[2]孟慶良.內部控制視角下的A公司財務舞弊分析[J].會計師,2021(01):73-74.
[3]肖紅瑋.關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及監督的博弈論分析[J].河北企業,2020(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