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娟
[摘 要]故事性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形態。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在英語課程中學故事,要用故事的形式開展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發掘文本中的故事元素。通過英語故事化教學,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故事化教學不僅符合英語學科教學邏輯,同時也契合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心理邏輯。故事化教學能夠實現英語學科知識向學生個體的精神轉化。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化教學;英語學習
故事是小學英語教材的重要內容,其中,“Story time”是人教版英語教材各單元的故事板塊。相比較于教材的其他板塊,學生對這一板塊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積極性更高。基于這樣的一種教學實踐性啟示,我們提出了故事化教學的主張。故事化教學,也就是將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用故事來包裝、將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用故事推進,甚至將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評價用故事來啟迪。實踐證明,故事化教學能充分發揮英語學科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彰顯英語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
一、故事性是英語學科的重要特性
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融入故事元素,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煥發生命的活力。故事性教學,契合英語學科的特質,也能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發掘英語課程的故事價值,要將英語教學內容故事化、兒童化,讓學生在故事化統整的英語課程中感受、體驗、感悟。故事化教學不僅僅符合英語學科教學邏輯,同時也契合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心理邏輯。
(一)從學科特性看,英語學科是交往性學科
英語學科是一門交往性、交際性的學科[1]。英語學科的主要載體是語言,而語言是用來交往、對話的。英語學科的交往性特質表現為學生學習英語是用英語來對話、交流、互動的。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是一種啞巴式的英語教學。它往往注重學生的英語聽讀寫,但卻忽視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積極運用(語用)。從學科特性看,英語交往可以分為口頭言語交往和書面語言交往。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外語用”(感官運用,表現為聽說讀寫視評),而且要注重“內語用”(英語思維)。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C Story Time板塊,故事講述的主要是“田鼠機智地擺脫蛇”。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對故事猜測,讓學生成為一個“故事的創編者”,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What can you do?”“What can the animals do?”通過故事化的猜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故事板塊內容的學習之中。
(二)從文本特征看,英語學科是集結性學科
《英語》教材是以“選文”為中心的,是一種集結性的學科。作為教師,要充分應用英語教材的集結特性,呈現故事主題,將相關的教材內容進行統整。伴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英語教材所選的故事文本也呈現出一種螺旋上升的特征、特性、特質。作為教師,要積極尋找、建構“講故事”的訓練點。依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適恰地應用英語學科中的豐富語言、生動情節、真實情境等。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相關的英語語篇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展開復習。以“主人公Zoom和Zip”為故事線索,讓學生講一講相關英語語篇中的故事,并讓學生展開相關的個性化的角色扮演活動。活動喚醒、激活了學生的故事記憶,讓學生將一個個的語篇故事通過角色表演、故事講述等的方式呈現出來,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深化了學生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力、表達力、想象力等。
(三)從呈現形式看,英語學科是表達性學科
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內化的過程,更是外化的過程。外化也就是將頭腦思維著的東西借助于語言表達出來。英語表達的方式很多,諸如口語表達、動作表達、圖像表達、書寫表達等。其中,故事表達時英語表達最常用的方式。盡管《英語》教材中的語篇內容不同,但其故事性卻依然藏在文本之中。作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詞匯、語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基于兒童立場、基于故事中的主角立場,去積極品味英語故事。無論是英語教材中的語篇的內容、形式、手法等的差異,但其故事性是一以貫之的。作為教師,要采用適合的、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故事意蘊講出來。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Lets eat!》C Story time板塊內容,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Zoom到餐館里就餐,但是點的魚卻被小貓偷吃”的一則故事。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后引導學生透過圖片想象故事。尤其是根據圖片上的內容想象Zoom和小貓的表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小貓是如何拿到魚的?教學中,我們還將圖片的順序打亂,然后讓學生將圖片排序,在此基礎上進行故事講述等。這樣的一種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
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故事化的教學不僅僅親切而且有趣。借助于故事化的英語教學,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各種教育,英語學科的、智育的、美育的、德育的等等。借助于故事,英語學科真正能發揮其綜合育人的功效。從某種意義上說,英語的故事化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與豐富的英語知識、英語故事相遇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命旅程。
二、讓學生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學故事
學生是天生的英語故事的聆聽者、講述者、思考者、探究者。通過聆聽故事、講述故事、思考故事、探究故事,學生不僅僅理解英語的故事文本,更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社會[2]。故事帶給學生的內容是豐富的。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聆聽故事、創編故事、講述故事等。不僅僅“教故事”,更“用故事教”,更“像講故事一樣地教”。
(一)依托文本教故事
依托文本教故事,就是要求教師在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故事聆聽,促進學生的故事理解。文本是“教故事”的載體、媒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應用文本、有效依托文本。要研究如何更好地教故事,讓英語故事中的相關主題、情節、角色、背景、風格等凸顯出來。依托文本將故事,能讓學生深刻認知、理解文本。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How do you feel?》C Story time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借助于思維導圖敘述文本,再現文本故事。這一部分內容呈現的是Zoom制作爆米花的故事。在Zoom漫長的制作過程中,Zip的心情從一開始的“開心”到后來的“焦慮”,最后進而“生氣”的一個故事。由于“時間”是這一個故事的主要脈絡、線索,因此,筆者就以時間作為依托,設計了“聽音排序”“制作故事情節圖示”兩個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借助于時間、結合足浴圖示梳理故事、講述故事、表現故事,將故事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等表現出來。依托文本教學故事,不僅能讓學生認知故事、理解故事,更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想象能力。
(二)利用文本講故事
如果說,依托文本教學故事,是圍繞著教材文本展開的。那么,利用文本教故事,則更多的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讓學生續故事、編故事、創故事。教材文本中的故事有著很多的“空白點”。作為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故事想象。利用文本教學故事,讓教師、學生真正成為英語教學的主體、主人。比如,教學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的Unit 2 《Colours》C Story time,教材文本中時用“Zoom,look!”和“禁止摘花”的指示牌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的。在教材文本中,Zip沒有直接指出Zoom的錯誤。這一教材故事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創編的時空。為此,筆者利用文本這樣啟發學生:If you were Zip,what will you say?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Zoom?通過這樣的兩個關聯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揣摩、想象故事中的Zip。在續編、補白、創編故事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調動自我的已有知識經驗、生活經驗等,來分析、揣摩Zip的心理,來分析Zoom的行為,同時給出相應的建議。利用文本教故事,能深化學生對英語故事文本的主題意義的理解。
(三)妙用文本說故事
從教學故事到故事性、故事化地教,是故事教學的一種轉向、發展。故事性地教,是從故事的本體高度,將講故事的一些技巧、方法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故事化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期待,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力、想象力。如果說,“用故事”教學是工具論層面的故事化教學(將故事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教故事”是價值論層面上的故事化教學(積極發掘故事本事的意蘊),那么,“像講故事那樣教”則是一種本體論層面的教學(用故事進行教學的一種理性化自覺)[3]。將文本故事性地教,要求教師要善于在英語教學中設置懸念,善于讓自己的教學一波三折,讓自己的教學引人入勝。在故事化教學中有反轉、有代入。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Look at me!》C Story time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采用故事化的手段、策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中的顏色、動物等主題進行自主設計。學生根據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相關知識,積極主動地模仿Zoom和Zip做的兔子木偶,在課間與伙伴共同完成紙貼木偶游戲。孩子們進行積極主動地研討,他們先與伙伴商討木偶動物類型,然后對木偶動物的身體部位進行剪貼,最后根據成品對動物名稱、身體部位、顏色等進行描述。這樣的一種故事性教學,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化的教學在于一個“化”字。換言之,在英語故事化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可以進行故事文本的教學,也可以進行非故事性的文本的教學。故事化教學不僅僅是一種英語教學手段、方法、策略、路徑,更是英語教學的一種行為、理念,是一種教學科學、一種教學藝術。故事化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三、用故事形式實施英語教學
如上所述,英語課程是一門學習語用、應用語言的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的學科。英語教學的方式方法、路徑手段等是多樣化的。故事化教學僅僅是諸多英語教學路徑、方法中的一種。同樣,英語教學理念也是豐富性、多元性的,而故事性教學也僅僅是諸多英語教學理念中的一種。用故事展開英語教學,要強化學生的英語故事意識,要培育學生的英語故事思維,要積極主動建構英語故事性的課堂。故事化教學既契合英語學科的特質,也契合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規律。
(一)強化學生的故事意識
將英語教學故事化,要增強學生的故事意識。只有當故事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的一種自覺意識,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故事,也才能用故事的眼光、故事的大腦考量、審視英語教材文本。英語教材文本也才能以故事的姿態走進學生。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講故事從英語教材文本中召喚出來。對于一個英語語篇,是故事文本也罷,不是故事文本也好,都要引導學生去積極發掘其中蘊含的故事元素,體會其故事意義和價值。比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Unit 4《At the Farm》Part C Story Time板塊,主要講述了Zoom和Zip參觀農場的時候,Zip喜歡上那里的一景一物,但是Zoom卻僅僅想著美食。由此,“吃貨Zoom”就成為文本的趣味點。為此,筆者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將教材文本中的重要的關鍵詞、關鍵句抽掉,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插圖來進行對話。要求對話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此,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讓自己的文本敘述充滿趣味性、故事性。學生的故事意識就會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悄然生長。
(二)培育學生的故事思維
故事心靈是培育學生故事素養的核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發掘文本中的故事元素,將文本中的故事性召喚出來,而且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故事之中,將學生召喚到故事中去。將學生召喚入英語故事文本之中,其目的是讓學生與英語文本故事更貼合,讓學生從英語故事文本中受到良好的教育。[4]作為教師,要積極探尋進入故事的入口,讓故事粘住學生的心。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的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文本主要講述了Zoom唱不好歌曲,而Zip不斷地鼓勵他,并且告訴他“熟能生巧”。為了讓學生探尋到故事的入口處,筆者在教學中先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呈現了Zoom和Zip的種種往事。學生通過諸多的視頻,了解了Zoom和Zip的性格特點,認識了吃貨Zoom、馬大哈Zoom、憨厚的Zoom、貪玩的Zoom、健忘的Zoom等。由此,激發學生的故事期待,在本單元中,又將遇到怎樣的Zoom呢?這樣的一種導入方式,能聚焦故事文本。
(三)深化學生的故事素養
故事素養是學生從故事中獲得的一種素質,它可以是一種啟迪,也可以是一種認知,還可以是一種思考、想象。故事素養是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作為教師,要以故事作為媒介,來深化學生的文本理解,觸發學生的文本思維,催生學生的文本想象,進而培育學生的故事素養。學生應當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應當是一種“講故事的存在”,應當具有故事性素養。作為教師,要積極建構故事性課堂,引導學生聆聽故事、敘述故事、創造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獲得啟發、感想等。還是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這一篇文本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梳理出相關的故事情節之后,筆者提出這樣的問題: Why can Zoom sing well?從而引導學生總結故事文本的內涵,讓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學生認為,Zoom的自覺性很強;有學生說,要成功必須學會自律;還有學生說,做任何事情都應當一心一意,等等。這樣的一種文本學習感悟,正是學生故事性素養的重要體現。
故事化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形態,能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生機與活力。故事不僅僅可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進行課程統整,故事還可以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善于講述英語故事的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生英語文本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與故事的相遇過程。在相遇中,學生不僅僅習得英語故事,而且還會創生英語故事。故事化教學,能夠實現英語學科知識與學生個體的精神轉化。作為教師,要讓故事性的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孫瑞.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體驗式教學活動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20(19).
[2]李紅冉,課堂中故事化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3]汪海波.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活動設計:以Unit2Storytime為例[J].英語教師,2020(20).
[4]李彩霞.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07).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