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及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兩大原則出發,以理解詩題、通曉背景、剖析內容、領會情感四個步驟為主要抓手,探討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對策,以期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國古典詩詞語言優雅、意境深沉、內涵豐富。古詩詞教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但小學高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相對較小、知識積累尚不豐富,再加上古詩詞相比于現代文更為晦澀,因此許多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為了保證古詩詞的教學質量,語文教師不能僅滿足于讓學生學會背誦古詩詞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還應當轉換現有的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策略,在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情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學情等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此將古詩詞中的知識內容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從而切實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一、高年級小學生學習特點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轉折時期。相較于低年段,學生接觸到的詞匯、句子和段落更為豐富。在能力維度上,學生開始表現出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探究能力,因而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閱讀與思考。這些特點都有助于學生探究古詩詞內涵、理解詩人情感并將學習古詩詞過程中獲得的方法與技巧學以致用。因此,語文教師應把握學生的這些特點,對古詩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與此同時,高年級古詩詞的學業水平要求也有一定的上升,考查的內容也在低年級默寫填空的基礎上更多地轉向學科素養維度,增加了閱讀理解、作者情感分析和文學常識考查。小學生人生閱歷尚淺,在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很難獨自達到古詩詞學習的進階要求。而且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忽略了學生對古詩詞理解感知的高階思維過程,缺乏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深度思考的教學環節,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未能充分地理解古詩詞的意義、內涵和情感,進而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久而久之,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就只能停留在淺顯的階段,一旦難度上升就會手足無措,直到逐漸喪失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特點的分析與應對,挖掘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方面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樣方能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詩詞素養的提高。
二、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原則
1.設立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古詩詞具有簡潔明了、意象豐富、內涵深刻等特點。學習古詩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對此,教師在設置古詩詞教學目標時應從對學生基本特點的深刻認識出發,要按照特定的內容來設計,要注重課堂教學的針對性,還要分析不同年級學生的特征來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適配差異化、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既要深入研究教材,又要兼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知識接受度,讓學生在更好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對古詩詞的閱讀興趣,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美的教育和享受。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往往容易忽視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兩方面教學目標的設計,僅側重于知識和技能,存在教學目標過于籠統和空洞的問題,這就與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符,也會使教學目標的設置難以在實際應用中得以實施。
傳統的古詩詞教學過程是教師先講授生字詞,再理解詩意,最后總結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把古典詩詞拆開,逐字逐句地解釋,學生則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在課本上圈畫出知識點,本應體會詩詞美妙意境的課堂實則演變成了灌輸知識的一言堂,這種看似高效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難以具身體會古詩詞的意象與情感,進而導致大多數學生無法深入學習古詩詞,對古詩詞的美感做不到全身心體驗,審美能力的發展也難以跟進。究其原因,學生對詩詞意蘊的感悟是很難直接實現的,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多媒體等多重教學手段,通過移情于景、深度學習等方式,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被感染、被感動、被熏陶,以此逐步體會古詩詞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人文、歷史、地理等跨學科知識。但許多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對跨學科內容的擴展和延伸僅僅點到為止,缺乏充分拓展,這對學生的情感文化熏陶、意蘊感知能力和背景知識積累都是不利的。
另外,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也應當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由于教學進度緊張、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壓力較大等問題,許多傳統的小學古詩詞教學還停留在表層,教師容易忽視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得日常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專項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打好古詩詞學習的基礎,對古詩詞學習一籌莫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信心也就很難得到有效提升,升入初中后掌握古詩詞會變得更加困難。很多學生甚至在學習了多年的古詩詞之后,還做不到正確的斷字斷句,這種不扎實的學習基礎會影響他們對更復雜的古詩詞乃至文言文含義的理解。所以,教師應當認清古詩詞教學現狀,通過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摒棄傳統過時的教學方法,以切實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質量。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單純采用講授教學法,僅僅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字面意義和掌握古詩詞的知識點,而忽略古詩詞作品的背景拓展和意境熏陶,雖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大量的知識教授給學生,但這種填鴨式教學會使得課堂的主導地位僅為教師所占有,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表達和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學生能進行自我發揮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很難形成自己的觀點和領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也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最后,非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反而會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思維也不能得到有效拓展。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也會自然降低。
要知道,古詩詞的教學內容除了學習生詞、了解古詩的含義外,還有促使學生對古詩詞的情感感知、開闊視野、文化熏陶、提升格局等方面。小學高年級學生年紀尚小,人生閱歷尚淺,對古詩詞中的詞匯和文化不夠熟悉,與古詩詞存在距離感,這就導致他們很難完全沉浸于古詩詞營造的意境之中,從而限制了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能力的提升和對古詩意境的深入理解。對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認知界限,還能使教師和學生都能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沉浸在課堂環境和詩詞意境之中,從而有力地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
三、高年級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步驟
1.理解詩題,導入新課
古詩詞的標題是對全詩的高度概括,也是全詩的線索。在學習古詩詞之前,教師首先需要確保學生對古詩詞的題目有準確的理解,讓學生把握古詩詞大意。這一理解過程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除了講授法外,還有任務驅動法、多媒體演示法等。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古詩詞與當下生活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鴻溝,教師如果僅是利用講授法讓學生理解詩題可能會比較困難,此時則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多媒體手段作為情境導入,以凸顯古詩詞中的審美元素,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古詩詞中的美感,以增進他們對作品的初步認識。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更加直觀,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手段來營造古詩詞情境,使得古詩詞的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多元。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央電視臺鄉村主題節目“山水間的家”片段作為課前導入,因為很多學生都對鄉村田園生活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個設計契合了學生的興趣點,因此有助于啟發學生討論詩人對鄉村田園生活的態度,最后回歸課文開始新課講解。
2.通曉背景,開闊視野
古詩詞創作的年代同當今相距甚遠,所反映的思潮、民俗、情感、社會面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古詩詞教學僅僅依靠課本注釋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向學生介紹詩詞作者的生平經歷及詩詞的創作背景,讓學生的思維在更廣闊的空間下運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詩人的創作傾向和詩歌內涵,還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文學意蘊。以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教學為例,教師補充介紹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作者于謙,創作時才十二歲,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教師在這首詩的教學中通過一定的背景補充,有助于激勵與于謙創作時年齡相仿的六年級學生,鼓勵他們要不畏學習上的艱難險阻,始終懷有遠大的志向與抱負。
3.剖析內容,提升審美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選取的古詩詞內容豐富,但由于許多古代漢語的表達形式和現代漢語完全不同,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又因為學生掌握的文言字詞不多,對于古詩詞的閱讀能力較為欠缺,所以閱讀時很容易產生一種生疏的感覺。長此以往,就會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影響到他們對古詩詞的審美體驗,致使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
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心理特點,根據所教授的古詩內容,充分挖掘古詩詞中存在的文本價值。同時,還應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把不同種類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與學生共同學習,引導學生欣賞詩歌,并通過吟詩、唱詩等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如果能讓學生通過古詩詞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就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板塊《春夜喜雨》的教學為例,教師以錦城成都煙雨朦朧的視頻作為課堂導入,并提出思考問題:雨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風景,但在這首詩里,卻成了詩人情緒的寄托。那么,杜甫為什么會因為下雨而“喜”呢?然后,教師相機播放一首舒緩的輕音樂,讓學生代表朗誦本首詩,其他同學則跟隨這位同學的朗誦進入古詩意境之中,充分地感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描寫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借助了多媒體資源,精美的畫面和悠揚的音樂能夠化抽象為具象,賦予學生美的享受,有助于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古詩詞所描寫的內容,使學生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這種詩意化的情境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真正地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意義和樂趣。
4.領會情感,總結升華
無論是托物言志詩還是借景抒情詩,它們都是詩人情感的載體,通過學習詩歌所傳達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了解,這樣能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感受力,進而上升到傳統文化素養。以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學為例,教師通過總結詩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感悟詩人呼喚變革、呼喚未來的熱切期望。另外,古詩詞語言凝練且短小精悍,但很多詩都潛藏著作者精心述說的故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把學過的古詩詞擴寫成一篇短文,不論是將敘事詩擴寫成記敘文,還是將寫景詩擴改寫成寫景散文,都可以促使學生嘗試用心靈去捕捉詩的意象與境界。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思想情感的理解,鍛煉敘述與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為后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踐行組織者、引導者、推動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以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為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需要、興趣和個體差異,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詩句積累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麗萍.有關審美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22(29).
[2]崔鳳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路徑[J].天津教育,2022(25).
[3]劉永麗.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2(23).
[4]陳樹梅.詩詞教學:進入語詞深處[J].中小學班主任,2022(18).
[5]朱衍秀,王鑒.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價值、特點及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2(08).
馬麗容?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黃家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