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玲
摘 要:學校和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主要教育場景,在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負有重要職責。本文以“雙減”為背景,從家校合作教育角度探究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創新策略,提出豐富家校合作形式與實踐活動內容、加強家校信息溝通和反饋、合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等,希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習效率效果,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家校合作;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102-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這一政策的推行實施,旨在讓教育去功利、去應試、去焦慮,推動教育回歸公益、回歸理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雙減”的背景下思考初中英語教學中家校合作的具體策略,需要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重視學校和家庭教育職責的落實,挖掘家庭教育資源,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實現同步發展與綜合施治,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能力提升多向發力。
(一)堅持“以生為本”教育理念
“雙減”政策的提出,深刻詮釋了教育“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堅持學生為本,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因此也成為制定初中英語家校合作策略的重要依據。立足學生成長實際,著眼學生發展需求,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質量。初中生面臨的學業壓力不斷增加,同時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情緒自主控制和調節能力還不成熟。在實施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運用因材施教原則制定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教育策略,逐步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自主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以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目標和教育方法的制定為例,需結合學生個人實際情況,提升教育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避免“一刀切”式教育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例如,以學生英語學科素養水平作為家校合作教育的出發點,針對學科素養水平高、學習能力強、英語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學生,家長在教育中可以選擇一些更具拓展性的教育資源,比如英文報刊、影視劇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英語閱讀資料等,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深化學生思想和情感體驗。針對學科素養水平較薄弱、學習能力不足、學科知識掌握情況較差的學生,在家校合作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通過開展家庭親子活動進行英語單詞、語法、詞句等基礎知識的練習,營造英語學習氛圍,逐步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
(二)明確家校教育職責
傳統的家校合作教育,多以學校為主體,家長以落實學校任務、聽從教師指揮等形式進行配合。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地位方面的不平等導致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對自身教育主體的深刻認識。“雙減”背景下,構建家校合作創新模式需要構建更加平等、自主、和諧的合作關系,明確雙方教育職責,發揮合作教育優勢,共同提升教育質量,為學生身心健康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在初中英語家校合作教育中,學校應發揮自身專業教育優勢和主導作用,在家庭教育重點內容、資源開發、學生心理引導等方面給予家長專業指導,同時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信息反饋,及時進行教育方法的調整改進。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進行深度參與,除配合學校實施家庭教育活動外,還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發揮自身的教育、指導和熏陶作用。例如針對家長教育焦慮問題,教師和家長可通過深入溝通的方式,全面深入地掌握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制定有效的教育計劃,從而減輕家長焦慮心理,實現構建和諧教育氛圍的創新改革目標。
(三)深挖家庭教育資源
“雙減”政策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家校合作教育,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資源,應從家庭教育理念、教育環境、學習資源三方面進行入手。轉變傳統落后的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長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學生英語學科興趣感受、素養水平上,給予學生理解和關心。在家庭教育環境方面,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學生創造安靜的學習氛圍,例如和學生一起讀書、學習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資源建設方面,除為學生購置必要的學習資料外,還可通過與學生開展英語交流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應用英語語言的實踐機會。
(一)豐富家校合作形式,全面深入多層融合
“雙減”背景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家校合作教育,應深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挖掘學習潛力,提升學習能力。在實踐教育活動中,不斷豐富家校合作形式,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進行全面、深入、多層次的融合,構建科學和諧的教育氛圍,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
在初中英語家校合作過程中,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形式、頻次、深度層次等均對合作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雙減”背景下,學生沒有了繁重的學校作業和校外學習負擔,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部分學生家長在慶幸學生學習壓力降低的同時,也會擔心學生僅僅依靠學校的學習無法深入掌握英語學科知識,降低學習成效。為了減輕家長的這一教育擔憂,教師可以在通過和家長進行積極溝通,獲取家長的教育認同之后,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發布一些學校的教育計劃、課內教學活動安排等,使家長對學生在校學習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教師還可通過信息技術平臺發布英語微課視頻、音頻、文字等學習資料,指導家長配合學生開展課后學習,鞏固校內知識。家長深入參與到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中去,能夠減輕家長的盲目焦慮感。家長在配合學校實施家庭教育,與學生在家庭中通過英語語言進行溝通等方式,能夠增進親子關系,使學生獲取更多家庭關愛,減少叛逆情緒或行為的發生機率,為學生身體、心理、學習全面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
(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家校雙方通力配合
隨著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在學科知識面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方面相對于小學有了較為顯著的提升。“雙減”背景下,開展家校合作教育,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為夯實學生英語學科基礎,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供基本保障。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項長期教育任務,需要教師和家長之間通力配合,發揮各自教育職責,幫助學生成長。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英語課程教學活動需體現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特點,在實施初中英語家校合作教育過程中,結合雙減政策提出的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需求工作要求,需要教師和家長之間相互配合,使學生能夠將在校內所學的英語學科知識與技能,在家庭生活中實現思想和情感的升華,使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除關注學生對該單元教學內容中的“Do you /they have……”“Does he/she have…”“Let s play …”等句型的講解外,還應關注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發揮英語學科育人功能。在家校合作教育活動中,需深化教育目標,使學生能夠從英語語言的運用、健康體魄和樂觀心理的培養等方面加深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理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可依據教師的指導,結合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等,引導學生加強對相關句型的練習,使學生形成自主運用英語語言的思想和意識。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對英語的使用,能夠提升英語聽力能力、語言正確使用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學科素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表達、思考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具有長期性和發展性特點,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保持溝通與信息互動,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豐富實踐活動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英語學科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創設豐富的實踐活動內容,給予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學科基礎知識的機會,為學生實現能力提升和拓展學習提供平臺,深化學生對自主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增強、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方法的豐富,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其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感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體現,是落實“雙減”政策,構建家校合作教育活動策略的重要出發點。
家校合作教育中,可以發揮學校和家庭教育優勢,豐富實踐活動內容和形式,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營造活躍、濃厚、多樣的學習氛圍。在實踐活動建設過程中,可以依托教師專業素養,規劃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激發家長、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以《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教學活動的開展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以家庭為單位的實踐競賽活動,每個學生家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中的tall show(談話節目)、sitcom(情景喜劇)、news(新聞節目)、soap opera(肥皂劇)、game show(游戲表演)等活動內容,自主設計參賽內容,錄制成視頻,發布到班級微信群、QQ群內。學生們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總結和反思。激烈的競賽氛圍、活躍的活動氣氛、家長們的積極配合等,這些都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索意識,對于促進學生實現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家長、學生三者融為一體的實踐活動,是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轉變學校、家庭教育理念,豐富家校合作活動的重要保障。
(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賦能家校合作教育
“雙減”政策以提升學校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為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和家長教育焦慮的重要策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家校合作教育,需要發揮學校教育主導作用。教師是具體實施學校教育、組織家校合作教育活動、實施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責任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是保障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礎。在實踐教育活動中,教師應通過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加強對“雙減”政策的深入理解,通過組織召開家長會、家訪、一對一溝通等方式,向家長深入講解“雙減”政策內涵,減少家長教育焦慮情緒。教師在與家長合作、溝通過程中,應從家長角度思考家長擔憂問題,考慮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能力,給予家長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使自身與家長之間形成平等、互助關系,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質量。
以教師與家長溝通過程中專業素養的體現為例,教師在面對過于關注學生英語學科知識,對學生心理和學習感受缺乏了解的家長時,應從挖掘學生性格、興趣、毅力等方面的優點入手,減少家長焦慮心理,引導家長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不能僅以學生學科分數作為評判標準。教師在取得家長教育認可和家長達成教育共識的基礎上,再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家長找到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給予家長針對性的指導,滿足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需求。
(五)加強家校信息溝通,依據反饋查漏補缺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為家校合作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大幫助,使教師和家長之間實現了多種途徑的信息互通,利于教師和家長雙方對學生在校、在家情況的了解,為家校合作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信息支撐。
以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開展新課預習活動為例,在信息技術時代,很多教師會通過布置微課預習作業的方式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對新課知識開展相關學習信息的自主搜集和學習。教師在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時,只能通過學生的網上預習進度指示、作業任務是否完成等進行檢查。然而部分學生為了完成課前預習作業,也會利用信息技術直接搜索答案,缺乏自主思考的過程。家長在發揮監督、管理、教育作用時,可以利用微信、QQ、電話等方式向教師及時進行學生學習情況的溝通,將學生在家學習狀態、學習進度、方法等向老師進行信息溝通,獲取教師幫助。同樣,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在校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向家長進行信息傳遞,確保家校合作教育方法的準確性,幫助學生做到查漏補缺,促進學生發展。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家校合作策略的制定,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學校和家庭教育雙方職責,注重家庭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實踐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家長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方面的信息溝通,創設豐富的實踐活動等,關注學生學習感受,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開展英語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范燕燕.家校合作式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海外英語,2022(20):163-164+167.
[2]李青山.以習慣養成為抓手,以“家校共育”促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21-24.
[3]牛小娟.初中英語浸入式教學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53-56.
[4]慈莉莉.“互聯網+家校共育”視域下的英語教學效果研究[J].新課程,2022(30):232-234.
[5]朱彩虹.基于“雙減”的初中英語教學家校合作措施[J].智力,2022(15):162-165.