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清 蔣豪 盧元龍 陳九昊
摘要:建立人才培養反饋機制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對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評價,即反饋到各項工作中,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更加全面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文章對高校綜合性人才培養反饋機制進行探討,并從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出發,將培養過程性和目的性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提出搭建數據平臺和評價平臺,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校;人才培養;反饋機制;過程性評價;目的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C9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6-000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民航教育人才類項目“民航院校畢業生培養成效反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培養對策研究”(立項號:MHJY2022041)研究成果
新時代背景下,各高校正在推動轉型升級,加快改革的步伐,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養機制必然是其中重要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在任何情況下,人才都是第一資源。只有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才能更好地激勵人才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高校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充分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培養更多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而要衡量與檢驗人才培養的質量,就需要高校建立人才培養反饋機制。
對于建立人才培養反饋機制,諸多專業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學位互認協議之一的《華盛頓協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了一種產出導向的理念,這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接受教育后獲得的學習成果為導向,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和持續改進機制,從而探索出一套包含目標定位和課程體系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案。
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培養過程中的評價反饋,即過程性評價。CIPP評價模式將過程性評價定義為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進行的評價。過程性評價能及時提供反饋,以發現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它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觀察和督促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分析數據和信息的內容,及時調整學習節奏,優化學習策略和方法。許多研究者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作為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能力形成過程和能力水平。
1.基于過程性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
(1)內涵。人才培養反饋機制首先要從教育教學入手,在學生培養過程中進行評價,及時反饋和指導,即過程性反饋。過程性反饋也是形成性反饋,是指在實施教育計劃的過程中,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有效溝通方式和數據分析,將教育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并分析其中“教”與“學”的各種狀態和問題,從而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一種評價方法??偟膩碚f,過程性反饋更注重培訓過程中教與學的結合。教學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人才培養過程,包括但不限于課堂、課后線下和課后線上等教學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評價反饋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這有利于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
(2)框架設計。過程性反饋方式要多樣化,分析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育教學數據,不僅要考慮師資力量、教學資源,更要從學生本身數據出發,分析學生基本信息、上課率、考試成績、重修率、學業預警等,并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除此之外,教師教學評價和學生學習評價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主觀性評價不同于數據信息,應從人的感官出發,明確詳細地給出評價,越具體越有針對性。過程性反饋強調及時有效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在短時間內反饋到每一步每一個環節,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做出調整。通過以上分析,本文設計了一個基于過程性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框架,如圖1所示。

該框架總體分為基本數據分析和評價數據分析兩個模塊?;緮祿饕▽W生的基本數據,分為個體和整體兩部分。個體部分包括入校前成績如高考成績、每學年考試成績、參與比賽的獲獎情況等。整體部分包括學科的掛科率、上課的出勤率、學生平均績點等。評價數據分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教學評價,如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項目參與情況等,另一方面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評價,如課堂學習收獲、個人能力提升、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等。
2.基于目的性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
(1)內涵。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培養目標、社會需求、專業可培養人才特點三個因素。基于這些因素,高校建立了以輸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而人才培養目標可以通過內外部反饋,不斷提高目標期望與內外部需求的一致性程度來實現。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始終是為社會和企業輸送人才,按照培養目標對取得的成果進行分析評價,并將最終成果作為反饋指導,即目的性反饋。目的性反饋更注重人才培養的結果,從結果反推過程。高校應對培養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評價和分析,以改進培養計劃,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2)框架設計。無論采用何種反饋機制,都應始終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為中心。人才培養結果的分析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基本數據,如學位授予率、畢業率、就業率等。從培養目的出發,高校必須將學生評價和企業評價作為評價數據。不同評價主體的期望值不同,評價反饋結果的側重點也不同。高校應對畢業生進行持續跟蹤和定期反饋,評價反饋機制要有社會企業參與,并定期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反饋。通過以上分析,本文設計了一個基于目的性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框架,如圖2所示。

該框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學生的基本數據和學生與企業的評價數據。學生的基本數據分為個體和整體兩個部分。個體部分包括學生的畢業設計成績、在校期間的學分和績點、所學專業與工作是否對口等。整體部分包括畢業率、就業率、升學率、取得學位證和畢業證的雙證率等。學生方面主要包括對現就職職業的滿意度、專業能力是否足夠、未來的職業發展等。企業方面主要評價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滿意度、崗位與專業的匹配程度等。
3.綜合性人才培養反饋機制
(1)內涵。為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本文將過程與目的相結合,從整體上綜合分析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劣勢,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學生入學開始,按照培養計劃,向著目標一點點養成,過程和結果都至關重要。只關注過程而不關注結果,或者只看結果而忽略過程都是不可行的。這就要求高校建立全面的人才培養機制,注重反饋機制,結合培養過程和目的,形成綜合性的人才培養反饋機制,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
(2)框架設計。評價和反饋的目的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既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和人才市場需求,還要考核所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否滿足專業需求。高校將過程性和目的性相結合,不僅需要考慮培養計劃和過程,還需要考慮培養目標和結果。分析學生信息、教育教學數據等各種基礎數據,是為了定量反饋人才培養質量和目標達成情況。主觀評價數據,如畢業生跟蹤反饋、內外部評價等,是用于間接反饋培訓的完成情況。因此,無論是采用定量評價方法還是間接評價方法,都是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判斷,分析和發現學生綜合能力的不足,反饋問題,促進專業教育教學的持續改進。通過以上分析,本文設計了一個綜合性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框架,如圖3所示。

該框架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流程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學生高考成績、在校期間學分績點、獲獎情況、畢業設計等。第二部分是培養方案,調查社會、行業、專業等需求。第三部分是培養過程,分析教育教學質量、學生專業技能、平時上課到課率等。第四部分是培養目標,主要包括學生的畢業率、就業率、職業能力等。第五部分是學生和企業的綜合評價,如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身素養、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滿意度等。
人才培養反饋機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不僅是對所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的考核,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考核。另一方面既是高校內部的評價,也是外部社會企業的評價,更是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過程不斷完善的基礎。人才培養和評價工作費時費力,且反饋體系不完善,組織實施較困難。因此,高校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反饋機制的適用性,優化質量評價方法和指標,實現以評價促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更好地落實人才培養反饋機制,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搭建數據平臺
人才培養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包括但不限于學生基本信息、教育教學數據等。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才培養反饋機制需要實現數據共享,加快人才培養反饋機制的科技化,大幅減少人工參與,簡化工作流程,使應用更加高效便捷。與傳統的紙質數據相比,數據平臺更便于保存和管理信息,后期查閱也更加方便。而數據分析平臺就是收集和整理所有數據,包括系統數據、業務數據等,在統一的數據框架下實現數據挖掘和分析,最終以可視化的手段展示數據。
人才培養反饋機制的內部運行和業務系統每天都會積累大量的歷史數據。一般來說,最多只能對一些零散的數據進行淺層次的分析,真正的海量數據其實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利用。隨著系統的不斷增加和積累,沉積在系統深處的數據也更加難以提取和整合,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建設就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在反饋機制中連接各個業務系統,從源頭打通數據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從數據提取、整合到數據清洗、處理、可視化的一站式分析,幫助高校真正從數據中提取價值。
一個數據分析平臺的搭建過程基本上可以從數據分析流程來理解,如數據采集、數據整合、數據加工、數據可視化等。一般的大數據平臺都會包含這些流程,叫作一站式大數據平臺。高校可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設置為底層數據指標,并將其納入數據庫。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與挖掘,可以更好地對人才培養進行反饋評價,做出科學有效的質量提升決策。高校也可利用信息化管理和評價數據,構建基礎數據庫,增強培訓質量評價體系的實用性。在實踐中,高校要熟練運用大數據信息平臺,拓寬獲取數據的渠道,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監控和培訓,構建人才培養質量反饋體系。
2.搭建評價平臺
評價體系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涉及畢業生和內外部評價。其中,高校內部自我評價和師生校內評價比較容易獲得,但外部社會企業和畢業生評價難以跟蹤,也很少受到關注。對畢業生和外部評價的收集是個難點,涉及人數眾多,又分散在業內各個領域,聯系起來難度較大。因此,高校搭建評價平臺更能確保評價的準確性和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規范評價流程和評價方法。
當代大學生素質評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但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評價要求還存在著一定距離。在高校畢業生的擇業過程中,用人單位、畢業生與高校之間缺乏有效互動的平臺。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畢業生的評價平臺建設就顯得十分必要。總的來說,高校畢業生素質測評要能夠反映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就業需求的綜合素質及能力。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雙向評價結果,反饋人才培養質量,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將平臺打造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矛盾、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效載體。
高校要建立一個針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用人單位評價反饋的綜合平臺,對各個年度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為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提供數據分析及預測支持。高校要建立畢業生跟蹤系統,將畢業生的發展動態追蹤和校友資源聯絡功能集為一體,以提升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的準確性和效率。運用搭建評價平臺的方式,高校更容易收集評價信息,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從而把握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總之,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高校要進一步加強管理,為人才培養反饋機制提供數據保障和平臺基礎,并加強學生、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反饋評價聯系,客觀地進行監督和審查,不斷優化培養過程,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范圣法,黃婕,張先梅,徐立功.基于“產出導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學培養體系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4).
[2]馬文英,楊雄,王天寶,張敏.基于產出導向(OBE)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案研究[J].高教學刊,2021(20).
[3]張慶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與研究[J].輕工科技,2021(10).
[4]何碧漪,李青海.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芻議[J].河北職業教育,2021(01).
Research on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Comprehensive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Bingqing, Jiang Hao, Lu Yuanlong, Chen Jiuhao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Sichuan Province, Guanghan 6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the talent training feedback mechanism i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at is, to feed back to various work, so as to find problems, solve problems, build a more comprehens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provide mor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comprehensive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mbines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purpose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to build a data platform and evaluation platform to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talentcultivation;feedback mechanism;processevaluation;purposive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