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陳倩
【摘? 要】在“雙碳”戰略的指引下,綠色低碳已經成為我國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高污染高能耗的皮革行業亟需綠色轉型,當前中國皮革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存在環境行為評價體系建設不健全、綠色發展資金支持力度不足、節能減排技術更新換代較慢、數字化建設落后、“雙碳+皮革”復合型人才缺乏的問題,論文從皮革企業環境行為評價體系、皮革行業綠色融資、皮革行業節能減排工藝、皮革企業數字化建設、皮革行業“雙碳”復合型人才5個方面提出了發展策略。
【關鍵詞】“雙碳”;皮革行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2-0166-03
1 引言
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皮革行業作為傳統輕工支柱行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2022年中國皮革行業產品出口總額為1 075.3億美元,首次超過千億美元,實現了里程碑意義的突破,而皮革生產的高污染高能耗引發了一系列環保問題。
2021年8月,中國皮革協會正式發布《皮革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1],明確提出到2025年,皮革行業綠色制造水平得到新提升,要進一步提高皮革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水重復利用率提高10%,在全國分區域新建4~6個含鉻皮革廢碎料處置或利用的示范項目。202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提出加大行業節能降耗和減污降碳力度,建設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完善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
2 “雙碳”對皮革行業綠色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今后5年是中國皮革行業全面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導皮革綠色技術創新,提高皮革產業和經濟的全球競爭力。皮革產業是我國輕工支柱產業,“雙碳”目標將對我國皮革產業發展帶來碳減排和轉型的經濟效應。
皮革行業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也面臨著挑戰,皮革加工過程能耗較高,生產需要幾十道工序,使用的化料可能涉及4 000余種化學品[3],且在鞣制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如處理不當,會帶來環境負荷和健康威脅,皮革企業也容易遭受進口國的綠色貿易壁壘。
3 皮革行業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皮革企業環境行為評價體系建設不健全
因我國皮革企業主要集聚于東北地區、西北關中地區、長三角地區,故我國皮革企業信用評價主要圍繞這些地區展開,過去的評估工作包括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社會監督3個方面[4]。目前皮革企業環境行為指標綜合評價周期為3年,周期較長,指標復雜,參評范圍窄,時效性較差[5]。各皮革企業的環境治理工作水平參差不齊,使評估的得分項區分度偏低,企業的環境行為誠信狀況也無法準確反映出來。
在構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過程中缺少部門、企業之間的相關聯系,數據分享能力差,基礎薄弱,進一步導致了皮革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評估的工作難度較高。中國已有福建、山東、四川、安徽等省份結合各自實際建立了省級環境信用信息平臺[6],但未建立全國統一的環境信用信息系統平臺。此外,當前皮革行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由中國皮革協會與地方協會及相關組織共同完成,但需要企業主動申報,故而無法統計每年所有皮革企業的信用狀況。
3.2 皮革行業綠色發展資金支持力度不足
皮革生產的制革固廢、廢液處理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節能減排效果,但不同程度地帶來制革經濟成本的上升,對中小型皮革企業而言經濟負擔較重,且其融資難度遠高于大型皮革企業。據中國皮革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皮革企業有約119.9萬家,其中中小型皮革企業占83.67%,中小型皮革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皮革產業體系、推動皮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在“雙碳”戰略下,環保管控力度加大,有部分小型皮革企業因不符合國家要求而關停[7],皮革企業需購買節能環保設備,此部分成本占皮革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約20%。中小型皮革企業直接融資比例較低,間接融資主要依靠銀行借貸和民間借貸,銀行借貸條件較高,需要以企業不動產作為抵押。此外,皮革企業也未有效利用融資租賃方式,融資租賃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方式,其融資比例最高可達100%。
3.3 皮革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更新換代較慢,數字化建設落后
中國皮革行業在綠色節能減排方面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含鉻廢水污泥的處理再利用、制革廢渣的綠色處理等方面,但皮革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方面更新換代較慢,效率較低。目前中國皮革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是“試錯式”工藝調整,其關鍵環節仍普遍依賴于工程師“看皮做皮”經驗,還存在皮革化學品用量不精準、吸收率不高以及工藝參數精準控制程度低的現象。
中國皮革行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建設落后,自動化程度低,無法實時對碳排放及能耗進行動態分析,產品質量監控不達標。工業互聯網技術在皮革綠色生產的應用不足,皮革企業無法實時采集生產工藝數據、能源消耗數據和產品質量數據。
3.4 缺乏“雙碳+皮革”復合型人才
皮革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離不開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目前缺乏跨學科“雙碳+皮革”復合型人才。中國皮革經濟體量大、員工集中度高,皮革行業從業人員人數超1 100萬人,而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短缺問題嚴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1年8月數據顯示,高級技師求人倍率達到3.11,即3個多崗位才有1個符合條件的求職者。
我國高校“雙碳”皮革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剛起步,“雙碳”特色皮革專業數量較少,高層次皮革復合型人才培養不足,我國皮革化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和博士學位授予點目前只有四川大學。傳統皮革專業教學體系學科知識單一,不能支撐“雙碳”人才培養,皮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能滿足綠色化生產和設計的需求,高校難以提供皮革制品虛擬仿真“元宇宙”教學平臺。此外,皮革行業校企聯動聯合培養范圍較小,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相對薄弱。
4 “雙碳”戰略下皮革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策略
4.1 建立完善的皮革企業環境行為評價體系
完善中國皮革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體系,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評價標準、方法、程序。
第一,可將參評企業范圍由原來的重點排污單位,逐步擴大至實施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
第二,探索建立中國企業環境信用信息平臺,結合工業互聯網技術,對部分指標實行系統自動動態信用評價,有效提升環境信用評價效能,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減輕企業評價負擔。可將原來的“一年一評”改為“季度動態評價”,及時體現企業的最新環境信用狀況。
第三,完善環境信用評價指標,將評價指標分為扣分指標和加分指標。加分指標包括資源清潔生產、構建綠色供應鏈、非重點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并聯網、開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并通過認證等良好環境行為方面;扣分指標涵蓋行政處罰、突發環境事件、排污許可執行報告等具體指標。[8]
第四,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實現多領域聯合獎懲,評價結果企業環境信用信息平臺公開共享,供水務局、稅務局、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海關等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查詢,還應通過互聯網、學習強國、電視、報刊等媒介宣傳,促進社會監督。
4.2 加大皮革行業綠色融資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八部門于2023年11月27日發布《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為皮革企業綠色融資指明了方向,國家相關部門應推出促進企業注冊發行科創票據、科創債券、股債結合類產品、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轉型債券等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可以解決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綠色融資需求增加的問題。各省市區域內構建的皮革產業園區企業可利用貸款,建立區域性污水處理廠(ETPs),降低排污成本,使企業污水排放符合環境標準。此外,還應構建綠色稅制,引導皮革生產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皮革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9]。
政府部門、皮革協會還可大力推廣融資租賃在皮革企業中的應用,融資租賃具備融資融物的雙重功能,適合中小型皮革企業融資。融資租賃公司在辦理清潔生產技術設備融資租賃時,對皮革企業資信和擔保的要求不高,租賃標的若出現問題時租賃公司可以回收、處理租賃標的,對皮革企業而言經濟負擔較輕。
4.3 強化皮革節能減排工藝,加強皮革企業數字化建設
第一,把皮革節能減排工藝升級作為皮革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推動清潔生產技術裝備產業化,研發低碳可再生的生物基皮革化學制品,大力推進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應用,研發和完善無鉻鞣劑、環保型染整和涂飾材料、生物酶制革、節鹽等技術。
第二,促進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如推進含鉻污泥中提取再生鉻鞣劑制備技術、工業蛋白及蛋白填料制備技術、工業明膠制備技術及再生革生產技術等[10],因制革產生的含鉻皮革固體廢物中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可直接用于制作靜電植絨、吸附劑、再生纖維皮革和填充材料,也可以回收鉻、提取明膠或膠原蛋白,應用在多個產業,促進固體廢物閉合回用等末端治理清潔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時加強制革廢水深度處理研究,如加強浸灰廢水和鉻鞣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研究,促進皮革產品鏈資源再循環再利用。
第三,加強皮革行業的數字化建設。數字化能有效幫助皮革企業提升內部運營的效率,促進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企業成本。中國皮革企業應對制革工業和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建設制革能耗在線監控系統對皮革生產進行動態跟蹤管理,精準控制皮革工藝參數精度,做好皮革制品質量監控。同時建立皮革產業發展聯盟,對“三廢”處理進行統一規劃,有效降低碳排放[11],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4.4 培養皮革行業“雙碳”復合型人才
中國皮革行業已進入綠色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素質“雙碳”復合型人才隊伍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政府部門、皮革協會、高校、企業應探索皮革“雙碳”人才培養道路[12]。
近年來教育部先后制定《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13],從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對高校給予指導。高校皮革相關專業應制定“數字+雙碳”協同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綠色低碳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優化“數字+雙碳”課程體系設計,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加強皮革課程思政教育。
中國皮革協會、企業與高校應搭建產學研融合平臺,建立產教融合的虛擬仿真皮革“元宇宙”教學中心[14],多組織行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培訓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跨學科”實踐創新能力,促進教師與企業技能大師的溝通交流,實現皮革從業人員綠色化生產常態培訓,各方主體通過平臺共同解決皮革企業雙碳轉型過程中的難題。
5 結語
“雙碳”戰略下中國皮革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皮革行業迫切需要健全企業環境行為評價體系,促進皮革行業綠色生產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探索綠色皮革“政產學研”合作模式,助推中國皮革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皮革協會.皮革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2021-2025年)[EB/OL].https://chinaleather.org/front/article/117599/1,2021-09-07.
【2】工信部聯消費〔2022〕68號.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Z].
【3】林煒,張龍,王春華,等.“雙碳”目標下皮革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與實踐[J].皮革科學與工程,2023,33(01):32-35.
【4】李志春,梅姣姣.皮革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皮革,2023,52(11):19-21+27.
【5】蘇麗萍,冉濤.重慶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7,42(02):43-46.
【6】婁瑞雪,劉曉青.海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建設研究[J].新東方,2022(02):1-5.
【7】紀丁愈,王怡,劉冬,等.“雙碳”背景下SWOT分析四川省皮革行業發展[J].西部皮革,2021,43(15):20-21.
【8】竇延文.深圳市全面推進聯合獎懲制度,探索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深圳模式”[N].深圳特區報,2021-12-03.
【9】石寶玉.新發展格局下綠色稅制推動“雙碳”目標實現路徑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19):34-36.
【10】劉菁鈞,劉鵬杰,趙國棟,等.“十四五”時期我國制革行業綠色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皮革,2023,52(11):10-14.
【11】王燕.低碳背景下皮革產業綠色發展的困境與策略[J].中國皮革,2023,52(02):73-77.
【12】羅建勛,馬賀偉,李書卿,等.以《生產實習》課程改革為抓手、培養皮革行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5,25(05):76-78.
【13】教高函〔2022〕3號.教育部關于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Z].
【14】朱冰潔,李喆,羅建勛.基于5G+AI構建皮革制品虛擬仿真“元宇宙”中心[J].皮革科學與工程,2023,33(02):98-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